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焱玢
摘 要:在小學音樂學科知識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進行節奏訓練、音高訓練、模仿訓練,還要進行歌唱教學、律動教學、欣賞教學,且針對每個教學環節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而音樂教學的游戲化,則是要采用不同的游戲化教學方式。文章針對小學音樂教學的游戲化進行簡要論述。
關鍵詞:小學音樂學科;游戲化教學;游戲化訓練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5-09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31-0093-02
在新課程教育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學音樂學科知識的教育教學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學習方式,還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逐步將教育教學轉為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學。而小學音樂教育教學的游戲化,是提高學生自身個性化的體現。
與此同時,音樂游戲教學是音樂與游戲相結合的形式,這種教學方式能夠使小學生更容易接受音樂學科知識,是培養小學生美感和樂感的主要途徑。而且,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將音樂的聽覺表象融入實際游戲互動中,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音樂學科知識的效率。
一、小學音樂學科知識教學游戲化的意義
奧爾夫(音樂教育家)曾說過:“在每個小孩子的心中都存在一顆音樂的種子以及音樂的夢想。”在小學教育教學階段,音樂藝術教育教學是這個教育教學階段中的重要組成,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和音樂鑒賞能力,對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積極的促進意義。
相較于其他教育教學階段,小學教育教學階段中的學生,無法被傳統的教學模式所吸引,而強制自己進入學習狀態。受到自身心理特點的影響,小學生更喜歡進行游戲互動。現階段,游戲教學方式在小學學科知識的教育教學階段中使用較為普遍,主要是因為游戲化教學方式能夠為小學生創設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促使小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科知識的學習。而針對音樂學科知識的游戲化教學,也是利用游戲互動來吸引小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音樂學科知識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音樂知識的學習,從而在游戲互動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
隨著新課程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化,游戲化教學方式被逐步應用在小學音樂學科知識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形成了音樂游戲化教學。這種教學形式注重教學的音樂性,而這也表明了小學音樂學科知識的游戲化教學靈魂是音樂,在游戲中融合了音樂,在音樂中融入了游戲,通過音樂與游戲的有效結合,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音樂學科知識的積極性。并且在具有趣味性的課堂教學氛圍中,能夠降低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抵觸心理,從而更好地實現預期教學目標。
二、小學音樂教學的游戲化
(一)在音樂唱歌教學中開展游戲化音高訓練
在小學音樂學科知識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為了激發小學生的唱歌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唱歌學習,音樂教師要積極采取游戲化教學與音樂唱歌教學相結合的方式,正確認識唱歌氛圍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并且,音樂教師要在掌握歌曲表達情感以及領悟描繪意境的基礎上,以歌曲的基調為出發點,采用合適的游戲化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深入地理解歌曲中表達的情感。同時,音樂教師要選擇歌詞中具有游戲性質的歌曲進行唱歌教學,這樣能夠更加契合地進行游戲教學設計,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音樂的音高主要是指不同高低的聲音,是音樂的基本特征。音高訓練是音樂學科知識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能夠鍛煉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如記憶能力、聽辨能力等。通常情況下,在音樂學科知識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利用練耳訓練法開展音高訓練,主要是培養學生利用耳朵對聲樂和器樂進行的識記、辨別能力。針對初次學習音樂學科知識的小學生而言,采用練耳訓練法缺少實際的應用性,因為這種訓練過程具有枯燥乏味的特點,成年人都無法高效地在這種教學氛圍進行音高訓練,更不用說小學生。而在小學音樂學科知識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采用游戲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地調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通過將練耳訓練與游戲互動有效結合,教師能在調動學生參與游戲活動的積極性的同時,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些音樂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
例如,音樂教師在講解音階這部分音樂知識時,音階分為大音階和小音階,這部分知識內容對小學生而言,會有較大的學習難度。這時候,音樂教師可以將游戲互動融入教學過程中,如可以將音階比作小動物,其中,將大音階比作馬兒跳躍,將小音階比作小狗的蹦跳。小學生在對比想象馬兒跳躍和小狗蹦跳畫面時,就能夠直觀地區分出大音階與小音階兩者之間存在的差異。這種通過形象比喻的教學方式,具有教學形象生動的特點,不僅能夠幫助音樂教師解決教學難題,還能夠幫助學生區分和掌握大音階、小音階,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二)在音樂韻律教學中開展游戲化的節奏訓練
在小學音樂學科知識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部分學生不喜歡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但是,音樂教師又期望學生能夠積極地展現自己,并且能夠根據音樂律動展現自己所感悟的音樂。基于此,音樂教師要注重選擇適合學生身體律動的音樂進行課堂教學,逐步在教學過程中協調學生自身的動作。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節奏感和協調感,且能通過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來調動學生參與音樂游戲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在小學音樂學科知識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音樂的第一組成要素是節奏,音樂沒有節奏就會失去靈魂,因此,音樂要具有較強的律動性。在小學教育教學階段,小學生缺少律動感,無法掌握音樂的整體節奏,并且在小學音樂學科知識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音樂節奏訓練教學具有較強的枯燥性,大部分學生不喜歡音樂節奏訓練。而音樂教師將游戲教學方式與音樂知識教學相融合,可以將游戲互動與音樂節奏訓練相結合,為學生營造具有廣闊想象空間的音樂教學環境,逐步將具有抽象性特點的音樂節奏形象地表現出來,從而提高小學音樂學科知識的教育教學效率。
例如,音樂教師可以開展看圖辨識節奏的教學活動,以及開展利用象聲詞模仿音樂節奏的教學活動,通過這種游戲互動的教學形式來訓練小學生的音樂節奏感。其中,看圖辨識節奏主要是指音樂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不同的音樂符號,讓學生識別這些音樂節拍;而利用象聲詞模仿音樂節奏主要是指學生利用象聲詞模仿各種聲音,如模仿汽車的滴滴聲、模仿小貓的喵喵聲、模仿小狗的汪汪聲、模仿小馬的噠噠聲等,這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從而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音樂知識。
(三)在音樂欣賞教學中開展游戲化模仿訓練
在小學音樂學科知識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音樂表現能力、音樂創造能力。相較于音樂唱歌教學、音樂韻律教學而言,音樂欣賞教學的難度更大,主要是因為音樂欣賞教學要求學生具有豐富的內心活動。基于此,音樂教師要選擇形象鮮明且具有較強游戲特性的音樂來進行欣賞教學,學生通過多樣化的游戲形式,能夠更好地感受音樂中表達的情感魅力。
學生學習藝術都是依靠自身的模仿能力,音樂學科知識也不例外,尤其是小學音樂學科知識的教育教學。在小學音樂學科知識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由于小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較差,這就要求音樂教師要結合實際教學目的,采取合適的音樂教學方式,提高學生自身的音感,這就使得音樂模仿訓練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例如,小學音樂教材中《小燕子》這首兒歌的教學重點是,在培養小學生的表現力和創造力的同時,教育小學生要愛護環境、愛護益鳥、愛護自然。因此,音樂教師在教學《小燕子》這首兒歌時,應要求學生模仿小燕子的飛翔動作,并結合歌曲的高音和低音進行歌唱。如小燕子在側飛時,學生可以進行常規唱歌;小燕子在高飛時,學生可以進行高音唱歌;小燕子在低飛時,學生可以進行低音唱歌。這種方式在鍛煉小學生想象能力的同時,激發了學生學習音樂學科知識的興趣。
三、小學音樂游戲化教學的注意事項
小學音樂游戲化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小學生的音樂素養,以及陶冶學生的情操,這就要求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寓教于樂,創設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將枯燥的音樂知識傳授給學生。并且,在這個過程中,音樂教師要正確認識到“音樂游戲化教學”不是哄鬧玩樂,而要在課前對教學內容進行詳細分析,以精心設置課堂教學游戲。這有利于音樂理論知識與課堂互動游戲的有效結合,從而實現預期的音樂課堂教學目的,逐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的課堂教學主體地位。
與此同時,在小學音樂游戲化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之間存在認知能力差異和思維能力差異,因此接受游戲互動形式的程度也不同。所以,音樂教師要了解學生之間存在的顯著個體差異,通過設置不同的教學游戲來開展層次化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例如,年齡較小的學生具有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的性格特點,而音樂教師利用趣味性互動游戲,來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年齡較大的學生在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等諸多方面都有了提高,這就要求音樂教師在設計教學互動游戲時,要注重鍛煉學生的學習思維,逐步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探究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音樂學科知識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地提升音樂游戲化教學質量,音樂教師要注重從諸多教學層面來教授音樂學科知識。通過積極創新課堂教學方式,在打破傳統枯燥音樂課堂教學方式的基礎上,注重開展音樂游戲化教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云玲.淺議小學音樂教學游戲化訓練[J].教育時空,2015(37):234.
[2]毛國華.淺談小學音樂游戲化教學[J].北方音樂,2018,38(10):197.
[3]楊菁菁.淺談小學音樂游戲化模式的有效應用[J].名師在線,2018(16):84-85.
[4]李紅艷.小學音樂游戲化教學的應用[J].中外交流,2018(32):212.
[5]周敏翔.試析如何打造小學音樂游戲化課堂[J].速讀(下旬刊),2018(10):87.
[6]吳雪潔.游戲化教學在小學音樂中的有效開展[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3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