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昆
摘 要:高中物理課程教學內容較為抽象,因此很多學生都很無法很好掌握這門課程知識。這對高中物理教師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更多要求,教師應當努力將高中物理課程當中的抽象問題向直觀化的問題進行轉化,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文章主要就高中物理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的實踐這一主題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高中物理;問題情境;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5-20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31-0084-02
一、引言
伴隨我國教育教學法的不斷發展,傳統教學模式已經與現階段實際需求不相適應。物理課程是高中階段的重要課程,涉及諸多方面的知識,如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現象等。教師在實際課程教學活動中,應當注重在講解學科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在高中物理課程教學活動中,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能夠有效解決上述教學問題。本文就相關內容,進行了思考。
二、情境創設內涵闡述
(一)基本含義
在高中物理課程教學中,給學生創設問題情景,即給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這種教學模式是與學生現階段認知結構相契合的。教師在實施該教學活動的過程當中,應當立足于教學內容與教學資源,有意識地將之融入課堂教學中,從而幫助學生更好掌握學科知識內容。
(二)設計原則
教師在組織高中物理課程教學時,應當充分把握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思維水平,與此同時,教師還應當充分分析學生的心理特征。高中階段學生的自尊心以及榮譽感逐漸增強,加之高中物理課程具備明顯的抽象性特征,學生學習起來難度較大,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師應使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尋找合適的切入點,創設問題情境。具體而言,教師應充分把握如下原則性:第一,目標性,即教學目標,包括知識與技能、態度以及情感、價值觀等;第二,層次性,即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第三,真實性,即充分把握學生認知基礎,確保教學內容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第四,激勵性,即推動學生更好進行學習,挖掘他們的潛能。
三、高中物理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的策略
(一)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
就高中物理課程知識而言,其中涉及的諸多知識、定理等方面的內容,都與人類生活存在很大程度的聯系性,這是物理課程的一大特色。反之,學生學習的大多物理知識也是為了生活服務的,都是為了更好地解釋與解決生活中的現象。所以,要想學好高中物理課程,就應當密切聯系現實生活。就衡量慣性指標的相關內容進行舉例,很多學生都會產生如下一種認識:速度對物體的慣性產生決定作用。然而這是一種錯誤認識,此時教師就可以在此基礎上,給學生創設適當的問題情境。教師可以先向學生進行提問:“子彈和鉛球進行比較,誰的慣性更大?”很多學生都認為答案是子彈,因為他們認為子彈是從槍里面出來的。教師再進行提問:“若在離你六米的地方,別人將手中的鉛球、子彈扔給你,你會接什么,并讓它不再進行運動呢?”這時學生的回答還是子彈。教師再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探索,學生很自然地就能夠想到慣性的知識,最終得出鉛球慣性更大。然后再引導學生對下述問題進行分析:“鉛球、子彈有什么不同?”學生經過深入探索,就能夠得出質量大的物體慣性更大的結論,從而更好地把握慣性的衡量指標這部分知識。教師在教授學生物理知識的過程中,應聯系實際生活,才能讓學生體會到知識學習的樂趣性,并體現生活化教學的價值。
(二)創設趣味性問題情境
高中物理教材的很多知識點都是采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呈現的,其不僅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理解知識。教師應該將高中物理教材內容的特征運用起來,挖掘其中的趣味性元素,并將之科學運用到教學活動中,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如教師可以把與物理相關的趣味性現象及故事,或者是把教材中的插圖運用起來,去解釋物理知識點,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以此推動課堂教學更好地開展。如教師在對“摩擦力”的相關內容進行教學的時候,就可以先給學生播放《小鬼當家》的相關片段,再進行課堂提問:“電影里面小主人公向地上潑灑油料的原因是什么?那些人踩到油料后發生了什么?”教師通過給學生創設趣味性提問,能夠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思考,并為接下來的教學環節做好鋪墊。
(三)創設直觀性問題情境
物理實驗是物理學科的重要組成,教師進行物理實驗,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物理課本中很多抽象的物理概念,都需要教師在實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實驗的過程能夠有效激發學生求知欲,并讓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得到培養。就“自由落體運動”的相關內容進行舉例,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好紙片、金屬片,它們的大小是相等的。在課堂上,教師讓這兩個物體在同一個高度自由下落,引導學生進行認真觀察與分析,觀察哪個物體先落地。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得知是金屬片先落地,這時學生就很容易產生一種錯誤認識:金屬片的質量比紙片大。教師不能直接地去否定學生,應再次進行實驗。教師將紙片揉成小紙團,再重復上述的實驗過程,學生通過觀察,發現這次小紙團先落地,這時學生們就會變得非常疑惑。此時教師再一步步給學生答疑解惑,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聯系新舊知識,創設問題情境
教師在實施高中物理教學活動中,應當注重聯系學生已經學習過的知識,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問題情境創設,從而促進其在鞏固知識的過程中,學習新的知識內容。
比如,學生在初中階段就接觸了作用力、反作用力相關的知識。因此,教師在高中時期給學生講解牛頓第三定律的相關知識時,部分學生會存在如下錯誤認知:拔河比賽與牛頓第三定律的內容是不相吻合的。這時教師就可以向學生進行提問:“一名非常高大的男生,他穿著溜冰鞋和一名小巧的女生進行拔河,誰輸誰贏?理由是什么?”從而將學生求知欲激發出來。
(五)根據物理學史,創設問題情境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教學對高中物理教師教學能力方面也提出了更多要求,一名合格的高中物理教師,不但要具備專業知識,還應當有著良好的語言能力。因此,教師在實施課堂活動時,就可以運用生動的語言,給學生講解物理學史,讓學生能夠在這個過程中更好地進行知識的學習。
例如,教師在對“萬有引力與航天”的相關內容進行教學時,其中涉及了萬有引力的知識。教師在給學生進行知識傳授以前,就可以把牛頓的故事講給學生聽:“大家可能都或多或少聽過萬有引力是怎樣產生的故事,故事的起因是牛頓在蘋果樹下打瞌睡,他被蘋果砸中以后產生了一系列的疑問,之后他在分析、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發現了萬有引力。那么,牛頓是怎樣從上述現象中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呢?他認為重力不單純指代行星、恒星間的作用力的緣由是什么?”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不但給學生講了上述的小故事,也讓學生知道了接下來要學習的大致內容,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并實現了寓教于樂的目的,讓學生能夠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物理知識的趣味。
就“電磁感應”現象的相關知識內容進行舉例,教師在正式開始授課之前,可以從教材中的插圖入手,先給學生講授物理學家法拉第的故事,讓學生更好感受法拉第在研究過程中的科學精神,從而為接下來的教學做好鋪墊。又如教師在對單擺的相關知識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給學生講述伽利略無數次觀察教堂銅吊燈隨風搖擺現象的事件。經無數次的實驗,他終于從人們常見的現象當中總結出了如下結論:擺動時間與擺長存在聯系。教師在對共振的知識內容進行講解時,就可以給學生講述下面的故事:騎兵們在經過一座便橋的時候,因為馬蹄運動的節奏比是大概一致的,從而就讓橋出現了斷裂的悲劇。接著教師再向學生進行提問:“現在同學們能猜到今天我們要學習什么內容了嗎?”給學生講述上述的物理史故事,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對接下來的學習內容產生好奇,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讓學生知道科學的發展不是一帆風順的,并引導學生向科學家學習,最終培養學生尊重科學的精神。
(六)利用多媒體創設問題情境
因為高中物理知識與初中階段的物理課本知識相比是相對復雜的,且每節課的課堂容量也相對更大,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情境創設的過程中,還應當考慮教學時間以及教學難度兩方面的問題。很多高中學生不喜歡物理課程的原因是他們認為教師組織教學課堂的形式非常單調,整個過程死氣沉沉,缺少生機和活力,因此在課堂當中也就很難集中自身注意力。而教師將多媒體應用起來,就能夠很好地解決上述問題。多媒體能夠有效刺激學生的多個感官,并能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多媒體能將圖文、視頻等方式應用起來,多渠道地給學生呈現物理知識。部分物理實驗現象是不便于觀察,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組織教學,從而給學生展現瞬間發生的物理現象,并將之慢放,供學生觀察。就簡諧運動的相關內容進行舉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知識動態化呈現給學生,并引導學生分析彈簧振子的受力、運動情況,從而讓整個教學過程更為生動、形象。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物理課程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應當以學生學情為基礎,努力從多個方面入手給學生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以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去探究物理問題。并在這個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展他們的物理學科能力,最終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物理課程。
參考文獻:
[1]韋余月.高中物理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8,654(34):107.
[2]展宗財.淺議高中物理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8(29):128,133.
[3]陶粟源.淺析高中物理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版),2018(10):130.
[4]常曉慧.高中物理概念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的分析量表構建[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8.
[5]張海濤.高中物理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3.
[6]宋佰桐.初中物理概念教學中情境創設的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6.
[7]陳一垠.高中物理教學情境創設的觀察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