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摘要:創新教育是以開發創新性思維為核心、以培養創新性人才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在英語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以人為本;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性學習。
關鍵詞:創新教育;創新性思維;創新性學習;以人為本
引言:
長期以來,中國教育一直受凱洛夫的“講解——接受”教學模式的影響,傳統的“應試教育”根深蒂固,學生學習被動且負擔過重,主體意識和參與能力不強,獨創精神欠缺。因此,在與西方學生的比較中,我國學生的創造能力往往偏低。正如著名教育家尼爾·波斯特曼所批評的:“孩子們入學時像個‘問號,畢業時卻像個‘句號,這只能是學校教育的失敗。”英語教學工作也必須順應時代的要求,構建新的模式,探索新的途徑。中小學生英語課堂教學需要創新。時代在發展,形勢在變化,英語教學發展不斷呈現出新特點,英語課堂教學要適應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就需要在繼承以往英語課堂教學的經驗和成果的同時善于創新。離開創新,如果簡單地沿用過去的思路和辦法,英語教學顯然難于奏效。
一、當前教學中是什么嚴重阻礙學生創新能力發展?
楊振宇教授1995年初在國內講學時一位記者問他:“您在國外教學多年,你看中國學生和外國留學生有哪些不同?”楊教授回答:“在國外,中國留學生學習成績都是非常出色的。但中國留學生膽子小,教師沒講過的不敢想,教師沒做過的不敢做”。一位留德學生曾說:“如果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十個中國學生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在國外學生中,十個人也許能講出二十種答案,盡管有些想法非常離奇。”諾貝爾獎得主美籍華人朱棣文教授說:“美國學生學習成績不如中國學生,但他們有創新及冒險精神,所以往往創造出一些驚人的成就。”以上三位學者道出了中國學生創造力缺乏的現狀。我國的學生創造力匱乏,原因主要在于我國教育長期忽視學生創造性的培養,始終無法擺脫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怪圈,徘徊于知識型的教育模式之中。在這種模式中,知識是學生唯一的追求,創造性被嚴重的扼殺。
二、創新教育及其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創新教育是在創造教育思想基礎上,根據“創造學”和“教育學”原理,針對傳統教育中有礙人的創造力提高的問題而提出的。所謂創新教育就是培養學生綜合的創新素質。它包括:創新意識與動機(觸及的是“想不想”創新的問題),創造精神(決定“敢不敢”創新),創新能力(包括創造思維與創造技能。解決的是“能不能”創新的問題)和創造個性(“善不善”創新)等要素。創新教育是通過“創造的引導者”——教師應用創造性思維教學策略提供創造的環境,能激發“創造者”——學生的“創造動機”,培養“創造的人格物質”,以發揮創造的潛能,而有創造的行為或結果。就其目的而言,創新教育在于啟發學生的創造動機,鼓勵學生創造地表現,以增進創造才能的發展。就其內涵來看,它是教師通過課程內容及有計劃的教學活動,以激發和增長學生創造行為的一種教學模式。就教師本身來講,創新教育要求教師因時制宜,變化教學方式進行創造性思維教學。
三、英語課堂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英語課堂教學要創新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許多科學家的研究證明:“人的大腦就像一個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強大的電腦還要強幾千倍。”因此,教師要以人為本,相信潛能,相信學生能夠獨立學習,自主學習,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斷變化發展與進步的個體。“搬運工與哲學家之間的原始差別,要比家犬和獵犬之間的差別小得多,他們之間的鴻溝是分工掘成的。”(馬克思)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實施“因材施教”,做到尖子生吃飽,中差生吃好。使全體學生自主參與,激勵競爭,形成一個“兵教兵,兵教官,官教兵”,全班學生共同提高的統一整體。老師的任務是教會學生學習,而不應把學生看作是只會輸入的“機器”,要了解我們的學生也和我們一樣,他們有血有肉,也有需要,有感情。所以,我認為,我們的教學應是在保護孩子天性的同時,據其年齡和語言特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感到學習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
1、創設教學氣氛,給學生安全、自由感,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機。
教師對學生的態度應該是“微笑和點頭,專心聽他說,鼓勵和贊美”。
“微笑”代表一種親密關系,是一種“我不討厭你”或“喜歡你”的個體表現;微笑是增進師生關系的營養劑,也是教師態度改變的第一步驟。
“點頭”,表示接納對方,是一種鼓勵,是一種增強,讓對方繼續表示他的想法。學生看到老師對自己點頭,常會受寵若驚,對教師倍感親切。
“專心”是一種專注行為的表現。教師通過眼神、手勢、姿態以及適當的口語反應等方式,集中精神與學生溝通。專注行為對學生的影響是鼓勵自由地說出他們的觀點和想法,也就是說教師尊重學生,有一種強而有力的增強作用。
“聽他說”是一種傾聽,除了以耳朵聽學生的話外,更要用眼睛注視學生的身體語言。“聽”也是解決問題的新方法,在人與人的相處上可以發揮很大的力量。聽可以減輕情勢的緊張與壓力,因為不管是一個多么狂暴、憤怒或沖動的場面,當一方在專心傾聽的時候,整個氣氛已被緩和了。
2、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協作精神,是創新教育的動力
教學中要注意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首先要為學生提供參與教學的機會,不斷激發和引導他們的學習興趣,為他們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創造的時間和空間。 其次,要加強課堂討論,強化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將英語游戲引入課堂,在游戲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及參與意識。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不僅僅是語言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訓練,更重要的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在信息傳遞和情感交流中思維的碰撞,新信息的獲取。
3、重視學法指導,培養自學能力,是創新教育的關鍵
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是優化教育的重要原則,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途徑有:開辦英語角、英語演講比賽、英語晚會等形式。通過這些形式盡可能讓學生動腦、動口、動眼、動手,使他們從中受到激勵、啟發,產生聯想、靈感,增添創造意向,訓練和培養創新能力。通過實踐可知,英語的自學能力由以下幾方面組成:a.能根據讀音規則拼讀、拼寫英語單詞和朗讀課文;b.能獨立運用視聽手段聽懂英語課文并操練英語;c.能獨立回答教師根據課文提出的問題;d.能獨立完成教師提供預習和復習的作業;e.能獨立使用學習工具書和使用電化教學設備;f.能閱讀與所學課文相當的課外讀物;g.具備在預習課文時找出疑難點,并向教師質疑問難的能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喚起潛在的創造智能,在意志和信念的推動下,支配自學探索活動,不斷更新、深化和充實已獲取的知識,為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奠定基礎。
結束語: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適應時代需求的人才,二十一世紀需要具有不斷創新能力的高素質的人才,作為跨世紀的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創新的學習品質,開創新世紀英語課堂教學的新開地。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朱云:《英語教學中的創造教育》[d],《中學教育》創新教育專輯2001年8月刊
[3]齊憲代:《開展創造教育的內容、途徑和方法》[c],北京教育,2001年5月
[4]張志勇:《關于創新教育的理論構想》[j].教育研究,2003年3月.
(作者單位:湖北省十堰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