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歡
摘要:以研究性學習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實施效果研究為主要內容進行闡述,結合高中英語教學現狀,首先分析了問題性、過程性、實踐性;其次從課前準備工作、開展工作這兩方面進行深入探討和分析,其目的在于提升研究性學習模式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實施效果,旨在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資料。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高中英語教學;課前準備
傳統高中英語教學注重接受式教學形式,學生在整個過程中被動接受英語知識,此種教學形式不利于學生發展,使得學生思維受到限制,從而使得學生綜合素養得不到提升?;谒刭|教育,將研究性學習內容引入英語教學中,結合英語教學特征,將學生作為主體,采用個人一集體教學形式開展教學活動,使得學生可以掌握整體化的英語知識。高中英語教師在整個英語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提升學生的合作意識,提升學生的研究能力、實踐能力等,從而不斷提升高中英語教學效果。
一、高中英語教學現狀
新課程標準對英語提出了全新要求,在英語教學中提倡讓學生體驗英語知識,感受英語知識,采用主動參與、合作學習的形式掌握英語學習內容。傳統教學中,學生被動接受英語知識,對于英語語法、詞匯等掌握不夠深入,采用死記硬背形式接受,無法全面掌握英語知識,英語知識的運用更是不夠具體。傳統英語教學方法限制了學生的發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受到影響,從而使得學生個人素質得不到提升,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提升,導致高中英語教學效果不佳。
二、研究性學習特征
為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模式,可以達到良好的教學目標。將學生作為主體,采用科學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可以主動獲得知識,自覺發現問題,增強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1.問題性
將問題作為主導,在教學中結合英語知識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針對知識進行自主研究,在發現問題一分析問題一解決問題中提升學生的能力。
2.過程性
注重學生對英語學習過程的掌握,針對英語知識具體分析,從而可以不斷提升英語教學效果。
3.實踐性
學習不能限制在課本知識上,要注重將英語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引導,在整個過程中針對英語教學內容進行觀察、設計、質疑和反思等,注重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思維判斷能力。
三、研究性學習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實踐分析
研究性學習模式可以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就是對英語課題的確定,教師可以結合英語知識提出幾個問題,學生針對課題內容自由選擇,自主確定,采用多樣化學習方式,自主完成,也可以小組合作完成。教師提出問題的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對經典性教材內容深入挖掘,針對學習情況進行追蹤分析。第二個時期是英語教學實施階段,通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英語教學內容進行分析。第三個時期是展示時期,可以通過個人以及小組形式針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從而不斷提升高中英語教學效果。
1.課前準備工作
對英語教材進行深度分析,結合學生個人能力、性格水平以及興趣等設計英語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引導學生以小組形式對英語知識進行學習。在準備環節,教師需要結合英語教材內容具體分析,結合實際情況提出具體解決對策,加強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掌握;為學生設置合理化問題,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進而可以全身心融入英語學習中,從而不斷提升高中英語教學整體質量,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2.開展工作
教師需要結合英語教材,在圖書館、網絡上尋找相關資源,可以通過PPT以及視頻形式展示出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小組成員之間需要明確任務,各盡職責。在英語課題研究中,教師需要合理引導和分析,從而不斷提升高中英語教學效果。比如,在學習人教新課標中“Scientific achievement”知識內容時,分組結束后,學生需要結合英語知識收集相關材料,針對英語知識進行分析,解決各種問題。
總而言之,研究性學習是新時期提出的一種全新教學改革理念,并不是單純的學習方式,是一種教學活動。此種教學形式十分活躍,注重學生個性化發展,在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結合英語知識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拓展英語教學內容,從而不斷提升高中英語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云.探究研究性學習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實踐和反思[J].中華少年,2017(20):287.
[2]朱華麗.研究性學習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7(7).
編輯 李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