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陽



[摘要] 目的 分析改進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外疝的效果。 方法 將2017年1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95例腹外疝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為傳統手術,觀察組為改進無張力疝修補術。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術后指標以及并發癥發生率。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改進無張力疝修補術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療有效率,促使患者盡快恢復,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使用價值高,值得推廣。
[關鍵詞] 改進無張力疝修補術;腹外疝;治療效果;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 R473.6? ? ? ? ? [文獻標識碼] B?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9)35-0059-03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improved tension-free hernia repair in the treatment of abdominal hernia
LI Chunyang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the Fifth Hospital of Xiamen City, Xiamen? ?3611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improved tension-free hernia repair in the treatment of abdominal hernia. Methods A total of 195 patients with abdominal herni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during November 2017 to December 2018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traditional opera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underwent improved tension-free hernia repair. The treatment effect, postoperative indexes and complication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at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operation time,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ambulation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omparison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mproved tension-free hernia repair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patients' treatment, prompt patients to recover health as soon as possible,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have high use value, which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 Improved tension-free hernia repair; Abdominal hernia; Treatment effect; Complications
腹外疝屬于臨床常見病,主要由患者腹內壓過高使腹膜局部變薄引起,腹壁中大部分疝為囊體、囊頸,屬于完整的疝囊,內容物主要為腹腔游離組織,該病對患者生理以及心理帶來嚴重影響,臨床對此類患者通常給予手術治療,常規的手術治療方式容易復發,術后出現并發癥的可能性較大,不利于預后。隨著我國醫療水平的提高,改進無張力疝修補術受到了廣泛關注,其能在不改變患者生理解剖結構基礎上對患者受損部位進行修復,與常規手術相比,具有獨特優勢[1]。本次研究以195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改進無張力疝修補術對患者的使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95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運用抽簽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97例,男57例,女40例,平均(44.6±6.3)歲,采用傳統手術治療。其中80例患者為腹股溝疝,17例患者為直疝。合并癥:25例患者合并心功能不全,40例患者合并肺氣腫,32例患者合并糖尿病。觀察組98例,男59例,女39例,平均(45.3±5.8)歲,給予改進無張力疝修補術。其中82例患者為腹股溝疝,16例患者為直疝。合并癥:59例患者合并心功能不全,20例患者合并肺氣腫,19例患者合并糖尿病。兩組患者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傳統修補術治療,腰硬聯合麻醉,患者取平臥位,腹股溝韌帶中點處做切口,暴露游離疝囊后高位縫扎,精索后放置平片固定,逐層縫合切口。觀察組為改進無張力疝修補術,患者需保持仰臥位,實施連續硬膜外麻醉,在恥骨結節至結節上棘中點處做切口,充分暴露結節和恥骨內環,將腹外斜肌切開并游離,暴露游離疝囊,使用Bard和Mycromesh補片,根據腹股溝管內側角形狀修剪補片外側,向上牽開精索,使用不可吸收縫線將其與恥骨上腹直肌前鞘固定,重合補片和腹直肌,在內環周圍縫合補片,之后于補片外側端作切口,暴露上下尾片,游離精索至上下尾片之間,固定縫合補片上緣,縫合腹外斜肌腱膜,縫合切口。
1.3 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療效標準[2]分為痊愈,顯效,無效3個級別,術后患者腹外疝癥狀均已消失,生活工作不受影響視為痊愈;術后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可進行簡單的日?;顒右暈轱@效;以上兩種標準均不符合視為無效,治療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2)分析兩組術后指標(手術時間、住院時間、下床活動時間)。(3)觀察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術后指標比較
觀察組的術后指標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腹外疝屬于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其發病與腹壁組織強度降低以及腹內壓水平升高關系密切,若治療不及時會導致患者生活質量降低,甚至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其發病不受年齡因素的影響,任何年齡段均可發病,其中中老年患者為此病的高發人群。此外,患者可能合并哮喘、糖尿病以及高血壓等。臨床對于腹外疝患者通常使用手術方式治療,但常規手術治療會破壞原有腹壁正常結構,對患者造成較大手術創傷,患者術后疼痛感明顯且較持久,患者恢復所需時間長,術后極易出現各種并發癥,預后較差。隨著醫療技術的飛速發展,各種人工修補材料在臨床得到較好運用,隨著技術的不斷改進,當前臨床使用的修補材料具有較高的相容性,將其運用于臨床并不會增加患者感染的風險。近年來,無張力疝修補術受到廣泛關注,大有取代傳統手術方式的趨勢,其中主要包括平片修補法,巨大補片加強內臟囊法以及疝環填充式無張力修補法[3]。無張力疝修補術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常規手術的不足,能夠有效降低患者術后疼痛感,使患者盡早下床進行康復訓練活動,具有操作簡單、方便快捷等顯著優勢。
疝修補術屬于臨床常見的一種手術方式,上世紀五十年代,有學者提出可使用Marlex補片對腹股溝疝進行修復,即在有張力的修補后加用補片,該治療方式并不算真正意義上的無張力修補,但其表明可以在外物的輔助下加強腹股溝區腹壁,為無張力疝修補術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4]。上世紀八十年代,無張力疝修補術被美國一位學者正式提出,將人工生物材料作為補片,用其達到增強腹股溝管后壁的目的,該手術方法不會對正常組織結構造成破壞,治療后鄰近組織為無張力狀態,從而將其稱為“無張力疝修補術”。平片式無張力疝修補術以及疝環填充無張力疝修補術在臨床較為常見,前者利用生物材料平片將其縫合至腹股溝韌帶,以此來增強后壁,后者主要通過在疝環處放置網塞,對內環進行填補,使用生物材料平片對后壁進行加強[5]。有研究表明,該手術的并發癥發生率雖然較低,但與補片相關聯的并發癥值得臨床重視,如切口感染、患者疼痛感明顯等[6]?;颊咝g后具有明顯疼痛感關鍵原因之一是補片皺縮,有研究表示,通過雙層補片PHS能有效解決疼痛感明顯的問題,其對于復發率較高的患者具有重要作用[7]。
補片的植入可能導致患者出現切口感染等并發癥,切口感染可分為表淺感染和深部感染,前者主要發生于切口所涉及的皮下組織和皮膚組織,多在術后1月內發生,而深部感染主要指植入物在術后1年內所發生的與手術有關的深部軟組織感染。研究證明,補片多纖維結構與介導感染具有一定的相關性,補片纖維孔徑大小與對細菌親和力的強度呈負相關,在任意一網孔編織處均可能發生細菌感染。細菌和真菌可以在補片的表面產生一種生物膜,編制的絲線會因為部分細菌藏匿發生感染[7],在術中放入補片的過程中也可能導致感染的發生,分析其原因如下:1.在腹壁疝修補術中,補片或許會造成傷口無效腔擴大。2.粗糙補片周圍容易發生感染。3.復發疝具有較多瘢痕組織,手術時間和無效腔增大均可能導致細菌藏匿于手術線結處而引發感染。4.嵌頓疝因腸道菌群移位,患者發生腸源性感染幾率較大,腸切除術的手術切口可能會成為污染切口,增加感染的風險。感染的菌群多為革蘭陰性菌、表皮葡萄球菌以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等。
表淺感染出現的時間早,處理措施較為簡單,并不會對患者造成十分嚴重的影響,但深部感染可能在患者術后幾月才發生,若患者發生了深部感染,需取出補片,而涉及到的手術操作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和復雜性。當前醫學上對于深部感染的發生機制并未明確,猜測是因補片植入后,鄰近的纖維結締組織增生對其進行包裹,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免疫細胞的遷移。一些研究認為,在為患者進行治療時,應縮短手術時間,對手術時間較長的無張力疝修補手術,尤其是在使用生物材料修補術后,可給予適當抗生素,而對于具有創面污染的患者,術后使用抗生素的時間應該延長[8-10]。一些研究認為異物會導致術后發熱,屬于無菌性,感染與抗生素的使用無直接聯系,對于常規患者,主張通過提高技術和使用局部麻醉的方式降低患者發生感染的風險[11-13]??傊?,在無張力疝修補術中是否應該使用抗生素,醫學上依舊存在較大爭議。危險因素較低的患者中表淺感染的發生率較低,危險因素較高的患者中,合理運用抗生素能降低患者發生感染的風險,對于病情復雜的患者使用適量抗生素可以達到降低感染率的效果,故判斷患者危險因素較為重要[14-15]。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并發生癥發生率、手術時間、住院時間以及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均優于對照組,表明對腹外疝患者實施改進無張力疝修補術能夠有效提高患者治療有效率,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促使患者盡快康復,有利于預后,將其運用于腹外疝的治療中可取得良好效果。
綜上所述,將改進無張力疝修補術運用于腹外疝患者的治療中,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有助于預后,使用價值較高,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黎威,羅文浩. 研究改進無張力疝修補術在臨床中治療腹外疝的效果[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7,11(11):55-56.
[2] 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疝和腹壁外科醫師委員會. 腹壁切口疝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年版)[J]. 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電子版),2018,12(4):241-243.
[3] 姚文龍,楊紅,鄭珂. 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臨床效果研究[J]. 當代醫學,2019,25(18):88-90.
[4] 陸春月. 無張力修補術和傳統手術治療腹外疝的臨床效果對比[J]. 中外醫學研究,2017,15(14):143-145.
[5] 張永剛,楊瑞明,劉永奮. 不同方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氣的臨床療效及復發情況比較[J]. 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12):1811-1813.
[6] 劉雨辰,王明剛. 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手術部位感染因素研究進展[J]. 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7,37(3):313-316.
[7] 陳樹軍,郎曉謳,張春陽,等. 疝環填充式無張力疝修補術后補片感染20例臨床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13):185-186.
[8] 蔣昊,吳萬飛. 傳統疝修補術與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臨床對比研究[J]. 新疆醫學,2018,48(4):83-85.
[9] 王領. 成人腹股溝疝患者行前入路腹膜間隙無張力疝修補術的療效分析[J]. 陜西醫學雜志,2017,46(4):515-516.
[10] 余修會,穆建成,蔣驥霖. 經腹腹膜前疝修補術與全腹膜外疝修補術治療雙側腹股溝疝的療效對比[J]. 當代醫學,2019,25(23):159-160.
[11] 尹慶華. 腹股溝復發疝行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的效果研究[J]. 中國醫藥科學,2019,9(18):193-195.
[12] 王一川. 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120例腹股溝斜疝療效觀察[J]. 現代醫藥衛生,2017,33(13):2033-2035.
[13] 管華琴. 腹腔鏡下全腹膜外疝修補術的圍術期護理[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16):205-206.
[14] 駱忠興. 經腹腔鏡腹膜前疝修補術與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成人腹股溝疝的臨床效果對比[J]. 中國當代醫藥,2019,26(19):106-108.
[15] 張進,王峰,趙文波,等. 腹腔鏡與開放行經腹膜前間隙股疝修補術的對比研究[J]. 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 19(4):72-74.
(收稿日期:2019-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