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高中語文教學的組成部分,是培養(yǎng)高中生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素質教育理念下,如何對現(xiàn)有教學資源進行有效整合,通過科學開展教學活動來實現(xiàn)作文教學的高效,提高作文教學質量成為了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大課題。
對于作文教學而言,寫作興趣的培養(yǎng)十分關鍵,一旦學生的寫作興趣大幅度提升,后續(xù)的教學工作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前,高中生寫作興趣之所以低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寫作教學內容過于程式化,教師設置的寫作題目學生往往不理解,或者與學生生活聯(lián)系不緊密,學生對其沒有體會和理解,自然無法寫出高質量的文章,久而久之,寫作興趣喪失,寫作水平也停滯不前。
對于學生寫作興趣的提升,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內容的豐富和創(chuàng)新來實現(xiàn)。比如說,在學習完一篇課文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寫一篇讀后感,引導學生用文字的形式將自己的真情實感表達出來;也可以讓學生參考所學文章中的寫作手法,寫一篇小作文。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寫作手法的理解和應用,而且還可以切實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以蘇教版《江南的冬景》為例,通過對文章的學習,學生已經對文章的寫作手法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即采用對比方法來突出江南冬景所蘊含的“明朗的情調”。這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采用對比的寫作手法來描寫自己故鄉(xiāng)某一特定時間的景色。在寫作過程中,學生為了將故鄉(xiāng)景色充分描繪出來,除了要正確使用寫作手法外,還要主動對故鄉(xiāng)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景色進行觀察,在提高寫作能力的同時,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的好習慣。
傳統(tǒng)的高中作文教學模式之所以效率低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少明確的教學計劃。以往作文教學具有明顯的隨意性和碎片性,教學內容幾乎都是教師根據個人教學經驗來設置的。這樣一來,難免會出現(xiàn)重復教學,不僅浪費了寶貴的教學時間,還會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所以說,想要實現(xiàn)作文教學高效性,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結合高中生作文教學目標,制訂一套科學、完善的教學計劃,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向學生傳遞作文寫作技巧。與此同時,為了保證教學有效性,教師還要結合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文章素材以及高考作文的動向等因素對教學計劃進行適當調整,在調整時要注重教學的實用性和創(chuàng)新性。
一般來說,“實用性”是指短期的作文教學計劃,其核心主要集中在“高考作文”上,教師要通過高效的教學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參透高考作文的內涵和意義,然后迅速梳理好自身掌握的寫作素材,寫出切合題意、內涵豐富的文章,進而獲得一個不錯的作文成績。“創(chuàng)新性”是新時期教育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學必須滿足的要求之一。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文章會讓讀者眼前一亮,使文章收獲較好的評價。所以,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引導學生在平凡中發(fā)現(xiàn)不平凡,大膽創(chuàng)新,勇于嘗試。在提高作文寫作質量的同時,還有利于開拓學生思維。
無論哪一學科的學習,一旦掌握了規(guī)律和方法,勢必會使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文寫作也不例外。我們都知道,文章的類型有很多,有記敘文、議論文、散文,有抒情的、寫景的、敘事的,每一種類型的文章都有其相應的寫作技巧和方法,掌握了這些方法和技巧,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寫作任務,不斷提高寫作能力。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計劃、有目的地向其灌輸各類文章的寫作技巧和方法。比如說,針對一些寫作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不能急于讓學生獨立寫作,而是引導學生嘗試照著一些優(yōu)秀段落或文章來進行仿寫,并鼓勵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學生在寫作上一定會收獲一些心得和經驗,也會逐步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長此以往,寫作能力也將得到大幅度提升。
此外,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效率,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還要培養(yǎng)學生列提綱的好習慣。寫作之前,要根據題目和要求列好寫作提綱,然后按照提綱進行寫作,這樣可以更快地提高寫作效率,寫出的文章主題突出,條理清晰,層次分明。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逐漸成為了學校教育的根本目標,因此,各學科的教學理念也將素質教育逐步滲透其中,寫作教學也不例外。為了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師在開展寫作教學過程中,應有計劃、有目標地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寫作,而想要實現(xiàn)對學生個性化寫作的培養(yǎng),就必須注重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提升。
傳統(tǒng)作文教學中的命題作文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將學生的想法和觀念固定在一個框框中,不僅不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且還會使學生喪失寫作的興趣。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采用自主命題的方式,將作文的命題權交給學生。比如說,教師可以將時下學生比較關注的社會現(xiàn)象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對其進行討論和研究,并發(fā)表自己對這一現(xiàn)象的觀點,使文章框架和脈絡更加清晰完整。這樣一來,學生在作文寫作中就會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由于是自身比較關注的話題,所以,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會得到提升,反過來又提升了作文教學的有效性。
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學生有意識地去對好詞好句進行積累和學習,最終實現(xiàn)在文章寫作中的有效應用。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一定要提高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重視度,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組織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比如說,教師可以利用課前5分鐘的時間組織學生進行作文素材分享,分享的內容不設限,可以是名人名言、新聞熱點、趣味故事,也可以是優(yōu)秀詩作、散文選段、小說段落等,按學號順序依次進行,這種碎片化時間如果能夠充分利用起來,久而久之,學生的寫作素材必定有所增加。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多媒體在課堂上為學生拓展一些寫作素材,進一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為日后作文的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高中作文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是一項全面而系統(tǒng)的工作,教師應該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和思想,以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為根本目標,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從多個方面著手提高作文教學質量。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日常工作中不斷探索,尋找最為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模式,并且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切實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性,促進高中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