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發展形勢變化,國際貿易專業培養效果與人才市場需求之間存在一點差距,畢業生就行形式不容樂觀。這就需要國際貿易專業立足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培養復合性應用型人才。本文以 “復合應用型”為主旨,以“紡織外貿技能”為特征,進行國際貿易教學課程體系改革,形成既懂得紡織服裝知識,又懂得外貿業務技能的紡織外貿特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企業需求;國際貿易;復合應用型人才;教學改革
引言
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和經濟環境發展變化,以及社會企業對國際貿易專業人才的需求變化,我們應進行多方位深層次教學改革,不斷優化課程體系。培養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的既懂得紡織服裝知識,又懂得外貿業務技能的紡織外貿復合型、應用型外貿人才。
1國際貿易專業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1.1紡織外貿企業亟需復合型、應用型專業人才
作為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中國紡織業已經占全球紡織服裝貿易額的三分之一,行業需要大批高素質的外貿人才。然而,紡織外貿領域的現狀是“懂紡織的不懂外貿,而懂外貿的不懂紡織”,因此,我們必須盡快改變這種現狀。隨著行業轉型升級,外貿形勢變化,我們要不斷創新紡織外貿教學,培養企業需要的既懂得紡織專業知識,又懂得外貿專業技能的復合型、應用型專業人才。
1.2國家政策大力支持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指出,高等教育要“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建立動態調整機制,不斷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優化學科專業、類型、層次結構,促進多學科交叉和融合。重點擴大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培養規模。”《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高教質量30條)也指出,“加大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培養力度。”“鼓勵因校制宜,探索科學基礎、實踐能力和人文素養融合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
可見,國家政策大力支持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在此基礎上結合學校及專業特征的實際情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2國際貿易專業教學改革意義
2.1有利于探索復合應用型紡織外貿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作為地方性行業院校,依托紡織產業鏈,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探索紡織外貿復合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是急需研究的現實課題。本項目探索依托紡織產業鏈構建“紡織服裝+外貿跟單”的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是一個有益的嘗試。
2.2有利于提升我校國貿專業畢業生就業競爭力,增強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能力
通過國際貿易教學改革,我校國貿專業畢業生,既學習掌握紡織服裝的專業知識,又懂得外貿跟單的專業技能,會極大滿足紡織外貿企業對復合型應用型專業人才的需求,就業競爭力必將得以大幅度提升,進而提升我校在社會經濟界的知名度,進一步增進我校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能力。
3國際貿易專業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
3.1完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培養方案,構建紡織服裝國際貿易課程體系
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和經濟環境發展變化,以及國家方針政策對國際貿易專業的影響,進行多方位深層次教學改革,不斷優化課程體系。培養“知識、能力、品格”協調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創新人才。因此,構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體系時,就要注重知識結構和能力培養的整體優化,培養出符合時代和社會要求的復合性應用型外貿人才。
3.2發揮紡織服裝資源優勢,凝練國貿專業辦學特色
武漢紡織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以“紡織產業鏈”為依托,堅持“以紡織服裝貿易為中心”凸顯人才培養特色。一方面能夠充分發揮紡織服裝相關資源優勢,另一方面實現國際貿易理論與外貿操作實務的融會貫通,體現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
3.3整合教學資源,豐富知識結構,打造專業品牌效應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發展,需要體現紡織服裝貿易特色,既要兼顧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就業取向,又要綜合考慮學生知識體系的完備性。一方面有利于整合現有教學資源,體現差異化人才培養理念,另一方面可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分散就業風險。與此同時,通過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進行綜合改革,在教學上體現紡織服裝貿易特色,在科學研究上紡織服裝經濟特色,有利于擴大本專業的影響,形成品牌效應。
3.4建立校企協作、資源共享信息平臺,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
利用校企合作機制,建立學生實習實訓基地和信息平臺。聘請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企業導師到學校開展學術交流和技術培訓,也可以承擔部分實踐實訓課程。與此同時,從專業教師隊伍中積極選派年輕教師到企業觀摩學習、掛職鍛煉及參與企業實際運營。共同培養,構建起校、企教師、技術骨干到企業和高校課堂開展兼職上課機制,打造形成正真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指出,高等教育要“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建立動態調整機制,不斷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優化學科專業、類型、層次結構,促進多學科交叉和融合。隨著行業轉型升級,外貿形勢變化,我們要不斷創新紡織服裝外貿教學,培養企業需要的既懂得紡織專業知識,又懂得外貿專業技能的復合性、應用型專業人才。國際貿易與紡織服裝學科交叉教學改革永遠在路上。
參考文獻
[1]李明揚,以就業為導向的國際貿易專業教學改革措施芻議,[J]經濟研究導刊,2010年第23期:246-247.
[2]李淼,國際貿易復合性應用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大眾科技,2014、4:119-121.
[3]鐘潔,以就業為導向的高校國際貿易專業教學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5, 4:271-272.
作者簡介:張平(1966.04--),男,漢族,湖北荊州人,博士,副教授,從事國際貿易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