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大學生網絡倫理失范的生成機制研究

2019-03-06 12:43:04楊金丹
高教探索 2019年1期
關鍵詞:大學生

楊金丹

摘?要:大學生在網絡社會中的行為表現受到普遍關注。本文以西方經典的計劃行為理論為基礎,引入TPB模型,采用跟蹤問卷調查的方式采集數據,使用SPSS和Amos軟件對大學生網絡倫理失范的生成機制進行實證檢驗。結果表明:TPB模型對大學生網絡倫理失范行為有很好的預測和解釋作用;大學生網絡倫理失范的意圖會顯著影響其網絡倫理失范行為的發生;大學生感知或執行網絡倫理失范的意圖受限于個體對待網絡倫理失范的態度、主觀規范和知覺行為控制;主觀規范發揮較為重要的作用,即父母、老師、同伴等群體對大學生網絡倫理失范所形成的普遍性認知進而營造的社會壓力氛圍會顯著影響到大學生對待網絡倫理失范的態度、意圖以及對執行網絡倫理失范難易程度的認識。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倫理失范;TPB模型

一、國內外大學生網絡倫理失范及其教育現狀分析

網絡倫理的研究始于計算機倫理的發展,國際上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研究計算機倫理。我國學術界最早關注網絡倫理問題的是陸俊和嚴耕,他們于1997年在《國外社會科學》雜志上發表了《國外網絡倫理問題研究綜述》,次年,和孫偉平一起合作出版著作《網絡倫理》,之后學界對于網絡倫理問題的研究逐年增加。

從現有文獻可知,我國針對大學生網絡倫理失范問題的研究集中在深入探討大學生網絡倫理失范的表現形式及產生的原因。比如饒桂生(2015)認為當代青年學生的網絡倫理在知、情、意、行四個方面均存在問題,包括倫理認知模糊、倫理情感淡漠、倫理意志薄弱和倫理行為失范。[1]李玉華、閆鋒(2012)認為大學生網絡道德問題的表現主要集中在價值觀混亂,道德意識弱化;傳播垃圾信息,造成信息污染;言行隨意放縱,暴力傾向嚴重;誠信缺失,引發信任危機,沉溺網絡,導致人格障礙。[2]安仲森(2011)通過問卷調查和分析社會報告數據,認為網絡、個體、家庭以及網絡管理工作中的疏漏造成了大學生在認知、情感、意識、行為四個方面表現出的網絡倫理失范問題。[3]鄭潔(2010)將網絡倫理問題的表征主要歸結在物理空間和虛擬空間、信息欺詐和信息壟斷、信息自由與信息安全、信息共享與信息獨有、信息濫用與信用危機、數字異化與個人隱私等六個方面,并從技術、理論、社會和主體四個方面剖析原因,提供治理對策。[4]

面對大學生網絡倫理失范現象,國內外研究均呼吁高校開展網絡倫理教育。早在2005年,就有國外學者就如何使今天的年輕人能夠在網絡世界里成為一個有責任的成員對高校提出了建議,比如啟動網絡倫理課程,讓所有核心科目的老師都加入課程的教學;將網絡倫理引入課堂,無論什么課程,都要將教育技術使用過程中卷入的倫理問題與情景納入到課堂教學中;把互聯網作為網絡倫理教學的一個工具等。[5]美國陶森大學Portia Pusey和William A.Sadera(2011)在對職前教師的實證調研中發現,盡管這一代學生是伴隨著技術發展而成長起來的,但是他們并沒有擁有足夠的C3①知識,也沒有能力去教他們未來的學生避免來自網絡的傷害,因而呼吁學校對職前教師加強C3教育。[6]國內研究者針對大學生網絡倫理失范現象也對網絡倫理教育進行了探索,比如陸偉華(2009)建議要把網絡倫理教育納入學校德育系統,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7];薛偉蓮(2011)認為我國的網絡倫理教育應該在繼承我國的優秀傳統倫理道德精華的基礎上,借鑒國外的責任意識教育,不斷充實完善網絡倫理教育內容。[8]相較而言,國外針對大學生網絡倫理失范開展的網絡倫理教育更加注重理論探索和實證研究同步進行,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比如,美國波士頓大學教育學院在開展該學院一門研究生階段的課程CE-101的教學實踐中發現,能夠提高學生網絡倫理的前提來源包括對計算機科學倫理的研究、對互聯網心理的研究、品質教育、老師的責任感等。[9]

盡管,我國學術界對網絡倫理、網絡倫理失范、網絡倫理教育進行了探討和研究,但尚未對大學生網絡倫理生成機制進行實證分析。大學生網絡倫理失范并非單一原因造就,當代大學生成長于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網絡的普及率、大學生對新生事物的接受度、網絡社會的復雜性以及網絡道德準則的模糊等等,都為大學生網絡倫理失范提供了土壤。大學時期恰是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逐步發展和完善的重要階段,也是運用網絡最自由的階段,大學生對于網絡倫理失范的態度,同伴、師長的影響以及網絡操作的匿名性、便利性等多種因素如何影響和牽制網絡倫理失范意圖,進而產生網絡倫理失范現象,是值得研究和探討的一個重大課題。

二、理論框架和研究設計

(一)理論框架

為了更好地預測和解釋人類在具體情境下的行為,Ajzen(1991)[10]在理性行為理論(the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的基礎上提出了計劃行為理論(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該理論認為個體的實際行為(Behavior)是受其行為意圖(Intention)所影響的,而行為意圖受到三個因素的影響,分別是行為態度(Attitude toward the behavior)、主觀規范(Subjective norm)和知覺行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其中,行為態度是一種情感傾向,表現為對某一行為的喜好,即喜歡或是不喜歡,積極評價或是消極評價;主觀規范體現的是重要他人的影響,即實施或不實施某一行為所感知到的社會壓力;知覺行為控制則是感知到執行某一行為的難易程度,且受過去的經驗和預期的困難及阻礙的影響。但三個因素對于行為意圖的重要性要視具體的行為和情況而定。

(二)研究設計

1.研究模型及假設

國外不少學者以TPB模型檢驗網絡相關行為,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比如,比利時安特衛普大學的研究人員Wannes Heirman和Michel Walrave(2012)[11]以及Sara Pabian和Heidi Vandebosch(2014)[12]通過實證分析證實TPB在預測青少年網絡欺凌的參與情況中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理論框架。來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將TPB模型用于檢驗穆斯林參加網上宗教行為的影響因素。[13]美國學者以TAM和TPB研究印度學生的網絡使用情況。[14]這些研究均證實TPB模型為網絡空間中的行為提供了較為有效的預測和解釋。目前,國內有研究者對網絡行為失范、網絡群體性事件等的生成機制進行了探討,但均停留在學理性分析層面,缺少理論模型的實證研究。本文在國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采用黃少華(2010)[15]研究發現的大學生網絡欺騙行為、不當使用網絡行為、網絡色情以及網絡學術不誠實行為等作為網絡倫理失范的具體內容采集數據信息,將TPB模型用于大學生網絡倫理失范生成機制的實證檢驗,以了解影響大學生網絡倫理失范的重要因素,從而提供防控對策。

從組織行為學的角度出發,人們的行為和態度總是有緊密聯系的。在群體中,群體因素明顯會影響個人行為。大學生作為一個群體,他們并不是機械式地各自生活著,他們的很多行為是互相作用的結果,他們向往的很多事情是通過相互依賴的社會性努力才能實現的?;诖耍疚奶岢鋈缦录僭O,具體對應的大學生網絡倫理失范的研究模型和假設。

H1:大學生對待網絡倫理失范的態度和主觀規范之間呈顯著負相關。主觀規范主要是指重要他人的影響,對于大學生而言,這些重要他人包括父母、老師、朋友、室友和同學等,這些重要他人給大學生造成的社會壓力越大,大學生對待網絡倫理失范就越消極,即認為網絡倫理失范是不好的、有害的行為,則越不可能產生網絡倫理失范行為。

H2:大學生網絡倫理失范所感受到的主觀規范和知覺行為控制之間呈顯著正相關。即大學生網絡倫理失范所感受到的社會壓力和難易程度之間呈現一定的關系,感受到的社會壓力越大,實施網絡倫理失范越難,兩者呈顯著正相關。

H3:大學生對待網路倫理失范的態度和知覺行為控制之間呈顯著負相關。知覺行為控制主要表現的實施某一行為的難易程度,對于大學生網絡倫理失范而言,網絡操作的便捷性、匿名性等都是影響知覺行為控制的因素。因而,大學生對待網絡倫理失范的態度越積極,就越容易導致網絡倫理失范。

H4:大學生網絡倫理失范所感受到的主觀規范和網絡倫理失范意圖之間呈顯著負相關。個體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的,大學生網絡倫理失范所感受的社會壓力越大,實施網絡倫理失范的主觀意愿就越小,所以假設兩者呈現負相關。

H5:大學生對待網絡倫理失范的態度和網絡倫理失范意圖之間呈顯著正相關。如果大學生認為網絡倫理失范是無關緊要的,無所謂的,那么他們就越會在實際學習、生活過程中嘗試網絡倫理失范行為,因而,本文假設兩者呈顯著正相關。

H6:大學生網絡倫理失范的知覺行為控制與網絡倫理失范意圖之間呈顯著正相關。如果大學生感知到實施網絡倫理失范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他們實施該行為的意圖可能就越強烈,因而,假定兩者之間呈顯著正相關。

H7:大學生網絡倫理失范意圖與自我報告的網絡倫理失范情況呈顯著正相關,即認為自己可能實施網絡倫理失范和最終網絡倫理失范發生之間呈現顯著正相關。

2.問卷設計及樣本結構

根據Ajzen(2011)[16]對TPB問卷結構的建議,借鑒國外學者基于TPB開展的網絡欺凌的實證分析,將問卷設計為關于網絡倫理失范的TPB結構問卷和參與網絡倫理失范情況的自我報告兩個部分。TPB結構問卷中包括態度、主觀規范、知覺行為控制和意圖四部分內容。其中關于態度的測量包括正反兩極的六個選項,以語義上的輕微區分來表達個人態度的積極或消極傾向。比如“我認為大學生出現網絡倫理失范行為是:(1)好的:1:2:3:4:5:6:7:壞的;(2)有害的:1:2:3:4:5:6:7:無害的”等。主觀規范主要考量來自于大學生學習、生活中的重要他人的社會壓力,比如同學、室友和親密朋友等同伴的影響,父母和老師等長輩或前輩的影響。問卷中設計了5個涉及主觀規范的問項,比如“我的室友不喜歡我在網絡空間中有失范行為”。知覺行為控制則包括個人對發生網絡倫理失范難易程度的認知以及網絡使用客觀條件所創造的倫理失范的便利性。關于知覺行為控制涉及到3個題目,比如“無論是否掌握信息通信知識,網絡倫理失范都很容易”。意圖是一種主觀意愿,問卷中用2個問項作為測量指標。主觀規范、知覺行為控制和意圖這三部分問項均采用Likert七級量表來表示對相關描述的認可程度。自我報告問卷通過詢問“在過去三個月里,你出現網絡倫理失范的頻率有多高”進行,選項包括“從來沒有”“只有一次”“一個月一次”和“無數次”。本研究中將選擇“從來沒有”的記作“0”,一次及以上的記作“1”。

為了檢測因變量和自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課題組采用了縱向跟蹤調查的方式,于2017年3月發放TPB結構問卷,三個月后即2017年6月針對同一群體發放自我報告問卷。為確保個人隱私及兩次問卷結果的對應,采用手機號碼后六位作為問卷的編號。問卷被分別發放到安徽農業大學、安徽工程大學、安徽醫科大學、河南工程學院、湖州師范學院、合肥師范學院等6所高校。第一次發放TPB問卷1000份,回收問卷874份;第二次發放自我報告問卷1000份,回收605份。通過對TPB問卷和自我報告問卷進行逐一核對,剔除編號不一致的問卷以及有明顯殘缺等影響數據質量的問卷,最后統計有效數據360份,具體樣本構成分布情況見表1。大四學生因6月份就業流動性較大,所以跟蹤問卷缺失較多,有效數據相對較少,其余數據均表明樣本數據較全面。

三、數據結果與分析

(一)信度和效度分析

本文采用Cronbachs α系數進行內部信度檢驗,逐一測量了態度、意圖、主觀規范和知覺行為控制四個變量影響因子的內部一致性。因自我報告的網絡倫理失范情況只有一個測量問項,在此不做信度檢驗。經SPSS16.0檢測,結果顯示上述四個變量影響因子的Cronbachs α系數依次為0.861、0.686、0.746和0.621,均大于臨界值0.6,說明研究變量的問卷數據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和可信性。

通過對量表進行KMO和Bartlett球形檢驗,觀測變量之間的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KMO指標0.867,Bartletts檢驗的顯著性為0.000,說明數據適合做因子分析。此外,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把除樣本統計學信息外的其他17個測量指標降為5個公因子,方差累計貢獻率為62.195%。通過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顯示,同屬一個變量的測量問項的因子載荷均大于0.500,具有聚焦性,且不存在橫跨因子現象,說明測量量表具有良好的建構效度。

(二)結構模型分析和假設驗證

問卷結果顯示,19.72%(n=71)的被調查者報告在過去的三個月中出現過一次(6.39%,n=23)或多次(13.33%,n=48)網絡倫理失范情況。大學生網絡倫理失范的運行機制是否與上述假設有關,本文運用Amos 21.0軟件,通過結構方程模型對提出的假設進行驗證。修正標識變量的誤差變量之間的共變關系后,模型的卡方值為131.09,自由度為108,兩者比值為1.21<3,P值為0.065>0.05,未達顯著水平,接受虛無假設,即觀察數據與假設模型間可以適配。GFI=0.960>0.90,AGFI=0.943>0.90,RMSEA=0.024<0.05,這些指標均說明數據與模型間有較好的擬合度。

結果顯示,標識變量和潛變量間均具有較顯著的相關性。其中潛變量態度對應的態度1到態度6等六個標識變量的顯著性檢驗t值均大于1.96,p<0.05,即在95%的置信區間內通過了T檢驗。其余潛變量和標識變量間的顯著性檢驗t值均大于2.58,p<0.001,即在99%的置信區間內通過了T檢驗。知覺行為控制對網絡倫理失范意圖的t值為2.534>1.96,p=0.011<0.05,在95%的置信區間內通過T 檢驗,即H6假設得到驗證。主觀規范對網絡倫理失范意圖、態度對網絡倫理失范意圖以及網絡倫理失范意圖對自我報告的網絡倫理失范情況的顯著性檢驗t值的絕對值均大于2.58,p<0.001,即在99%的置信區間內通過T檢驗,假設H4、H5和H7通過驗證。

態度和知覺行為控制兩個潛變量間的t=-1.710,其絕對值小于1.96,p=0.087,則在95%的置信區間內沒有通過T檢驗,因而H3假設不成立。態度與主觀規范兩個潛變量間的t=-2.287,其絕對值大于1.96,p=0.022<0.05,在95%的置信區間內通過T檢驗,即H1假設得到驗證。主觀規范和知覺行為控制之間的t=4.069>2.58,p=<0.001,在99%的置信區間內通過了T檢驗,H2假設得到驗證。

研究結果表明,大學生對待網絡倫理失范的態度與其所感受到的主觀規范之間P=0.005在水平上成顯著負相關,即個體感受到的來自父母、老師、同伴之間的社會壓力越大,對待網絡倫理失范的態度越消極。大學生網絡倫理失范所感受到的主觀規范和知覺行為控制之間在P=0.001水平上成顯著正相關,即個體感受到的社會壓力越大,感知或執行網絡倫理失范的行為就越難,反之亦然。大學生網絡倫理失范所感受到的主觀規范對網絡倫理失范意圖的影響在P=0.001水平上成顯著負相關,即主觀規范越高,網絡倫理失范意圖越小。此外,從圖2可知,對待網絡倫理失范的態度越積極,執行網絡倫理失范的行為就越容易,個體就越有可能實施網絡倫理失范行為。網絡倫理失范的意圖與最終實施網絡倫理失范情況成顯著正相關。

四、結論與啟示

(一)研究結論

網絡倫理失范是伴隨著網絡科技高速發展所衍生出來的倫理道德問題。當前,對于大學生網絡倫理失范的研究鮮有大規模調查數據的實證檢驗,因此本文基于TPB模型的視角來研究大學生網絡倫理失范的生成機制,旨在對網絡社會高度發達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網絡倫理行為進行解釋和預測。研究結果顯示,TPB模型為網絡倫理失范研究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理論框架,對于大學生網絡倫理失范能發揮有效的預測和解釋功能。得出的主要結論如下:第一,大學生實施網絡倫理失范的意圖會顯著影響其網絡倫理失范行為的發生;第二,從個體角度出發,大學生感知或執行網絡倫理失范的意圖受限于個體對待網絡倫理失范的態度、主觀規范和知覺行為控制;第三,就群體角度而言,主觀規范發揮較為重要的作用,即父母、老師、同伴等群體對大學生網絡倫理失范所形成的普遍性認知進而營造的社會壓力氛圍會顯著影響到大學生對待網絡倫理失范的態度、意圖以及對執行網絡倫理失范難易程度的認識。

(二)研究啟示與局限性

1.研究啟示

通過對網絡倫理失范影響因素的深入分析,本研究為如何更好地避免網絡倫理失范現象的發生提供了重要啟示。

第一,國家層面要持續推進網絡法治建設,不斷完善網絡法治體系。研究發現,知覺行為控制顯著影響網絡倫理失范意圖,即個人認為網絡倫理失范越容易則越有可能發生網絡倫理失范行為。換言之,網絡倫理失范的機會成本越低,則越容易發生。網絡不能成為法外之地,網絡社會雖然是虛擬的,但活躍在網絡空間的主體卻是真實的。近幾年,國家高度重視網絡建設,也在不斷地醞釀出臺相應的法律,比如2016年11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了我國網絡安全領域的第一部基礎性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相較于網絡事件的層出不窮和網絡倫理的包羅萬象,系列配套的法制法規還需持續跟進,以便不斷完善網絡法治體系。

第二,社會層面要形成網絡行為規范的制約機制,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研究結果表明,主觀規范在大學生網絡倫理失范現象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個體感受到的社會壓力越大,越不可能出現網絡倫理失范行為,即除了個體內在的自我約束之外,社會制約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除了明確的法律之外,社會層面要有切實可行的道德規范和技術監督,以便個人在規則允許范圍內規范言行,暢游網絡。社會層面的道德規范要通過生動靈活、大眾較為容易接納的方式進行傳遞,比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網絡社會相融合,以類似專題公益廣告的形式進行傳播,在全社會范圍內形成健康用網的共識。

第三,高校層面要重視網絡倫理教育,將其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培養范疇。大學生網絡倫理失范行為的報道屢見不鮮,從上述研究可知,大學生對待網絡倫理失范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到網絡倫理失范行為的發生意圖。因而,從知、情、意、行四個方面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和對待網絡倫理失范,樹立正確用網、安全用網、健康用網的網絡使用觀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新課題。針對由誰教、教什么、怎么教的問題,需要更多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操作。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會議上的講話精神為思想政治工作改革指明了方向,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發展的趨勢。高校網絡倫理教育也可以搭上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東風,在德育共同體的構建中尋找合適的方式。

2.研究的局限性

盡管研究為進一步探究大學生網絡倫理失范提供了新的視角,但本文的研究還存在著局限性。首先,問卷設計中采用電話號碼后六位作為跟蹤調查的標識號欠妥,部分被測者隨意填寫,出現類似“111111”“123456”“666666”“888888”等數字,無法完成跟蹤調研,導致最終有效數據回收率較低,因而以出生年月日作為跟蹤調查的標識號更為妥當。其次,在研究設計中對網絡倫理失范的界定比較寬泛,個體在不同類別的網絡倫理失范行為表現上的偏好或是差異性無法得到體現。下一步可以就某一類網絡倫理失范行為進行跟蹤研究,比如網絡欺凌、大學生網貸等。再者,網絡倫理失范問卷調查涉及到個人道德、態度、價值觀等問題,容易出現被試者主觀選擇性誤差,影響問卷的質量。因此,質性研究的引入是下一階段大學生網絡倫理道德狀況調查可以嘗試的重要方式,以便從典型案例中挖掘網絡倫理失范的深層次原因。

注釋:

①C3指的是Cyberethics,Cybersafety和Cybersecurity。在中文語境中Cybersafety和Cybersecurity均指網絡安全,在英語語境中兩者有細微差異。Cybersafety側重于個體在使用網絡時的安全問題,比如病毒、間諜等;Cybersecurity側重于技術層面的干預,從而保護數據、身份信息以及一些未經許可的訪問所造成的硬件傷害等,比如殺毒軟件、互聯網過濾器、防火墻、密碼保護等。

參考文獻:

[1]饒桂生.論青年學生的網絡困境及對策[J].高等農業教育,2015(8):3-6.

[2]李玉華,閆鋒.大學生網絡道德問題研究現狀與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2(11):62-66.

[3]安仲森.大學生網絡倫理失范:表現、原因和防治[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11(6):107-109.

[4]鄭潔.網絡倫理問題的根源及其治理[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4):91-95.

[5]Janna J.Baum.CyberEthics:The New Fronties[J].Tech Trends,2005,49(6):54-55.

[6]Portia Pusey&William A.Sadera.Cyberethics,Cybersafety,and Cybersecurity,Joural of Digital Learning in Teacher Education[J].2011,28(2):82-85.

[7]陸偉華.中美學校的網絡倫理教育比較研究[J].教育探索,2009(9):153.

[8]薛偉蓮,國外網絡倫理教育的主要做法及啟示[J].教育科學,2011(1):82-83.

[9][美]David B Whittier.網絡倫理教育與網絡心理[J].周夢雅,譯.中國電化教育,2012(3):2,6-7.

[10]Icek Ajzen.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1991(50):179-211.

[11]Wannes Heirman,Michel Walrave.Predictiong Adolescent Perpetration in Cyberbullying:An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Psicothema,2012,24(4):614-620.

[12]Sara Pabian,Heidi Vandebosch.Using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ur to Understand Cyberbullying:The Importance of Beliefs for Developing Interventions[J].European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14(11):4,463-477.

[13]Shirler S.Ho,Waipeng Lee,Shahiraa Sahul Hammed.Muslim Surfers on the Internet:Using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ur to Examin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Engagement in Online Religious Activities[J].New Media & Society,2008,10(1):93-113.

[14]Marcelline Fusilier Subhash Durlabhji.An Exploration of Student Internet Use in India[J].Campuswide Information Systems,2005,22(4):233-246.

[15]黃少華.虛擬世界中的道德實踐——以大學生網民為例[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128.

[16]Ajzen,I.Constructing a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ur Questionnaire[EB/OL].http://people.umass.edu/aizen/pdf/tpb.measurement.pdf,2016-12-20.

(責任編輯?鐘嘉儀)

猜你喜歡
大學生
大學生付費實習“天坑”必須提防
今日農業(2021年15期)2021-10-14 08:20:06
國際大學生節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黃河之聲(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新大學生之歌
北方音樂(2017年7期)2017-05-16 00:32:46
大學生實習“注水”誰之過
教育與職業(2014年7期)2014-04-17 18:46:57
大學生實習如何落到“實處”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中國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中國火炬(2010年9期)2010-07-25 11:45:09
媽媽背出來的大學生
中國火炬(2009年2期)2009-07-24 14:31:3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精品专区免费无码aⅴ| 欧美精品高清| 欧美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福利| a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mv| 97久久免费视频| 九色91在线视频| 熟妇丰满人妻| 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国产在线日本| 高清免费毛片| 亚洲无码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黄色精品| 深夜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97视频在线观看| 熟女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免费网站成人亚洲| 国产偷国产偷在线高清| 免费观看成人久久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免费a级毛片视频| 国产性生大片免费观看性欧美|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怡春院| 日韩视频免费| 波多野结衣第一页| 国产成人禁片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伊人久久福利中文字幕| 久久先锋资源| 热伊人99re久久精品最新地|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 | 91亚洲精选|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五月天综合网亚洲综合天堂网| 亚洲精品动漫在线观看| 午夜限制老子影院888| 欧美一区中文字幕| 极品私人尤物在线精品首页| 999精品色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在线播放| 成年午夜精品久久精品| 99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网址| 国产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苍井空| 欧美在线天堂|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久精品| 亚洲天堂.com|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综合试看| 成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欧洲欧美人成免费全部视频| 精品伊人久久久香线蕉| 2019国产在线|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香蕉久久国产超碰青草|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不卡| 久久青草免费91观看| 久久久亚洲色|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在线| 日本少妇又色又爽又高潮| 国产精品一线天| 日韩免费毛片| 9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焦| 永久在线播放| 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 午夜毛片福利|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看免费一区二区| 国产乱子伦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播放| 色成人综合| 日韩成人免费网站| 亚洲福利网址| 中文天堂在线视频| 亚洲a级毛片|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成人在线| 黄色不卡视频|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