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闊
[摘 要]個人所得稅是我國稅收的重要來源,與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本文從我國個人所得稅的發展現狀出發,闡述了我國個人所得稅目前面臨的問題,提出在規制上需要建立綜合和分類征收兩種方式,考慮具體情況,在實踐中既要嚴懲偷稅漏稅等惡劣行為,也要從政府部門抓起,清除妨礙我國個人所得稅制度公平公正的障礙。
[關鍵詞]個人所得稅;偷稅漏稅;治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02.058
[中圖分類號]F81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9)02-0-02
1 研究背景
目前的稅收制度體系顯示,我國的稅收收入來源比較集中,主要是增值稅、營業稅等較少數的種別,實際上個人所得稅在我國的稅收來源占比不高。其根本原因是個人所得稅稅基被嚴重破壞,我國現行個人所得稅采集制度按照類別劃分,不同來源的所得按照不同的稅率和不同的費用扣繳,這些舉措事實上為高收入人群提供了避稅便利,擴大了避稅空間,導致部分高收入人群的個人所得稅款流失。
2 我國個人所得稅概述
個人所得稅作為一種特殊的稅種,是作為稅收部門和自然人兩者間的調整工具,是一種征納所得稅和管理產生的已匯總社會關系。在我國,納稅主體也稱納稅義務人的有兩類,一類是居民納稅人,有完全納稅的義務,在我國境內外的所得全部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另一類是非居民納稅人,只需繳納在我國境內的收入產生的個人所得稅。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壓力也在不斷加重,社會各階層對改變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的呼聲不斷高漲。
3 我國個人所得稅的現狀
目前,我國的個人所得稅是分類制稅的一種,根據收入的來源被分為財產所得和投資所得。其中,財產所得是指財產租賃所得和財產增值所得,另一個投資所得是指儲蓄利息,股息或者特許權費用等。不同的項目有不同的征稅方法、不同的稅率、不同的費用扣除層級。比率稅率和累進稅率是并進的,比率稅率最高的時候可以達到個人工資所得和薪金所得的45%,同時最高可得到勞務報酬的40%,對于個體戶和工商戶的營業生產所得最高額可以達到35%,紅利股息和利息則最高可為20%,可以看出稅負差異是很大的,稅率的形式也各種各樣,比較復雜。同時,其他地區相比則要較低,比如香港和新加坡等地區最高則只有大約20%的水平,可以看出我國個人所得稅的征收力度是較高的。目前,我國個人所得稅還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3.1 費用扣除標準缺乏公信力
在所有征收個人所得稅的國家中都會有費用扣減流程,扣減的范圍有個人免稅扣除、成本費用扣除和家庭生計扣除。在家庭生計扣除一項中,依據是家庭的組成結構、婚姻狀態、子女的個數和其他贍養人的情況,然而我國在這方面還不完善,所以很有可能出現兩個不同的家庭狀況,雖然主要收入相同,但是因為這項費用不同而計不同的稅款,顯然是不合情理也不合法理的。
3.2 我國個人所得稅在調整社會公平方面仍有較長的路要走
面對有多個收入來源的納稅人,往往在固定薪金上需要納稅而在勞務報酬上則無須納稅。以往年的一個現實案例為例,甲和乙兩個納稅人,甲的月工資是4 000元,按照當時的起征點3 500元進行納稅,而乙每月的固定薪金是3 500元,勞動報酬是500元,同樣收入是4 000元,乙方因為收入來源多元化,成功進行避稅,從而導致的社會引導是激勵部分納稅人想辦法將薪金轉化為補貼的形式來減輕納稅負擔,不利于維護社會公平。
3.3 我國稅務和有關政府部門信息不能有效共享
稅務政府部門所具有的信息采集系統和其他有關職能部門不能橫向互聯,也不能進行信息共享,在很大程度上會出現信息盲區,造成偷稅漏稅等行為不能被稅務部門得知,稅務機關只能被動地接收來自申報人的信息,對信息的真實性甄別能力不強,接收到的信息具有片面性,從而會增加偷稅漏稅發生的風險。
4 個人所得稅流失的原因
4.1 我國居民個人收入隱性化非常嚴重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居民的收入來源多樣化,特別是灰色收入甚至黑色收入越來越多,在我國居民的收入中逐漸占據了很大的一部分,且往往以各種形式被隱藏,可能存在申報不實的情況。常見的例子是明星的“大小合同”事件,顯然明星和公司簽訂的小合同是公開的,也是用于納稅的部分,另外一份大合同則進行秘密簽訂,雖然這份合同其實也是無效的,娛樂圈的高收入是人皆盡知的,在這種環境中,各種灰色收入的比重也很大,除了大小合同,娛樂圈的利益相關者還有各種各樣避稅和逃稅的辦法。
4.2 稅收規制不合理,所得稅“穿底”現象嚴重
以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為例,二者的性質是一樣的,都是對費用扣除之后的收入進行征稅,然而因為我國在這兩者稅款征收的規定存在套利行為,導致難以避免某些人在這兩個稅種之間出現“穿底”行為。僅僅就法定稅率而言,個人所得稅的最高稅率遠遠比企業所得稅要高,這是鼓勵部分人轉移個人納稅款至企業應納稅款的原因,然而實際情況會更嚴重,這些都是因為在各個稅種之間的設置不平衡造成的,盡管如此,發生“穿底”的大部分行為還只是避稅。
4.3 公民稅法意識淡薄,行政部門存在以權謀私等違法行為
部分人的稅制意識淡薄,明知納稅是每個公民的義務,但為了一己私利,會出現大肆侵犯國家和人民利益的行為。同時,一些稅務和相關部門的官員干部,顯然明白繳納個人所得稅是義務,然而有些腐敗分子,收受好處,以權謀私,損害國家的利益。所以無論是偷稅漏稅人員,還是以權謀私、知法犯法的官員干部都需要加大懲治力度,從根源上杜絕。
5 個人所得稅流失治理建議
5.1 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建立綜合征收和分類征收相結合的稅制模式
筆者認為應該實行以家庭為單位的個人所得稅綜合征收制度,而不僅僅基于個人收入,更應該考察以家庭為單位所有人收入的加總匯合,按照一年計算征納。有的家庭只有一個人有收入,有的家庭夫妻兩人都有收入;有的家庭孩子學費負擔沉重,有的家庭沒有孩子,或者孩子已經接受完教育;有的家庭某成員患有重病,在計稅時應該將其扣除。總的來說,征收個人所得稅應該以家庭為單位,考慮多種情況,高收入家庭在繳納個人工資所得稅的時候,其余收入也應該考慮在內,而工薪階級會因為家庭的一些情況,按照花費扣減一部分應稅,從而實現社會某種程度上的公平。
5.2 加大監管力度,嚴厲處置逃稅漏稅人員
政府部門應該加大個人所得稅調控力度,在個人所得稅立法方面需要完善和清晰,不斷促進個人所得稅法制化。我國地域廣大,省市區劃分眾多,如果不能將個人所得稅統一確定成法律,難免會出現偷稅漏稅。
同時,政府部門需要將高收入者納入個人所得稅監管,稅務機關應該不斷完善監督機制,不越權也不失職。因為現階段有統計報道,高收入群體的絕大部分收入是稅務機關監管的盲區,這部分隱性收入難于被查明,從而導致部分人群實際繳納的個人所得稅遠低于應納個人所得稅,甚至有些官商勾結,權錢交易,“大開其道”從而賺取“小費”,都是令百姓深惡痛絕的。為了伸張正義,保障我國個人所得稅不被侵蝕,既要做好頂層設計,也要抓好落實,對待逃稅漏稅行為絕不姑息,對為虎作倀、以權謀私的官員更要“快刀斬落”。
6 結 語
我國個人所得稅流失問題是一個急需政府部門高度重視的問題。政府需要從現實出發,從公平正義出發,從高效人性出發,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才能提升公信力。作為稅務機關應該廉潔高效,嚴格懲治以權謀私,損害國家和人民利益,踐踏法律尊嚴的違法分子,積極監督納稅人的應征稅款,既不能強征多征,更不能漏征。作為公民要樹立依法納稅的法制觀念,積極履行自己的義務。
主要參考文獻
[1]劉佐.中國個人所得稅制度發展的回顧與展望[J].稅務研究,2010(9).
[2]劉暢.基于公平的個人所得稅改革建議[J].經濟研究參考,2011(30).
[3]梁明.稅收流失經濟分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4]伍琪.我國個人所得稅流失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時代金融,2015(12).
[5]陳堅,陳書.淺談稅收流失的成因與治理[J].山西財稅,2016(12).
[6]章潤蘭,王怡然.探討我國稅收流失的測算分析與治理對策[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2).
[7]鄭曉瑛.對我國個人所得稅改革的思考[J].當代經濟,2017(4).
[8]蔡昌.公平與效率視角下的個人所得稅改革[J].中國財政,2017(3).
[9]鞠銘,趙慧芝.關于高收入者個人所得稅直接管理的思考[J].稅收經濟研究,2016(6).
[10]高培勇,楊志強.個人所得稅改革方案[J].稅務研究,2017(2).
[11]常秀芬.我國高收入者個人所得稅流失的對策研究[D].貴陽:貴州大學,2008.
[12]鄧廷梅.我國個人所得稅流失的原因及治理對策[J].貴州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5).
[13]張全勝.淺談我國個人所得稅流失的成因及治理對策[J].理論導刊,2003(9).
[14]王卷卷.淺議我國個人所得稅流失的原因及治理[J].卷宗,2014(3).
[15]徐曉莉,陳霞.我國個人所得稅稅收流失問題的分析與對策研究[J].中國商論,2013(35).
[16]廖石磊.中國高收入人群個人所得稅流失成因及治理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