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解決高中物理問題通常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從“力”的角度,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二是從“能”的角度,用能量守恒解決。由于牛頓運動定律的局限性,只適用于宏觀、低速的物體,所以用能量守恒解決力學問題更突顯出其優越性,適用于自然界任何規律。而機械能能守恒定律又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一個特例。因此,學好《機械能守恒定律》,既能讓學生解決力學問題多一個法寶,又能幫助學生在學習物理中培養“轉化和守恒”思想,提高科學素養。本案例主要從“機械能守恒條件”入手,以學生探究為主體,發展學生物理思維為導向,取得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高中物理;理論探究;教學案例
一、 情境引入,貼近生活
物理是一門實驗學科,以實驗為基礎。新課教學,采用“巨型單擺”實驗引入——在教室的天花板上懸掛了一個用大鐵塊制的“巨型單擺”,學生將大鐵塊從自己的鼻尖處靜止釋放,在等待大鐵塊擺回來的過程中,學生發出了一片驚嘆聲!通過演示實驗,認識了勢能和動能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又鼓勵學生列舉生活中的實例——瀑布、蕩秋千、回力車、弓箭……一下子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課堂上。
二、 理論探究,層層遞進
在學生認識到物體在運動過程中動能與勢能相互轉化,引導學生思考機械能是否存在某種規律。
學生答:總的機械能是守恒的。
老師問:果真是這樣嗎?
情境1:物體在真空中自由下落,經過高度為h1的A點時速度為v1,經過一段時間后,運動到高度為h2的B點時速度為v2(如圖1)。應用所學過的知識,分析物體下落過程中在A、B兩位置的機械能數量關系。以地面為重力勢能的參考面,重力加速度為g。
圖1
EA=mgh1+12mv21
EB=mgh2+12mv22
學生依據動能定理,很容易得到:
mgh1-mgh2=12mv22-12mv21
mgh1+12mv21=mgh2+12mv22
可見,在自由落體運動中動能與勢能相互轉化,而總的機械能保持不變。
繼續提問:那如果下落過程中受到恒定阻力,總的機械能還守恒嗎?
mg(h1-h2)-f(h1-h2)=12mv22-12mv21
mgh2+12mv22=mgh1+12mv21-f(h1-h2)
可見,若下落過程中受到恒定阻力f,總機械能是不守恒的。
老師提問:問題出在哪?為什么現在機械能又不守恒了?
學生回答:自由落體運動只受重力,現在受到空氣阻力了。
繼續追問:是因為除了重力,又多了一個力的緣故嗎?大家繼續探究。
情境2:若不計空氣阻力,物體由光滑斜面下滑(如圖2),總機械能是否存在某種定量關系?
圖2
學生依據動能定理可知,物體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但WN=0,故
mgh1-mgh2=12mv22-12mv21
mgh1+12mv21=mgh2+12mv22
可見,若不計空氣阻力,物體由光滑斜面下滑,總機械能是守恒的。
老師提問:大家發現此時除了重力外,還有支持力,為什么也是守恒的?
學生回答:關鍵是要看除重力以外的力是否做功了。
此處有掌聲,歸納得非常到位,學生在自己的理論探究下,完成了本節課的難點突破——機械能守恒條件。
滿足機械能守恒的條件:
1. 只受重力;
2. 除重力外,還受其他力,但其他力不做功;
3. 除重力外,還受其他力,但其他力做功代數和為零。
外延:同樣可以證明,在只有彈力做功的物體系統內,動能和彈性勢能可以相互轉化,總的機械能保持不變。
歸納總結:機械能守恒定律內容:只有重力做功或彈力做功的物體系統內,動能與勢能可以相互轉化,而總的機械能保持不變。
再通過觀看微視頻——單擺實驗,加深印象,體會機械能守恒的滿足條件。
提問課前巨型單擺實驗在擺回來的時候,那位同學要不要那么緊張?
學生答:不需要。因為大鐵塊頂多回到鼻尖處,不會撞到鼻尖。
三、 學生主體,事半功倍
通過本節課,有如下幾點思考:
(一) 更新觀念,尊重學生
傳統課堂,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教師把所有的方法和遇到的問題都一一講完,學生課堂參與度不高,課堂練習用新學到的公式去套,并不理解,導致課后作業不會做,不知道用哪種方法,這就是學理科的一個怪圈——聽得懂,不會做。那問題就是出在,在選用解題方法時,為什么可以用這個方法,為什么用這個方法可以簡便。所以本節課我把自己定位為引路人,拋出問題,讓學生參與進來,自己去尋求解決的辦法,并總結歸納。
(二) 多種形式,活躍氣氛
本節課采用多樣化的探究形式。實驗法,情境引入——“巨型單擺”,既有刺激性,又有吸引力,立刻把學生拉到課堂上來。教學過程中——演示實驗“回力車”和“滾擺”,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微視頻《單擺》的加入,讓定性分析又多了直觀上的視覺沖擊,加深印象。最后再回應一下導入實驗——“巨型單擺”,用新學知識去解釋,完美形成了呼應。理論法,師生互動用理論來探究猜想結果,由易到難,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一節課,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真正體現出物理來自于生活,也應用于生活。
(三) 由淺入深,突破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機械能守恒定律的適用條件,在教學過程中,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從最熟悉的自由落體運動開始分析,動能增加,勢能減少,根據動能定理很容易得到機械能是守恒的。接著,如果下落過程受到恒定阻力,是否還有機械能守恒的規律嗎?通過分析,不難發現,是不守恒的。此時學生已有初步概念,機械能守恒是有條件的,是因為受到了除重力以外的其他力,導致機械能不守恒。追問:光滑斜面,除重力外,還受支持力,是否還遵循機械能守恒的規律呢?學生分析發現此情境下,機械能是守恒的。于是,學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判斷機械能是否守恒,不是看是否受其他力,而是看其他力是否做功,這樣,本節課的難點就不攻自破了,學生在情境中體會到了,自然也能總結除機械能守恒的使用條件。
作者簡介:
張靜,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