桂芙琴
【摘要】目的:觀察并探討尊嚴療法在中晚期肺癌患者臨終護理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選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期間收治的130例中晚期肺癌患者,按臨床護理手段將其分為對照組(65例患者)與實驗組(65例患者),對照組及實驗組患者分別給予常規護理及尊嚴療法,對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況、希望水平及自尊改變情況進行觀察與對比。結果:實驗組患者護理后自尊評分、希望水平評分以及焦慮、抑郁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結果間具有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中晚期肺癌患者臨終護理中應用尊嚴療法具有顯著效果,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臨終護理;中晚期肺癌;尊嚴療法;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181.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1-177-01
現階段生活環境轉變及人口老齡化日趨加重,肺癌發病率顯著增加,對患者身體健康產生嚴重影響[1]。因為發病早期并無顯著臨床表征,大部分患者確診后已經發展為中晚期,該疾病病情變化較快,且會伴隨一定程度的呼吸困難與疼痛,患者很容易產生悲觀、煩躁及失眠等情緒,心理及生理上均承受著打擊[2]。本研究中對照組及實驗組患者分別給予常規護理及尊嚴療法,對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況、希望水平及自尊改變情況進行觀察與對比。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期間收治的130例中晚期肺癌患者,按臨床護理手段將其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其中男女患者人數比例為61:69,年齡在52—78歲范圍內,平均年齡為(63.52±2.74)歲。所有患者均通過影像學檢查與實驗室檢測確診為肺癌,兩組患者在性別比例、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上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用藥指導、飲食干預等常規護理措施,實驗組患者同時聯合尊嚴療法,包含以下幾方面內容。護理人員結合患者心理特征,制定針對性的個性化心理干預措施,緩解并消除患者的悲觀、焦慮及抑郁情緒,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與精神壓力,促進患者尊嚴感的增強。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進行尊嚴療法訪談提綱的制定,指導護理人員心理疏導技巧與訪談技巧,并做好訪談錄音工作[3]。告知患者治療的目的、手段,根據患者的人生經歷進行方案的調整,并按照患者病情變化進行時間表的制定,并設定訪談次數。安慰、鼓勵并支持患者,鼓勵患者表達自身真實想法,收集患者評價。在一周之后探視患者,與患者及家屬風險錄音記錄與文章,反饋給患者想法,應用尊敬、溫和的語言與患者交流,讓患者感受到被尊重。
1.3?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護理后自尊評分、希望水平評分以及焦慮、抑郁評分,自尊評分包含社會自尊、行為自尊及外表自尊等內容,希望水平評分包含親密關系評分、行為態度及積極態度等內容。
1.4?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中所得數據均采用SPSS19.0進行分析,應用平均數加標準差方式(x±s)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驗組患者護理后自尊評分、希望水平評分以及焦慮、抑郁評分(54.62±4.85)分、(36.57±6.21)分、(33.14±1.47)分、(35.76±1.53)分;實驗組患者護理后自尊評分、希望水平評分以及焦慮、抑郁評分(65.32±5.32)分、(41.20±5.87)分、(25.64±1.23)分、(27.69±1.82)分,經統計學檢驗,結果間具有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作為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尊嚴療法是在分析患者心理基礎上建立針對性心理護理措施,幫助患者重新建立積極的價值觀與人生觀,緩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促進患者自我尊嚴感的提升,現階段國內外已經實現了尊嚴療法廣泛使用,且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4]。因為患者對自身疾病病情十分了解,通常會抵觸臨床治療,認為接受治療會失去自尊、增加痛苦,因此臨床上需要積極實施尊嚴療法[5]。本研究中實驗組患者護理后自尊評分、希望水平評分以及焦慮、抑郁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綜上所述,在中晚期肺癌患者臨終護理中應用尊嚴療法具有顯著效果,能夠促進患者希望水平及自尊的改善,緩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金娟,朱守林,高靜,袁春梅.尊嚴療法聯合心理干預對終末期原發性肝癌患者負性情緒和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實用肝臟病雜志,2018,21(05):805-806.
[2]?寧曉東,萬恩桂,楊春,李玲娟.尊嚴療法及人生回顧干預對晚期住院癌癥患者尊嚴及心理狀況的影響[J].護理學報,2018,25(13):64-68.
[3]?寧曉東,張永煉,楊春,萬恩桂,潘慧,李玲娟.尊嚴療法對住院晚期癌癥患者生活滿意度及心理狀況的影響[J].中國護理管理,2018,18(03):306-311.
[4]?蔡囡麗,蔡賽紅,邢秀笑,余愛萍.尊嚴療法在晚期肺癌患者臨終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6,1(09):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