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亮紅
摘 要: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工具,隨著國際化的不斷推進以及激烈的國際競爭形勢,使得英語學習越來越受到重視,同時也成為了對人才考核的關鍵因素。高中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階段,擔負著更多的社會責任,如何更好的進行英語教學,教學思維在這一教學活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將就高中英語課堂中整合語文教學思維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中英語;語文教學思維;探討
思維是指導活動的根本和關鍵,同時也是提高學習效果的重要基礎。特別是新時期的社會背景下,對人才的要求已經并不僅僅局限在專業知識上面,更多的對思維能力的重視。作為即將邁入大學的高中生而言,這一階段的英語學習既是為未來的學習打基礎,同時也是培養思維能力的關鍵時期。因此,高中英語教學應更多的從教學思維上進行入手,不僅要打破漢語思維的局限性,同時也要從語文教學思維的角度進行借鑒。
一、突破固化思維困擾
(一)條件反射性學習方式
條件反射是經過一個長期積累和練習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反應行為。在英語學習中,高中生由于對英語這門學科有了較長時間的學習經歷,因此在做題時常常會受困于詞語的習慣用法以及固定搭配等的影響,在看到題目時條件反射般選出答案,殊不知,這種經驗主義有時候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誤導,尤其是在一些特殊的句型當中。比如,在定語從句的學習過程中,當提到時間名詞和地點名詞時,學生的第一反應就是when和where,而其后面則可以根據詞語在句子中所充當的成分來決定用關系代詞或是關系副詞。當用關系代詞時,需要為賓語,也可以為主語;而當用關系副詞時,需要為狀語。諸如此類學習都是需要打破條件反射式的學習習慣。
(二)漢語思維的負面影響
在英語學習中,學生習慣于用漢語的思維方式和語言習慣來學習英語,尤其是在語言邏輯上,學生很容易按照平時生活中的語言方式來組句子,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習的效果[1]。所以,教師在授課中應努力從這方面入手,打破學生漢語思維的習慣,通過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以及優化教學方法不斷將漢語思維對學生的影響予以消除,尤其是在英語思維培養方面,更要從應用能力方面進行提升。但是,與此同時也要借鑒漢語中發散性思維和逆向思維的教學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高中英語教學中整合語文教學思維探討
(一)增強預習的作用效果
對于預習這一學習方法來說,適用于各個學科,同樣對于英語教學來說,不僅需要教師起到重要的教學引導作用,同時還要注意培養學生善于預習的良好學習習慣,只有提前做好心理準備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學習當中,才能事先將遇到的問題和疑問進行整理,從而得到更好的解決。尤其是這一階段的學生已經喲了一定的英語學習基礎,其理解能力也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而有所提升,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很好的增強預習作用效果。而就語文教學思維的應用來說,老師可以事先以語文的形式給予學生設置相應的導學案,給予學生一定的預習思路,然后鼓勵學生將預習當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記錄下來,可以以漢語表達的形式進行記錄,也可以試著將記錄下的問題用英語的形式予以翻譯,并在課堂上同老師進行交流。
(二)強化思維引導
良好思維的形成如同打開智慧大門的一把鑰匙。英語這門課程的學習有別于其他學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對學生學習思維的培養十分重要。只有打好思維的基礎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誠然,思維的培養是一個日漸積累的過程,更需要教師的逐步引導,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要學生主動的、積極的參與進來,通過自身思考引發對知識的探求,進而思維方式和思維能力才能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得到提升[2]。
比如,教師在進行Life in the future這一內容教授時,可以從當前實際出發,考慮到學生對當前科技、文化等知識有所了解,因此,教師首先可在課前展示一些未來生活的圖片,比如一所在海上的房子、空中花園等,以此來激發學生對未來生活進行暢想,將學生帶入到學習情境當中,緊接著老師進行提問“What will schools be like in the future?以及What will your life be like?”這類學生較為感興趣的話題進行切入,讓學生自由性的想象和表達,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能對之前學習到的短語以及詞匯起到鞏固的作用,同時激發學生對陌生詞匯的學習,在這一過程中,老師對學生錯誤的語法表達進行糾正,強化學生的情景記憶,夯實后期的學習基礎。
(三)發散性思維的培養
發散性思維的培養有助于學生更深入的學習,做到知識遷移和整合,最終實現強化知識積累的過程。比如,當學習到The United Kingdom這一單元內容時,老師可在課前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搜集和了解,通過課外閱讀了解相關的文化背景、風土人情等,而不是單純的局限于課本,讓學生在這種愉快輕松的環境下進行詞匯量積累和增長見識[3]。并在課上通過多媒體將有關英國的一些標志性的建筑物以及人物圖片進行展示。比如丘吉爾、莎士比亞、牛頓等,并讓同學們根據對這些人物的了解進行口頭表達或是小組討論,由此激發學生們的發散性思維。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種思維的培養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的是一個長期去的積累過程,尤其是對于發散性思維的培養來說,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因此,尤其是對于高中生來說,這一思維的養成有助于其在各方面學科的提升,特別是對于英語這門語學科來說,發散性思維的養成能很好的提高學生對于語言的語感和學習效果,從而有利于實現學生對英語靈活掌握的最終目的。
(四)逆向思維的培養
讓學生知其然更要讓學生知其所以然,這才是教育的應有之意。作為高中階段的學生,具備一定的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除了要對知識有一個準確的把握以外,更要善于思考為什么,只有這樣才真正能夠做到學以致用。因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老師還應注重對學生逆向思維的培養,引導學生不斷思考,而非一味地接受[4]。
例如,對于時態的掌握一直是困擾學生的一個難點,在進行時態復習時,老師可以改變以往復述性的重復教學,而是轉變為設問性。比如可以問學生“一般過去時和過去進行時有何區別之處?”在得到學生回答后繼續追問“能否舉例說明?”進而再次用遞進式的提問“思考下為什么有如此區別?”等,通過一系列循序漸進的提問,將學生逆向思維的潛質激發出來,做到深入淺出,最終實現啟發式的教學效果。由此可見,逆向思維在高中英語的學習當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結束語: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工具,本身具有靈活性的特點,特別是基于不同文化背景中有著不同的表達方式,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要本著從客觀實際的角度出發,既要授人魚更要授人以漁,教會學生用多角度的思維進行英語學習,而不是照本宣科,既要讓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有廣度,更要有深度。既要把握英語教學的特殊性,又要借鑒語文教學當中的思維,將二者相結合才能更好的實現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溫美玲. 高中英語課堂中整合語文教學思維[J]. 新課程學習(下), 2015(2):73-73.
[2]李麗. 高中英語單元復習課中有效思維課堂的構建[J]. 延邊教育學院學報, 2017, 31(2):115-117.
[3]徐燕琴. 高中英語課堂問題教學和情景設置整合初探[J]. 英語畫刊:高級版, 2015(8).
[4]戴洪芹. 高中英語讀寫技能整合教學模式研究[J]. 科普童話:新課堂, 2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