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可以發現,在體育課程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有百分之五十以上都是借助體態語言來完成的,尤其是面部表情語言、動作示范語言等。這些體態語言在體育教學中起到情感傳遞的作用,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小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這能激發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現本文就從面部教學、動作教學和心理教學等三個方面入手,就提高小學體育教學效率提出了淺薄的看法,以期為教學貢獻一份力量。
關鍵詞:小學體育;體態語言;教學策略
一、 引言
小學生活潑好動,對各種體育活動充滿了興趣,但是在傳統的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并不注重激發小學生的興趣,這使得課堂教學枯燥無味。目前,新課改的不斷實施,要求體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調動起小學生的眼、耳、口、手、腦等,以激發他們的視覺、聽覺等多種感覺器官的作用,因此教師應積極運用體態語言,挖掘小學生的潛力,促進他們德、智、體、美、勞等的全面發展。
二、 面部表情教學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微笑、眨眼、皺眉、咧嘴、注視等面部表情來表現自己的情緒,使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贊許、表揚以及批評、警告等。為此,教師應該在小學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多運用面部表情去感染小學生,使師生之間產生心靈感應,幫助小學生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狀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人教版體操類活動中學習《跳繩》部分知識時,跳繩是一種非常有趣的有氧運動,而且老少皆宜,很多小學生都對跳繩運動充滿了興趣。但有些小學生的身體靈活性較差,動作不協調,在跳繩運動中經常會出錯,這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借助面部表情給予該部分學生鼓勵和表揚,幫助他們樹立起體育鍛煉的信心。即在單人跳時,有部分小學生最多只能跳5個,而其他的學生能跳到20個以上,此時教師就可對著該部分學生微笑,也可以眨眨眼睛,鼓勵他們繼續練習。而在雙人跳時,因為相互之間缺乏默契,有些小學生會跳得比較差勁,此時教師也可通過注視和咧嘴等小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幫助小學生培養團隊合作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等。
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他們對教師的依賴性很大,如果教師能多通過面部表情來鼓勵他們,他們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高,效果也好。因此,教師應該多通過眼神與學生進行交流,使他們時時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和呵護,從而豐富他們的體育專業技能和實踐操作能力。
三、 動作示范教學
小學體育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結合的課程,這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注重動作示范教學模式的應用,以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自覺跟著練習。現階段,很多小學生的自控力都較差,尤其是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在體育課堂上,他們很容易被其他的事物所吸引,而忽略了教師所講的動作要領,使得課堂教學效率較差。而通過動作示范教學,教師可選出動作標準的小學生做示范,在榜樣作用的激勵下,能促使小學生主動進行體育動作練習。
例如在人教版基本身體活動環節中學習《投擲與游戲》部分知識時,《教學大綱》要求小學生初步掌握側身投擲的基本內容,即投擲的出手角度、速度及全身協調用力情況等,這樣教師就可以石頭為教學道具,進行動作示范,即右手拿石頭,右臂向后拉,兩腳分開,蹬地的同時轉體,從肩上方把石頭投出去,整個過程速度要快。為了方便小學生掌握,教師可把動作進行分解,先使他們學習分步動作,然后再整合起來,對于表現較好的學生,教師可選出小學生進行示范,以激發他們爭強好勝的心理,使他們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動作也更加規范。而在學習《跳躍與游戲》部分知識時,教師就可從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入手,鼓勵小學生以單腳跳、雙腳跳、夾球跳等多樣化的跳躍方式模擬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教師在示范動作的同時,還可借助多媒體播放小蝌蚪的視頻,以使小學生掌握各種各樣的跳躍方式。
總之,動作示范是目前很多體育教師普遍采取的教學手段,能幫助小學生掌握體育課程中的難點動作,使得課堂教學氣氛更加活躍。因此,教師應該重視動作示范教學模式的有效運用,以更好地為小學生服務。
四、 心理暗示教學
積極的心理暗示有助于小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能帶給他們一定的正能量,使他們更加朝氣蓬勃,青春洋溢。為此,教師在體育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應借助心理暗示來傳達各種信息,以帶給小學生愉悅的情感體驗。
例如教師在組織老鷹捉小雞、丟沙包等娛樂性的體育活動時,就可借助心理暗示,來推動活動的進行。即當教師翹起大拇指時,是對小學生的一種肯定;當教師把食指放在嘴唇中間時,是希望小學生保持安靜,不要因為太高興或者興奮,而影響到其他班級的體育活動;當教師的一只手掌放平,另一只手掌掌心朝下時,代表的就是暫停的動作。當然,現階段常用的心理暗示教學手段有很多,在得到教師的暗示之后,小學生會暫停現有的動作,或者放緩動作速度、對錯誤動作進行糾正等。
教師的心理活動對小學生有著直接的影響,如果教師的精神狀態較差,小學生會通過教師的語言和不經意的小動作而感知,甚至有很多小學生會因為膽怯,不知道接下來該怎么做。而當教師的精神狀態較好時,他們傳達給小學生的就是積極向上的心態和情緒,小學生的情緒也會更加高漲。因此,教師應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以最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教學中,這樣才是對學生負責,才有利于小學生的學習。
五、 結語
綜上所述,體態語言是小學體育教學中主要的輔助手段,能使教學內容更加形象、具體和全面,有利于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積極更新自身的教學觀念,并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滲透體態語言,尤其是面部表情中的眼神、動作語言中的手勢、步伐等,使小學生學習到更多的體育知識,強健他們的體魄,同時使他們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等。
參考文獻:
[1]章蓓.小學體育教學中體態語言的合理應用研究[J].才智,2018(27):112.
[2]占林勇.小學體育教學中體態語言的運用分析[J].考試周刊,2018(69):139.
作者簡介:
黃步祥,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