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霞
摘 要:經濟社會迅猛發展的背后,源于科學技術的持續進步。當前整個社會的發展正處于知識經濟信息化時代,在為廣播事業的發展建設帶來新機遇、新方向的同時,也迎來了新一波的挑戰。換言之,新型市場經濟下行業內的激烈競爭,歸根結底還是在于以技術為中心的核心競爭力的比拼。作為一名廣播電臺技術維護人員,主要負責數字廣播電視技術的日常維護、故障排除等工作。鑒于此,結合實際工作和新時期發展需求,針對廣播發送設備的更新與技術改造淺談一些看法。
關鍵詞:廣播電臺;信號發射系統;維護
中圖分類號:TN934.8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9)03-0114-02
Abstract: Behind the rapi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s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society is in the information age of knowledge economy. While bringing new opportunities and new direc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broadcasting cause, it has also ushered in a new wave of challenges. In other words, the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industry under the new market economy, in the final analysis, lies in the competition of core competitiveness with technology as the center. As a radio technical maintenance personnel, mainly responsible for the daily maintenance of digital radio and television technology, troubleshooting and other work. In view of thi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work and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new period, in view of the broadcast transmission equipment renewal and the technical transformation shallowly discusses some views.
Keywords: radio station; signal transmitting system; maintenance
1 我國廣播事業發展及新時期廣播電臺設備維護與技術更新的必然性
(1)我國廣播事業發展概況。在全世界范圍內,我國廣播事業的起步發展并不算晚,最早從上世紀二十年代開始便進入到大眾視野。民國12年,我國上海地區最早出現了一家由外資創辦的廣播電臺。三年后,由中國人自主創辦的廣播電臺正式誕生。全面抗戰時期,在陜西延安,中國共產黨也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廣播電臺。新中國成立之后,廣播事業被作為重點建設內容。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隨著東部沿海地區陸續開放,國民發展重心重新轉移到經濟建設層面上來。同時期,我國廣播傳媒事業也正式迎來了黃金發展期,幾乎每家每戶都會收聽廣播電臺,覆蓋率高達92%。據不完全統計,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收音機普及率接近70%,從中央到各省市、鄉鎮等基層廣播電臺,共同構成了龐大的廣播網絡。換言之,廣播早已成為數代國人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構成要素。如上所言,發展到今天,廣播傳媒與以往相比也發生了顛覆式改變,相應的社會大眾對于廣播傳媒的價值認知也存在一定偏差。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廣播事業發展建設的持續性。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人們的生活觀念和社會意識形態也隨之改變。故此,在全新的網絡信息多媒體時代,廣播事業的發展也迎來了新契機。嚴格意義上講,發展的本質仍是科技與創新,只有為市場大眾提供更優質的廣播服務和高水平節目,才能真正取得長足發展。
(2)新時期廣播電臺設備維護與技術更新的必然性。隨著廣播傳媒技術發展及互聯網普及,人們對于新聞信息的獲取、對于娛樂文化的消遣、對于社會與時政的關注等,其渠道來源更加寬泛。故此,要求廣播電視電臺必須要跟上時代步伐,以滿足社會大眾的多元需求為運營創新點。在此背景環境下,人們可以看到,很多廣播媒體實現了24小時體驗服務,包括播出時間、頻道多樣、節目類型、內容結構等均發生了較大變化。如上所言,在多元多樣的廣播媒介環境下,對于各單位的管理運營而言,如果設備技術不到位也就無法滿足廣播電視的正常轉播。與此同時,新時期新環境下,社會大眾對于廣播電視信號發射及控制系統的要求更高。以筆者所在單位為例,近幾年為了提高廣播電視的播放質量,加大了資金投入,主要用于新設備的購置與技術維護。其中,信號發射系統和控制系統逐漸升級。與傳統系統平臺相比,單一、獨立頻道已經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綜合性播控系統。
2 新時期廣播電臺設備維護與技術更新實現路徑
(1)故障排查與維修。廣播電臺專業設備日常維護屬于基礎內容。具體來看,設備的維修管理主要通過拆卸、修理、更換等形式來實現,將與控制系統不相符的設備恢復到原始狀態。結合現實來看,設備零件出現小問題,通過維修即可再次正常使用,不需要更換零配件。設備整體結構與性能出現問題,或零配件破舊、嚴重磨損老化等,應更換零配件并升級系統。(2)系統的升級改造。設備無法滿足新系統運行的要求,必須要升級改造。譬如,將老舊、不符合新技術系統運行要求的板卡進行更換,與此同時還需要對其他部分升級維修。系統的升級改造目的,即解決廣播信號在傳輸過程中的問題故障,如信噪比過高、傳輸功率過大等問題。對此,通過控制系統升級改造,可實現對音頻分配子系統集成控制。如此以來,廣播信號發射過程中可有效減少系統總的損耗程度。(3)新技術的引進。由于播控設備內部電路變得更加復雜,所以故障發生地點也變得隱性。簡言之,單憑技術人員的人工排查很難發現故障問題,且有可能造成更大的電臺播出事故。對此,引入自動化技術維護系統是大勢所趨。譬如,電力檢測執行自動化、火災報警自動化系統、視頻監控聯動自動化系統、人為入侵安全檢測自動化系統。總之,加強系統檢修與設備維護,對數字媒體、有線網絡進行實時監控和報警,意義重大。
3 新媒體時代下的廣播電臺技術運用與優化路徑
(1)新時期廣播電臺的發展方向。當前廣播電視技術高速發展,與以往不同,節目內容時效性的唯一性被取代,隨之而來的是集大眾性、商業性、時空性、高速傳播性為一體的新媒介環境。從經濟發展視角考慮,技術改造與系統升級是加速實現廣播電臺商業運作的關鍵突破口。如上所言,當前領域內已經形成“三網融合”的發展路線,即電信、廣播電視、互聯網彼此間的交替融合。對于廣播電臺自身而言,其屬于大眾化發展路線,但是,如何才能將“三網融合”的功能作用和市場價值真正體現出來,依然取決于管理運營理念,并且需要新技術的支撐保障。故此,建立穩定、數據傳輸可靠的融合網絡早已成為廣播技術改造與系統升級的重點。作為市級廣播電臺,節目的收視率和經濟創收均持續走低,再加上各類新興媒體與互聯網絡的沖擊,使得本單位在廣告收入方面也受到大幅影響。對此,高層與技術人員深入研討后,堅持走高清數字化改造路線,廣泛吸取全國一二線大城市以及收視率前十的各地廣播電臺的成功經驗,重點從技術層面予以改造。關于系統的升級改造,安全性、穩定性、實用性是技術改造的既定原則和大方向。目前界內備受認可的是雙向改造技術。傳統雙向改造技術前提下,加快廣播電視有線網絡的雙向化技術發展。綜合對比可以發現,以太無源光網絡技術是目前廣播電視有線網絡雙向化發展的新方向。顧名思義,以太無源光網絡系統是建立在以太網技術與無源光技術有效融合的前提下,集合兩者的技術優點,即穩定性、可靠性。更加可行的一點是經濟優勢,即設備維護成本不高,系統運營與維護操作也更加方便,可大幅彌補傳統雙向技術模式的不足。相比較于傳統CMTS和CM的技術結合模式,以太無源網絡系統更加適用于新時期“三網融合”的發展方向。(2)面向商業運作的廣播信號系統升級改造。此次關于數字媒體與高清信號系統的升級改造,嚴格依照《廣電總局關于電視臺高標清同播節目制作、播出技術要求的若干意見》相關標準規范。以幅型變換為例,重點考慮大眾的收視情況,減少幅型變換同播頻道收視效果的影響。以往的系統結構主要為主備獨立雙通道設計。首先,信號源的設置;其次,切換臺的設置;第三,應急系統的設置;第四,存儲系統的設置;第五,數據庫的設置;第六,集成控制系統;第七,鍵控系統等。對此,在原有架構的集成基礎之上,加快高清化升級改造與設計,以滿足高標清同播為突破口。在功能設置上,增設高清切換器、ACO、VC80以及高清延時器。對于有效畫幅的升級改造,建立在大眾市場服務體驗基礎之上。目前大部分受眾所使用的電視屏幕普遍為高清顯示屏,所以對于畫面的協調性、素材壓縮的方式要求比較高。嚴格講,目前主要以16:9的比例為準。在中后期運營維護層面,系統拓展也較為容易,并且升級方便。由于網絡化系統在運行工作過程中占有的資源比例偏少,大多屬于流動式數據資源,所以在經濟收益和市場回報方面也有所提升。與電信融合,可強化技術支持,而與互聯網融合,可加快市場化運作。故在系統安全、可靠、平穩的大前提下更能體現出技術的先進性及成本效益的優化。(3)用技術創新與系統優化把握廣播節目的未來。總之,核心始終是發展和創新,而科技又被稱之為第一生產力。關于技術層面上的創新及其現實意義,前文中已經從多個角度綜合歸納。總體來講,今后仍需牢牢把握兩方面。首先,廣播電臺管理理念的創新。全新的新媒體新技術環境下,廣播節目辦得好不好并不需要自己來評判,而是尊重廣大聽眾的意愿和選擇。換言之,聽眾喜不喜歡,關鍵在于新聞傳播觀念,而技術始終屬于一項手段和輔助工具。故此,創新的源頭在于理念的創新。其次,借助技術平臺的優化與設備系統的更新,側重于廣播節目質量的提升。堅持以“內容為主,質量為本”的經營管理目標。如此以來,為了滿足聽眾多元且個性化的需求,單位內部便會持續改進,汲取各大新媒體與媒介平臺的先進經驗模式,不斷調整和優化技術設備。
4 結束語
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展。廣播電臺作為重要的傳媒,其主要特點就是大眾性、傳播性、時效性。新常態環境下,計算機信息技術與互聯網的迅速普及,廣播電臺更需要與時俱進,加快轉型過渡。包括廣播形式、內容結構等方面的改進需要從技術層面加以改進,增強平臺系統運行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為廣大受眾提供更加優質的節目內容與體驗服務。
參考文獻:
[1]唐高陽.廣播發送設備的維護與管理措施探究[J].現代鹽化工,2017,44(1):48-49.
[2]郭冀陽.廣播發送設備系統管理維護要點分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8(7):26-27.
[3]翟微.廣播電視播控機房電源升級改造項目[J].西部廣播電視,2016,2(4):184-184.
[4]孫華紓.廣播設備的科學現代化管理淺議[J].中國設備工程,2017(2):24-25.
[5]郝永盛.對廣播電視發射設備技術維護問題的幾點探討[J].科技傳播,2017,9(1).
[6]黃翔.數字廣播技術的特點及其應用探討[J].科技傳播,2016,8(5).
[7]潘玉承.廣播電視發射臺設備維護的重要性研究[J].通訊世界,2017(11):58-59.
[8]倪智敏.基于新媒體時代的廣播技術發展研究[J].新媒體研究,2016,2(12):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