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飛敏
摘 要:用人單位越來越重視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實操能力,高校為了滿足企業的人才需求,不斷地進行專業實踐教學探索。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模式現階段已有了較大的改觀。專業課程的學習倡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的理論知識應用能力有了極大地提升。校企合作的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有其獨特的優勢,把握好校企合作實踐教學的關鍵點能為學校和企業帶來雙贏的局面。
關鍵詞:校企合作 人力資源管理 實踐教學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于90年代初期在高校正式設立,截止到2018年,全國已經有700多所高校開設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其中專科職業院校占1/3左右。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力資源管理在企業運營中的作用日益凸顯。人力資源管理崗位的需求量不斷上升,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已經成為21世紀最熱門的十大職業之一。過去的20多年各大高校都在不斷探索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教學和人才培養模式,旨在培養能適應時代發展與社會需要的人才。
一、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是一個應用性和操作性較強的專業。企業在招人時迫切需要找到接受過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教育且具備實操能力的技能性人才快速融入企業。現階段高校在人力資源管理課程設置方面加大了實踐類課程的學分比例,一改以往重理論輕實踐的人才培養模式,采用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法、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多種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中突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旨在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希望以此縮小高校教學和企業人才需求差距。盡管如此,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經常出現處理問題的能力仍不能很好地滿足企業的實際需要。
究其原因,現階段學校實踐教學模式存在一些不足。校內實踐內容相對簡單,案例教學等方法在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方面有其局限性。加上有些教材內容和企業實操相脫節,按照教材設置的實踐教學難以適應職場需求。企業實踐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能夠使學生置身真實的工作環境,思考和解決遇到的問題。但找到專業對口的實踐崗位并不容易。一方面知名大企業很少愿意給高職學生提供見習機會,學歷是學生尋找見習工作的一個門檻。而中小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分工比較模糊,人員流動性強,特別是個別企業管理不規范,學生能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有限,有些甚至會挫傷學生從事本專業工作積極性。另一方面,有些企業人力資源核心模塊不愿讓學生參與,甚至認為學生實踐會干擾他們的正常工作,所以學生在實踐中接觸不到真正的管理方法和經驗,感覺學不到核心技能。
二 校企合作實踐教學的優勢
校企合作的實踐教學模式很好地解決了上述問題,這一模式為學校和企業搭起一座橋梁,既能讓學校達成培養技能型人才的目標,又能讓企業在合作過程中儲備人才,是高校與企業雙贏的模式。
對學生而言,將企業項目引入課堂,一方面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企業真實性的項目和虛擬的案例不同,學生能發揮主觀能動性提出解決方案。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提早感知企業評價標準。對項目結果的評價不再以教師為主,而是由企業主導。企業的評價標準則以滿足工作需要為前提,因此通過參與校企項目,讓學生了解企業評價的標準,將所學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不斷提升自己的職業核心能力。
對教師而言,參與校企合作項目,一方面能深入了解企業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知識技能的具體需求,掌握第一手資料,對照自己所授課程,找到課程培養目標和企業實際需求的差距,便于進行課程教學改革,使學生所學更加貼近崗位所需,實現高職教學技能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另一方面教師能及時掌握實踐過程中學生的思想動態,工作表現情況,引導學生角色的轉變,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職業素養,使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獨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和應變能力等這些職業崗位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養和鍛煉。
對企業而言,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可以為企業儲備所需的人才。由于許多高校畢業生剛進入職場往往無法達到用人單位的崗位要求,需要企業在他們上崗前對他們進行二次培訓,這樣大大增加了企業的人力資源成本,同時由于現在人才的流動性較大,許多企業在付出了昂貴的培訓成本之后往往無法獲得預期收益。通過建立校企合作,企業參與到高校的人才培養中,可以用較低的成本培養符合企業崗位要求的人才,而學校擁有的人才基數較大,企業可以優中選優。學生已經提早熟悉公司運作情況,一畢業就能馬上投入工作的狀態,校園人和職場人無縫對接。
三 開展校企合作實踐教學的關鍵點
1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機制
良好的校企合作機制是開展實踐教學的根本保證。頂崗實習、雙掛牌基地以及訂單式人才培養是現階段校企合作的基本模式。我校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將頂崗實習安排在第六學期,由學生自選擇的方式進行頂崗實習,并為學生配備專業的指導老師,方便學生有問題能及時得到解決。因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自身的特點,很難大批量和企業對接,進行訂單式人才培養。所以建立雙掛牌基地模式成為本專業實踐教學的首選。學校在選擇合作企業時,要嚴格考察企業經營的業務范圍,和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就業匹配度,企業和學校合作的出發點和利益平衡點。建立校企合作實踐基地的時候不能一味追求量的增長,更要重視質的建設。深化校企在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方案、教學內容、實訓安排等方面的交流和探索,增進校企在人力資源人才培養上的共識,引導和幫助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在學習實踐一體化環境中有效提升專業知識素質和實操技能水平,更快、更好地成為人力資源的專業人才。
2 做好學生心理建設
端正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的態度是落實實踐教學的前提條件。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發現,如果沒有學分等外在條件推動,很多學生不愿意參與實踐項目。即便是有學分的硬性規定,學生會盡力找簡單容易得到學分的項目實踐,對強度較大任務比較難的項目唯恐避之不及。如果暫時沒有簡單的實踐項目,學生寧可等著也不愿參加比較難的項目,使得實踐教學陷入比較被動的狀態。所以要推動實踐教學,首先應讓學生明白實踐課程設置的目的和意義,從學生入學教育就開始灌輸實踐教學是專業課程學習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后續的專業教學過程中不斷強化實踐意識。通過參與課程實踐,提升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只有變被動為主動,實踐教學才能真正地發揮作用,才能在做項目過程中有所收獲。其次,要幫助學生克服畏難情緒。有些同學不想參加校企項目特別是持續時間較長難度較大項目的原因是怕實踐項目占用太多的時間,壓力太大,無暇顧及其他課程的學習,不能很好的勝任工作。這時督促學生做好時間管理和壓力管理就顯得特別重要。再者,樹立實踐活動表現突出的典型。在實踐活動中表現優異的,被企業提前錄用或者通過實踐獲得不錯工作機會的學生應樹立典型,舉辦實踐分享會,分享其在專業實踐過程的變化和感悟。榜樣的力量不斷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實踐。
3 強化實踐性師資隊伍建設
強化實踐型師資隊伍的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是保證實踐性教學質量的內在要求。實踐經驗缺乏是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教師普遍存在的“硬傷”,很多教師直接是從學校到學校,本身缺乏企業工作經驗。人力資源管理近幾年的發展日新月異,如果教師對人力資源行業發展現狀和趨勢沒有深入了解的話,教出來的學生難免會出現理論和實踐嚴重脫節,難以適應企業需求的狀況。因此,實施實踐性教學迫切要求教師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從而提高教學能力。
強化實踐型師資隊伍建設可以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策略。通過建立健全科學的實踐教學管理、考核和激勵機制以激發專業教師的實踐教學熱情,積極鼓勵專業教師到企業鍛煉,通過親身體驗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各項業務活動,提升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并將實踐所得用于教學,進一步提升教學能力。通過邀請企業專家們進校以講座的方式等分享實戰經驗,增進學校教師和企業專家的交流,快速彌補教師缺少實踐的短板。從而為指導學生實踐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庫。
結語
基于校企合作來探究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路徑,其目標在于營造真實的實踐教學環境,突出實踐教學地位。只有這樣,才能把握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需求的有效對接,才能讓學生從分析與解決問題中鍛煉出職業素養。我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近兩年的校企合作在培養學生專業核心能力和職業競爭力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認真參與校企合作項目的學生在職業素養方面有較大的提升,對自身有一個清晰的定位,在就業擇業的時候明顯處于主動地位。
參考文獻:
[1]郭炳南,黃太洋.加快完善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時間教學體系的思考[J].新余學院學報,2018(10):133-135.
[2]米瑞紅.以職業需求為導向探究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路徑[J].才智,2018:119-121.
[3]儲蘇凱.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6(04):105-106.
[4]夏德峰,李林霖.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性教學改革探究[J].教改探索,2018(10):101-105.
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青年課題 課題編號:2018QN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