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小學語文教學來說,要想得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就需要特別注重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可以在傾聽中進行分析、思考,從而更好地加深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理解、認知。對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現實情況,采用適宜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可以在傾聽中學到更多的知識,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從而滿足學生發展需求。
關鍵詞:小學語文;傾聽習慣;培養
一、 引言
在現代教育中,小學教育是最為基礎的一個階段,其教學質量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有極大影響。小學生本身的思維還沒有得到全面發展,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可以采用適宜的教學方法,很容易被學生接受,從而獲取良好的教學效果,特別是在小學一、二年級。但是小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經常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如與其他同學交頭接耳,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在實際中,小學語文教師還需要結合學生的現實情況,對學生傾聽習慣進行良好的培養,使得學生可以更加積極地進行知識探索。
二、 細化傾聽培養目標,明確傾聽要求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培養小學生的傾聽能力,在實際中就需要注重對傾聽培養目標進行明確,樹立合理的目標,使得教師可以更加規范地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意識到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漫長的過程,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養成良好傾聽習慣,小學語文教師就需要對短期目標、長期目標進行明確。對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在傾聽能力培養上應該明確以下目標:(1)在他人說話的時候,要注意保持安靜,停止自身的小動作,表示出對他人的尊重;(2)盡量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集中注意力;(3)可以簡單地將內容描述出來。此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還需要對學生的傾聽活動提出一定的要求,在平常教學中,教師往往會要求學生上課認真聽講,但是如何做才屬于認真聽講,學生并不知道,因此,教師就需要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明確的要求,一是在課堂上要專心,不管是教師講課,還是同學發言,都需要認真地聆聽,要了解老師、同學說的內容;二是耐心,要耐心地聽他人說完話,不能隨意插嘴,也不能想其他事情;三是虛心,要虛心接受他人的意見,并對自身的不足進行修正。在實際中,小學語文教師通過細化傾聽培養目標,可以保證自身教學活動更加規范地進行,同時還可以根據目標來檢驗自身的實際教學效果,這對于學生傾聽習慣養成有極大幫助。
三、 創設情境,調動傾聽興趣
對小學生來說,他們對事物的認知還處于感性階段,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受到情感因素的影響,如果小學生在課堂上感覺十分枯燥,就很難集中精力進行知識聽講,那么傾聽習慣的養成也就無從談起。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必須順應學生的發展心理,巧妙地為學生設置各種情景,引導學生可以在輕松、自然的環境下進行傾聽,促進學生的良好發展。在實際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喜歡聽故事的特點,在課堂上首先利用幾分鐘時間對學生進行課外聽讀訓練,教師可以利用兒童比較感興趣的課外讀物,將其講給學生聽,并在講的過程中偶爾停下來,讓學生說說某個詞、句的意思,從而提升學生的傾聽能力。
例如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上,可以把寓言《狐貍與烏鴉》的故事講給學生聽,在故事講完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這樣的情景讓學生思考:如果狐貍和烏鴉再次相遇了,狐貍和烏鴉分別會怎么做?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讓各組學生以《狐貍與烏鴉》故事為背景,編寫新的故事,并讓各組學生選出代表在課堂上將自己組的成果展示出來,在整個活動中,各組學生都會積極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同時也會認真地聽其他同學的意見,有的學生還嘗試在聽后進行評價、補充,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傾聽能力。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的現實情況,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從而促進學生傾聽習慣養成。在課堂上,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科實際及學生的年齡,開展古詩文朗誦、故事大全、辯論賽、演講等活動,這些活動不僅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同時在活動過程中學生還會積極地收集資料,進行詩文朗誦、演講,一方面提高了其他學生的傾聽能力,另一方面也促進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此外,在活動中,教師還需要注重對學生進行鼓勵、指引,有一部分學生在教師的激勵下很容易調動自身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特別注重對小學生進行支持,使得學生可以更好地激發自身的傾聽熱情,逐步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四、 教師引領,讓學生愛上傾聽
對小學生來說,教師的形象都是十分完美、高大的,教師是學生學習道路上的榜樣,其一言一行都會被學生所模仿,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傾聽。如教師利用多媒體進行課文播放時,要做到認真傾聽,神情要隨著故事發展而變化,同時教師還需要認真地傾聽學生朗讀情況,要在學生朗讀結束后,對表現好的學生進行表揚,對表現相對比較差的學生進行鼓勵,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認真傾聽,從而帶給學生示范。
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小蝌蚪找媽媽》的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角色表演的方式,將課文表演出來,教師根據課文內容,將學生分成小蝌蚪、鯉魚媽媽、烏龜、青蛙媽媽等幾個小組,讓各個小組熟悉自己組的對話內容,然后在課堂上將整篇課文都表演出來,而教師則在此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觀察,并認真傾聽學生的對話,在學生表演結束后,及時對學生進行評價、表揚、鼓勵,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在認真傾聽、認真思考,這樣學生內心會十分高興,從而更加積極地進行課堂表演,當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學生也會更加認真地傾聽。
五、 充分利用教材優勢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將過多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學生學習成績提高上,并沒有對學生的傾聽能力、傾聽習慣進行培養,同時在課堂教學中,也沒有發揮出語文教材的優勢,影響到學生傾聽習慣的養成。在實際中,語文教材對學生傾聽能力的提高有極大的影響,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還需要充分借助語文教材資源,通過課文朗讀,讓學生進行傾聽。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內容都是精選的優秀文章,其非常適合學生傾聽,如《曹沖稱象》《日月潭》《大禹治水》等,這些課文語言優美,內容充實,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通過帶領學生朗讀、多媒體播放音頻、教師朗讀等方式,讓學生傾聽,并在學生傾聽中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使得學生可以更加集中精力進行傾聽。
六、 總結
綜上所述,由于小學生的個體差異相對比較大,所以在傾聽能力發展上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實際中,小學語文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現實情況,采用適宜的教學手段,不斷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使得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滿足學生綜合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肖華.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傾聽習慣培養的策略[J].都市家教月刊,2017(3):52.
[2]李瑞娥.低段小學生傾聽能力培養策略研究——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為例[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7(7):113-114.
[3]李享容.淺談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傾聽習慣的策略[J].漢字文化,2017(15):116.
[4]李曉琴.淺談小學語文課堂中傾聽習慣的培養策略[J].新課程·中旬,2017(9):172.
[5]董茂平.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傾聽能力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6(25):55.
[6]王欣.淺談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傾聽習慣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7(1):71.
作者簡介:
盛琳,山東省臨清市,臨清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