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論文旨在分析科技英語翻譯和信息論的具體結合點,試圖構建科技英語翻譯的信息論宏觀框架,探討科技英語翻譯中微觀信息傳遞的原則、標準和策略問題,努力促進科技翻譯的發展和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科技英語;翻譯;信息論;大學生翻譯素養
科技英語是科技領域廣泛應用的文體形式,是英語語言和專業知識的密切結合,是描述事物或現象、闡明事理或問題的專業英語體系,是信息化時代重要的科技知識載體,具有信息密集、邏輯嚴密、敘述客觀、用詞精確的普遍特點。科技英語屬典型的“信息型文本”,信息傳遞是科技英語翻譯的核心問題;信息論是關于信息的本質和傳輸規律的科學理論,是研究信息的計量、發送、傳遞、交換、接收和儲存的獨立學科,又是和語言學、語義學、翻譯學等學科逐漸結合的橫斷學科。科技翻譯與信息論基本理論的結合是可行的、適用的和符合跨學科規律的。
一、 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20世紀90年代,科技翻譯研究進入跨學科研究階段。針對科技翻譯和信息論的關系,國內外學者進行了不少探討。國外典型的如《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E.A.Nida,2004)和《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E.A.Nida&C.Taber;,2004);國內的典型論文如《翻譯信息論》(孔慶成、劉文波,1992)、《翻譯學信息范式研究》(李平,2000)、《信息時代科技翻譯與創新》(方英,2001)、《信息理論與平衡翻譯》(方守江、謝應喜,2004);專門論述科技英語翻譯著作層出不窮,代表性的如《科技英語閱讀與翻譯實用教程》(翟天利,2003)、《科技英語翻譯技法》(夏喜玲,2007)等。學者們普遍認識到信息論和科技英語翻譯內在的橫向本質聯系,涉及科技英語翻譯的原則和策略,創新了研究方法,促進了科技英語翻譯的跨學科研究。然而,目前的研究尚有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 缺乏宏觀的理論指導框架,偏重于譯例的列舉和簡單分析,如《英漢/漢英科技翻譯新說》(嚴俊仁,2010),導致科技英語翻譯的“去理論化”和“單純實踐”傾向;
(二) 缺乏系統性、明確性的研究,文學翻譯的信息論研究較為系統和明確,如《從信息論角度研究文學翻譯過程》(孟國華,1995),科技翻譯的信息論角度研究只是或明或暗地散見于為數不多的論文和專著,如《英語“信息型文本”翻譯策略》(原傳道,2005);
(三) 缺乏開創性、針對性研究,科技英語翻譯的信息論研究尚處于探索階段,創造性的研究很少;
(四) 我校相關針對性研究的數量和質量稍顯不足,與學科特色和學校的定位及發展趨勢還不完全適應。
二、 科學依據
信息論(Information Theory)是關于信息的本質和傳輸規律的科學的理論,是研究信息的計量、發送、傳遞、交換、接收和儲存的學科;科技英語翻譯的本質是譯者憑借自己擁有的知識信息,圍繞信息傳輸最大化的目標,感知、理解和加工原語言信息并轉換為譯語言信息的過程。
圖1 通信系統模型
圖2 翻譯系統模型
圖1和圖2顯示:信息論的通信系統模型和(科技英語)翻譯系統模型非常相似、不謀而合,如基本要素(信源和原作者、信宿和目的語讀者、編碼和譯碼、信道、干擾、消息和信息、編/譯碼器和譯者)、基本過程(信息通過信道由編/譯碼器或譯者傳輸給信宿或目的語讀者)、基本目標(實現信息順暢完整的傳輸)、焦點問題(盡可能地排除一切干擾、承載并加工信息);不同之處是圖2比圖1更具體,恰恰說明信息論系統模型的跨學科本質和廣泛的科學適用性。
翻譯和信息論的結合形成了若干重要概念,如信息負載(文本所含信息的絕對總量)、信道容量(在單位時間內可以傳輸的最大信號量)、噪音(干擾信息傳輸的一切因素)、冗余(為避免遭受噪音干擾而重復和累加的信息)。任何信息均能從難度和長度(length)兩方面進行描述,如果信息難度與信道容量相吻合,那么傳輸效率就會達到最佳(Di,Jin&Nida;,E.A.,1984:103)。為了保證信息最有效地傳輸,譯文的信息負載必須符合譯語讀者的信道容量,所以譯者就要降低信息難度,減少噪音干擾,“拉長”信息,增加冗余。在實際翻譯的過程中,語言有多達50%的冗余(Nida,E.A.,2004:126)。
信息論是科學的,它和翻譯研究、科技翻譯研究的結合符合科學規律,具有學科融合的科學依據,能夠促進科技英語翻譯實踐和理論的發展。
三、 創新點
(一) 科技英語+翻譯+信息論:跨學科、交叉性的研究視角
現代科學的創新性趨勢更多地體現為跨學科研究。科技英語、翻譯和信息論的結合是跨學科、交叉性的特色研究視角。其中科技英語是基礎,信息論是理論支撐,翻譯是目的。信息論和科技英語翻譯研究的結合有利于改進傳統的科技英語翻譯研究方法,增強對科技英語翻譯的過程、行為、現象和結果的解釋力,能夠全面、系統地認識科技翻譯的本質性、規律性和普遍性的東西。同時,信息論、科技英語和翻譯的結合也能夠拓展翻譯學的研究領域,融入實證性的思維方式,改變翻譯學單純的人文學科形象,使其更具科學性和生命力。
(二) 信息單位+信息過程+譯文評估+譯文改進:開放性、循環式的研究模式
科技英語的信息單位涵蓋詞匯、句子、段落和語篇,信息單位的跨語言轉換是翻譯的信息過程,譯文本身不是翻譯的最終目的,譯文評估和譯文改進是提高翻譯質量和促進翻譯進步的必要保證。信息單位、信息過程、譯文評估、譯文改進環環相扣、相輔相成,共同構筑起開放性、循環式的研究模式。開放性、循環式的研究模式符合科技英語的特點和科技英語翻譯的基本要求(概念確切、條理清晰、符合程式或技術規范),不僅關注科技英語翻譯“是什么”的問題,而且關注“是怎樣”“為什么”的問題;不僅研究語言單位的類別和翻譯結果,而且研究翻譯的信息單位、信息過程和各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翻譯行為和譯文的動態發展。本課題致力于打破譯文本位的靜態思維方式,樹立譯文、過程雙重本位的動態思維方式,促進翻譯的良性循環和科技英語翻譯的發展。
(三) 基礎性+應用性、理論+實踐:綜合性、系統性的研究導向
科技英語翻譯的信息論研究強調理論的基礎性和實踐技能的應用性,理論是實踐的總結和升華,實踐是理論的根基和指導對象。應用性理論的關鍵是要有指導性、針對性和系統性,這三方面恰恰是科技翻譯研究上的薄弱環節(方夢之,2002)。課題結合基礎性和應用性,特別突出應用性,努力完善應用性的理論,綜合性、系統性地探討原文、譯文等因素的相互關系,科技英語翻譯者素質的提高,科技英語翻譯教學方法和翻譯技能的傳授,科技英語翻譯教材的編寫,現代技術手段輔助科技英語翻譯的運用,翻譯原則和方法。綜合性、系統性的研究導向有利于能夠發揮各方面的信息資源優勢,進而實現翻譯信息最大化,從理論到實踐完善科技英語翻譯。
(四) 立足課題+服務發展:符合時代要求及學校發展特色的研究定位
信息化和全球化、學科滲透和交叉、科技進步的日新月異、國際交流的深化是21世紀的突出特征。我校是石油、石化行業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具有較強的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實力,已初步建立起具有學校特色的科技創新體系。本研究符合科技發展的時代要求,能夠為我校科技英語的翻譯提供理論和實踐的指導,擴大科技英語翻譯的影響力,提高師生的科技英語翻譯水平,增強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也試圖為學校的科技創新能力及科研成果的引進和轉化做出貢獻。
四、 研究意義
科技一體化、經濟全球化是信息時代的突出特征,科技英語成為凝聚科學技術的載體和溝通世界的橋梁及工具。“科技英語在許多國家已經成為現代英語的一個專門的新領域。”(錢三強)科技交流成為知識經濟時代不可或缺的生產生活方式,“信息型文本”——科技英語翻譯的質量體現著學術水平的高低、科學技術交流的順逆、知識創新的成敗。科技英語翻譯的信息論研究具有四個方面的意義:
(一) 深刻認識科技英語翻譯和信息論的內在聯系,改變科技英語翻譯理論缺位的狀況,形成科技英語翻譯研究的信息觀;
(二) 構建科技英語翻譯信息觀的理論和實踐模式,提高科技英語翻譯理論和實踐的水平并促進兩者的結合;
(三) 密切翻譯專業和理工科專業的橫向結合,改變翻譯的純文學化傾向,如許多大學生知道“You will enjoy a grander sight,if you climb to a greater height”(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卻不知道“Watercraft and Marine Engineering”(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體現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改革和學科融合的大趨勢;
(四) 提高大學生的學科兼容性及軟實力,促進大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
作者簡介:
孔德亮,山東省青島市,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