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如火如荼地展開了較長的一段時間,期間,教育工作無論是教學理念、教學模式還是教學方法上都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科教學也都在此背景之下,為適應時代發展、社會要求而不懈努力。以高中生物教學為例,在新課改提出的新目標和新要求下,在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上,本文從教學理念確立、教學方案設計、學生興趣激發和教學手段多樣四個方面展開討論,拋磚引玉。
關鍵詞: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新課程;教學方法;手段
課堂教學是教育教學最基本的呈現形式,高效的課堂教學是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基本前提條件,也是實施新課程改革的重要保證,隨著時代的發展,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不能再拘泥于傳統“傳道受業解惑”的教學方法,尤其是新課程改革與素質教育實施以來,更是對我們一線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期望,課堂的低耗高效已經成為教學中主要探究的話題。新課程改革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更為全面的教學要求,相比較于傳統關注學生的生物知識學習和分數提升來說,更加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和能力提升上的發展,注重教學效益,要求教師要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教師是以研究者的心態致力于教學中,以研究者的目標審視和分析生物學教學中的多種問題,不僅要反思教學中的自身行為,還要對學生中出現的多種問題進行反思,及時總結,調整,提升并深化已知,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
一、 教學理念確立
高中,是學生開始深入認識生命世界、進行生物課程學習的開始。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教師如何更好地把學生“領入生物之門”,為今后的更高效的學習奠定基礎呢?我認為,教師要準確地樹立生物教學理念,并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才能真正實現高效的教學。
首先,在教學中融合科學人文,提升學生生物科學素養。全面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是高中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核心任務,在夯實“雙基”的基礎上,聯系生活實際,突出于人文的融合,培養學生生物的思維意識和科學的態度。經過初中生物教學,高中學生在接受生物教學的過程中,基本上都是具有一定生物基礎的,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對教學方法的研究與創新,并不是可有可無的教學過程,而是要充分意識到高中生物教學方法研究過程的重要教育價值和意義,要充分地尊重高中學生群體的實際特點,切實總結出能夠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教學觀念和方法,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其次,在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學生全面、終身發展。“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教師要充分地認識到學生之間的這種“個性化”和“差異化”,在不同層次、不同要求學生的教學中,在設置教學目標、教學任務中,實施分層教育,因材施教,只有這樣,才能更加全面地照顧到班級上每一個層次的學生,讓“優生吃得好”“差生吃得了”,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應有的發展。再次,在教學中實施探究學習,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探究性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改革中提出的重要學習方式之一,它不僅對于傳統“一言堂”是徹底的顛覆,同時也是對“以生為本”的核心理念的有效呼應。探究性學習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究、分析和解決生物問題的過程中,得到思維的發展,創新意識和能力的有效培養。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好自己的主導作用,既要在必要時給予學生足夠的支持和幫助,又要在探究活動中做好秩序維護和監督,確保學生的活動能夠有序、順利而高效地進行。而后,在教學中轉換主客關系,煥發課堂教學生命活力。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傳統教師“一言堂”,獨角戲的“主宰者”地位,在“以生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下,發生了轉化甚至反轉,師生主客關系的轉變,讓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備受關注。教師作為主要的引導者和幫助者,既要給予學生必要的鼓勵、幫助,又要接受學生不同的看法和意見,及時調整和完善教學方法,實現師生平等的溝通與交流,切實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最后,在教學中注重課堂實效,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率。“低耗高效”是當前課堂教學的主要追求,期許在最短的時間里,耗費最少的精力而得到最大的回報。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充分考慮教學內容、目標,學生實際、特長,學校設備、條件,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優化教學質量。
二、 教學方案設計
教學方案是教師實施教學的一個重要的對照和模板,是教師在進行實踐教學前對于課堂教學活動的準確規劃,“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案設計是提升課堂效率的前提。如上文提到的,在教學方案的設計中,一方面,教師要充分考慮教材要求。深入地研究新課改要求以及教學大綱,吃透并內化教材,熟悉教材中的每一個知識點以及與其相關的其他關聯知識、背景知識等,達到在課堂教學中能夠隨心所欲地調配腦海中的內容,讓課堂教學呈現“行云流水”的效果。另一方面,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情況。其中包括學生的興趣愛好、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等,設置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預測課堂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確保課堂教學中,既能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又能滿足學生教學需要。只有同時滿足的教學方案才是具有操作性和有效性的。
三、 學生興趣激發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已經成為我們當前高效課堂教學中老生常談的話題,它作為激發學生自主性和積極性的內在動力,各個學科,每一位老師都不會放過興趣激發上的各種嘗試。那么,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呢?首先,可以在教學中多設置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投其所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激活大腦思維,得到比之前更加深刻的信息印象。因此,我在課堂上會盡量多地舉一些與生物相關,又與日常生活練習緊密的例子。對于學生熟悉的事情,會讓學生降低防備,在心理上就會認為這個知識點不難,無形中降低了學習難度,對于學生熟悉而又因為生物知識而變得神秘而未知的事情,就更是能夠引發學生的好奇,自然而然地吸引學生興趣。其次,可以在教學中多設置一些懸疑問題。好奇心是每一位學生都有的,只不過有強有弱而已。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恰當地設疑,誘導,啟發智慧,創造條件去引導學生質疑,發現并致力于解決疑惑,豁然開朗。正如波麗亞所說的:“學習任何東西最好的途徑就是自己發現。”這樣,學生才能獲得一種成就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真正讓原本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發現,也真正得到能力和素養的有效發展,同樣,這也是完全符合新課改要求的。
四、 教學手段多樣
再好的方法,重復使用也會失去原本的色彩,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采用豐富的教學手段來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在課堂教學中能夠使用的教學方法有很多,如借助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在課堂上適當采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一些照片、動畫和視頻材料,把課本上過于抽象、難以理解的知識很直觀地展示給學生,可以讓學生視覺、聽覺并用,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比如講授細胞的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過程時,用flash動畫等演示就非常適合。多媒體課堂的容量大,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獲得更大的收獲。還有比如教學游戲的利用,教具設備的有效引入等。
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憑借其獨特的教學優勢,成為當前課堂教學中重要的輔助手段之一,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廣泛,尤其是類似生物課堂的這種研究微觀世界的科目,眼看不見,手摸不著,更是需要多媒體的影像功能來為學生展示微觀世界,變抽象為具體,降低學習難度,提升教學效果。當然,多媒體等先進教學手段的使用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師必須有較高的計算機操作水平,能夠熟練地操作計算機,避免因為操作緩慢而耽誤課堂時間,造成課時延誤,影響教學效率。另一方面,教師要能對網上的各種教學資源進行搜索、篩選和組合。既要根據高中生的年齡特點,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內容,又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甄選切實有價值的內容,引入課堂。最后,教師還需要有較高的審美情趣,能夠為每堂課準備精美的課件,既能一下子吸引眼球,又能讓學生一目了然教學內容。這就意味著教師要付出更多的心血,才能夠得到更加高效的教學質量。
當然無論是哪一種方法,都是旨在將教學內容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化陌生為熟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理解,只有學習變得簡單,才能談及興趣、質量和效率。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探索,不斷反思,不斷總結,盡可能發揮教學中的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影響,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楊善林.高中生物教學案例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1(11):110-120.
[2]張在辛.高中生物優化課堂教學方法的實踐與探索[J].學校教育研究,2016(10):89-90.
[3]范水華.高中生物課堂高效教學的策略研究與實踐[J].理科考試研究·高中,2015(11):217-219.
作者簡介:
陳慈霞,福建省泉州市,泉州現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