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穎
【摘要】目的:探討尿微量蛋白檢測在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中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2017年8月-2018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腎病患者126例為研究組,選取同時期健康體檢者100例為對照組,檢測兩組尿微量蛋白水平,并針對性統計分析微量白蛋白水平,綜合評價尿微量蛋白檢測在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中的價值。結果:研究組的空腹血糖、尿微量蛋白水平高于對照組,空腹血糖、尿微量蛋白陽性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檢測糖尿病腎臟早期病變患者的尿微量蛋白,對于早期診斷來說,意義重大。
【關鍵詞】糖尿病腎病;早期;尿微量蛋白;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R36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2-094-01
糖尿病腎病又可被稱之為糖尿病腎小球硬化癥,糖尿病在臨床中屬于常見代謝性疾病之一,主要以高血糖為疾病特征。糖尿病腎病作為糖尿病難治合并癥,具有較高發病率。糖尿病早期腎損傷患者可能不會出現明顯臨床癥狀,若病情發展到晚期階段,引發代謝紊亂,嚴重時會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尿微量白蛋白是一種檢查腎臟器官組織的敏感指標,對臨床治療糖尿病早期腎損傷具有積極意義[1]。因此,早診斷早治療對患者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將我院收治的患者作為對象,檢測尿微量蛋白,并和健康體檢人員的檢測結果進行比對,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8月-2018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腎病患者126例為研究組,選取同時期健康體檢者100例為對照組。本次所有研究對象均符合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排除標準:①近期未服用腎毒性藥物;②無腎臟疾病;③無泌尿系統疾病。研究組中男66例,女60例;年齡34-75歲,平均年齡(48.10±2.83)歲;病程時長4-20年,平均病程(7.11±4.59)年。對照組男65名,女61名;年齡34-72歲,平均年齡(47.35±2.50)歲。兩組研究對象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作對比分析。
1.2方法 兩組對象均進行尿糖及尿微量蛋白水平的檢驗。待空腹達8h以上后,使用干凈的容器收集晨尿標本,做好標記送檢樣本。用美艾利爾afinion AS-5100分析儀做尿微量白蛋白檢測,當其小于20 mg/L時提示結果為陰性。尿糖水平的檢測采用干化學試劑帶葡萄糖氧化酶法,采用優利特Urist-1500尿液分析儀進行檢測。對于數據的分析,檢驗人員必須嚴格按照儀器說明進行相關操作。檢驗指標[2]:尿糖:陽性,>1.67-2.77mmol/L;陰性,1.67-2.77mmol/L;尿微量蛋白:陽性,>20mg/L;陰性,<20mg/L;總陽性率=陽性患者例數/總例數×100%。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數據的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來表示,組間率(%)的比較實行x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研究組的空腹血糖、尿微量蛋白水平高于對照組,見表一。
3討論
糖尿病是臨床上發病率較高的一種疾病,主要特征為血糖值增高,出現尿糖等。糖尿病患者病情較輕時可以對其機體的脂質代謝和蛋白質代謝產生影響,嚴重時則會出現酮癥酸中毒等并發癥,甚至有的患者并發血管和神經功能病變。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工作壓力加大,生活習慣改變,糖尿病的發病率逐年增長。糖尿病患者隨著病情的發展,機體胰島細胞功能受損情況越來越嚴重,導致機體內的高糖和高蛋白含量的物質無法被消化,出現高血糖癥狀,進一步發展對機體的器官造成損傷。其中腎臟受損是器官損傷中常見的一種,也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該并發癥的患者由于機體長期處于高血糖情況,導致糖化血紅蛋白的生長能力增加,進而抑制氧合血紅蛋白的產生,致使機體紅細胞的攜氧水平下降,無法維持機體內的氧循環平衡[3]。另外,隨著患者病情的發展,機體內的血糖水平不斷增加,使得血液黏度增加,微血管灌注減少,更加重了機體內組織細胞缺氧,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導致血漿內皮素的合成分泌增加,促進了腎血管的收縮,導致腎血管阻力急劇升高。由于該阻力的影響,使機體腎血流量下降,進而使得腎小球微血管發生病變,腎小球硬化,誘發腎損傷。
正常情況下,血漿中的血漿蛋白可通過腎小球濾過膜,而大分子血漿蛋白則幾乎全部被近端的腎小球重新吸收,但在病理性情況下,腎小球濾過的蛋白質超過腎小球吸收能力后,將出現尿蛋白。因此,給予尿蛋白常規監測,靈敏度并不高,無法盡早發現腎臟病變,待可檢測出后,腎臟已發生明顯性的變化,致使患者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尿微量蛋白可于腎臟病變早期經由腎小球濾過膜檢測出,且隨著該疾病的加重,腎小球濾過通透性逐漸增大,尿微量蛋白水平增加,故可將其作為腎小球早期損傷的指標。在糖尿病腎病的早期診斷中,尿微量清蛋白含量可作為一個重要指標,具有非常重要的應用價值。由于常規時間尿清蛋白含量的檢測具有十分繁瑣的缺點,另外,腎穿刺活檢也具有創傷性的風險和昂貴費用的缺點,而尿微量清蛋白含量的檢測過程和標本采集簡單,且具有無創性的優點,并且可以動態檢測尿微量清蛋白水平的變化情況,因此可以較容易在臨床上進行應用。
綜上所述,由于糖尿病會引發體內環境的變化,導致尿糖水平和尿微量蛋白水平均高于健康人,而尿糖水平和尿微量蛋白水平對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腎損傷有一定的敏感性,將兩者的檢測進行聯合應用于糖尿病早期腎損傷的診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滕曉杰. 尿常規與尿微量蛋白檢測在糖尿病早期腎損傷中的診斷價值研究[J]. 當代醫學,2018,24(22):17-19.
[2]劉靈燕,鐘政榮,陳福祥. 尿微量蛋白對 2 型糖尿病早期腎損傷的診斷價值[J]. 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17,48(1):40-43.
[3]寧繼偉. 尿糖與尿微量蛋白聯合檢驗在糖尿病早期腎損傷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 基層醫學論壇,2017,21(14):1814-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