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新一輪課改的開展,傳統、陳舊的教育理念業已得到全面的改觀,并通過素質教育、教學理念的貫徹,突出培養小學生體育學習的自主性、獨立性以及探究能力。探究式教學是在教師的引導、指導之下,以解決問題為“教”“學”的新起點,倡導學生之間能夠通過積極討論、相互探究來獲取更多的新知識、掌握更多的新技能,進而達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發現、彼此合作、深入探究的綜合學習與應用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模式;小學;低年級;體育教學;教學效果
一、 探究式教學的內涵及理論基礎
(一) 探究式教學內涵
探究式教學是在教師的引導、指導之下,以解決問題為“教”“學”的新起點,倡導學生之間能夠通過積極討論、相互探究來獲取更多的新知識、掌握更多的新技能;同時,引導學生能夠運用所獲取的新知識去發現、解決更多的新問題,進而達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發現、彼此合作、深入探究的綜合學習與應用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
(二) 探究式教學在小學低年級體育教學中應用的理論基礎
1. 施瓦布的探究教學過程理論
美國芝加哥學者施瓦布于20世紀60年代時首次提出:探究式教學。該學者主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并非一定要將知識作為“絕對”的真理教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能夠根據自身掌握的知識自主地對新知識進行探索性學習與研究,并依據自身探索研究的結果提出相關的假設與判斷,最終解決問題。
2. 探究式教學的心理學基礎
建構主義理論是認知心理學派的重要分析,該理論的核心就是“以學生發展為主體,側重強調學生自主探索與構建新知識。”在構建主義理論下,學生可以在其學習過程中通過自主地去探究知識、構建新知識來進行學習。
二、 探究式教學在小學低年級體育教學中的實驗研究
(一) 實驗設計
1. 實驗目的
本文實驗目的就是分析、研究探究式教學模式應用于小學低年級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效果;并就小學低年級學生體育成績、體育學習興趣等進行調查分析;對比分析探究式教學在小學低年級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效果。
2. 實驗對象
本文以某市小學一年級四個班,每班均為40名學生;上述四個班隨機分為兩組:研究組,兩個班,共80名學生;對照組:兩個班,共80名學生;實驗時間:一學期。
3. 統計學分析
運用SPSS統計軟件(22.0版本)對本研究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處理;計量數據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X2校驗;P<0.05時,證明數據間的差異具統計學意義。
(二) 教學方法
1. 創設探究學習氛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意識
探究式教學模式既有助于培養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意識,也對培養學生體育興趣、樹立正確的終身體育思想也具有重要意義。
2. 合理設置探究教學內容,滿足學生多元化需求
小學體育教師根據小學生體育需求,通過自選、創新課程,自主選擇一些更適合于低年級小學生的自主探究式的體育項目來設置教學內容,最大程度地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
(三) 實驗結果分析
1. 體育鍛煉的興趣與態度分析
從實驗的結果來看,研究組低年級小學生其體育學習興趣、體育學習態度均明顯優于對照組;這也說明,研究組低年級小學生能夠掌握體育基礎知識,其體育學習興趣和態度有了明顯的改變;如初步了解了體能鍛煉的意義和價值,體育學習的積極性有所提高,從心理上能夠接受各項體育訓練,且訓練積極性高漲。
2. 學生身體機能的鍛煉情況
從100米、50米以及跳繩、跳遠的測試情況來看,研究組學生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表3。原因分析:一方面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創新教學使低年級小學生更喜歡上體育課,能夠自主地進行體育鍛煉;另一方面研究組小學生體育學習態度的轉變,有效促進其體育課的學習態度,激發了其體育學習興趣,其體育成績自然取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三、 結論與建議
(一) 結論
(1) 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實施,激發了低年級小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興趣,端正了其體育學習態度;
(2) 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實施,全面提升低年級小學生身體機能的鍛煉效果。
(二) 建議
加強小學體育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提升小學生體育教師教學創新意識與能力;同時,還全面側重將小學生體育學習積極性的提高作為重點來抓,并把學生終身體育習慣的培養作為教學的宗旨,從而為小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奠定扎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張丹.基于科學本質的科學教學模式的研發與應用研究[D].蘇州大學,2012:25-27.
[2]高萌.羅杰斯人本主義教育思想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J].青年科學(教師版),2014(9):32-33.
[3]胡桂花.對“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實踐和研究[N].鄭州牧業工程髙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2):7.
作者簡介:
黃曉婷,二級教師,福建省龍巖市,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