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劍謙
摘 要:在行政管理的視角下研究高校教育教學監督體系的完善與改進,促進高校教學工作的更好開展,達到健全高校評價體系的目的。
關鍵詞:人才培養; 行政管理; 教育保障; 教學監督
中圖分類號:G642.0?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12-123-001
高校發展的主要任務是人才培養,其培養目標為培養高質量的人才。因此,各個國家在本科階段教學質量監控過程中都采用了不同的評估體系,與國外的高校評估體系相比,國內針對高校教育教學質量也有一定的質量監控標準對其進行約束。
什么是質量監控?就是在高校教學的過程中,為了確保教學的活動管理與教學控制而進行的搜集教學所需信息的行為,高校的各二級學院作為高校教學管理的執行部門,一直把教學的質量監控保障作為教學的核心任務,因此在教學質量監控過程中,執行部門和管理單位以及院系相關負責人、教務處等對執行主體都具有一定的權責,在各自的職能范圍內承擔相應的教學管理工作,并且保證所行使的職責能夠有效的履行。
本文研究的意義在于通過行政管理的視角建立健全本科教育教學質量監控保障體系,使得教育教學監控體系在本科階段能夠形成一個動態的、可操作的管理流程,通過對本科教學資源的一系列整合去協調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構成本科教學質量體系上一個自我約束、改進、發展的有效運行機制,從而達到高校對于本科教學階段全方位、各要素、全過程的質量評價。
一、本科教學階段質量監控特點
就現階段而言,國內的本科教學質量監控主要內容是:受教育群體對于教育的需求以及在特定的標準監督與管理下的需求,在教學監控與管控下,本科的教學展現出多元化、自發化、奇異化以及多變化的特點。
(一)教育監控體系下的多元化特點
根據對不同的利益、價值受眾群體分析,高等教育監控管理呈現多元化的特征,而教育質量監控的主體主要是在國家以及高校還有直屬的部門、事業單位等利益受眾群體上,高等教育監控滿足國家利益需求,所有的教育行為都需要符合國家的政策方針,所有的教學成果都應用于教學人才培養的目標上來檢驗,以學校為主的利益監控主體,應以維護高校形象為根本目的,以企事業單位為利益訴求的應培養單位需要的社會人才,以教師學生為利益需要的應提供管理反饋考核及提升制度,并從中直接獲利。
(二)教育監控體系下的自發性特點
各高校對于本科教學監控完全出于自主,原因在于教育部對于高校都存在強制性監控管理,而高校著眼于人才高質量產出,所以質量嚴控的監控評價體系,能為高校帶來長久持續發展。
(三)教育監控體系下的特異性特點
高校質量監控行為受社會影響不可避免的引入企業質量監控行為,而高校又是以人才培養為重點,所以質量評估常以審核評估等方式衡量,與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業質量管理體系有天壤之別,企業質量管理體系主要有信息、質量、產品等的審核管理,如果單純運用這種模式,就違背高校人才培養體制,所以只能將高校與企業的模式相結合發揮出最大的功效。
(四)教育監控體系過程的變化特點
國內的本科教育質量監控行為一直以來都是以國家層面為監控的,但隨著教育的發展逐漸成為以高校以及各企業事業單位、政府等聯手的高校質量監控體系。讓大眾化教育體系管理有了分層設計,促進不同訴求主體得到肯定,總的來說監控管理主體的變化促使內部屬性轉變。
二、本科教育教學質量監控行為在行政管理視角下的探索
行政管理部門有義務促使高校監控管理體系更好的運作起來,促進教學質量提升。
(一)質量監控網絡的完善
高校的教育教學監控網絡需根據教學工作特點和性質進行完善,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質量保障體系加以支撐,具體方法為以教學工作為主體,以教學督導為約束,直接觀測以各院系教研室單位為中心,并在執行過程中建立教師聽課制度保證課程質量[1]。除此之外,豐富有經驗的教師將組成各級教學監督機構對教學工作推進提供有效監督及整改方案,實行教考分離制度,讓學生能夠參與質量監控過程,使學生成為最大的受益群體。人才培養計劃的成功與否取決于高校專業負責人見識的廣度與治學的力度等,因此強化教學質量監控網絡的組織力度,建立完善規范的教學管理制度,保證整個教學過程中各要素的完整性及規范性。
(二)健全質量評價體系
建立健全高校教育質量評價體系是本科教育提升的一把利劍,高校健全評價體系應在本科教學管理中深入,嚴抓規整制度、教學工作、教師水平、學生管理等幾個重點領域,實現高校“愛評”常態化,政府“管評”法制化,社會“眾評”專業化,學生“參評”權威化等多方合作健全評價體系的局面,從而改變傳統的教學監控管理體系,讓教學工作開展更加順利。
(三)實現高校教學的改進方案
目前高校教學質量普遍面臨著教育理念與技能實踐結合不到位、專業課程滯后等問題,并且高校部分師生輕視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使得大多數高校出現了重科研輕教學模式的局面,往往使得科研經費高于本科教學的投入。
針對上述問題以下提出幾點改進措施:
1.以學生為中心,轉變教學觀念,敢于創新,擬定相關政策發展精品課堂,推行雙語課程實踐,促進教學教育改革。
2.建立健全評獎評價制度,教學工作突出者可獲得相應的獎勵,以此鼓勵引導教師對課堂改革推陳出新,同時,教材建設也應劃作重點,促進人才培養與教材更新的統一。
3.提高教師對于評價工作的認知,加強對學生評價的積極引導,嚴格監管部門的組織工作,使多方面共同結合開展,做到評教工作公開化、透明化。
4.建立科研與教學工作一體化機制,改變重科研輕教學現象,并且鼓勵高校積極創新,健全優勢產學研體系[1]。高校本科教育教學質量的監督以行政管理視角為依托,能夠使高校在監管過程中擁有強有力的監督檢查以及指導評價組織,并且形成行之有效的監管體系,使得教學質量監控工作更好的進行。
參考文獻:
[1]李思思.能力導向下行政管理專業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5(3):24-25
[2]劉延冰.主體視角下對高等教育質量監控機制的思考[J]新校園(閱讀),2017(9X):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