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華 詹思宇 趙偉嘉
摘 要:高校文學教育與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意義重大,本文首先簡要分析了當前高校文學教育與人文素養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接著提出了在高校文學教育中培養學生人文素質的策略。
關鍵詞:高校 文學教育 人文素質 培養策略
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快速發展,教育領域的改革勢頭也變得十分迅猛,伴隨著教育改革的春風,高校各學科教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都是并存的,對于高校文學教育亦是如此。在當代,學生是否具有高尚的人文素質成為衡量他們優秀與否的標準之一,因此在高校文學教育中全面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成為了每個業界人士廣泛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
一、當前高校文學教育與人文素養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高校教師意識到將文學教育與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相互結合起來的重要性,也在自己的教學活動中逐步踐行相關精神與理念,但是在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仍然是比比皆是,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各個高校對于文學教育和人文素養培養的重視程度嚴重不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高校畢業生首當其沖面對的巨大障礙就是怎樣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并在社會上真正站穩腳跟。在殘酷的社會氛圍中,文學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被一再降低。教師功利的認為文學教育對于學生的未來工作基本沒有任何的實質性推動,不愿意在文學教學中花費時間和精力。有部分教師可能對文學教育有一定的認識和理解,但是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卻很難將其與人文素質結合起來,整個文學教育空洞乏味,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都不高漲。第二,高校目前設置的文學教育與人文素質課程嚴重滯后于時代發展的需求。縱觀現如今高校的課程設置體系,對于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主要依賴于思想品德課程和語文課程,而且這些課程基本被安排在大一進行教學,到了大學的后面階段,學生接受相關內容的教育時間和機會就變得少之又少。同時,高校教師在開展這些教學活動的過程很少將其與人文素質聯系在一起,久而久之,文學教育與人文素質的培養就漸漸淪為了一紙空文,沒有任何的實效性可言。
二、高校文學教育中培養學生人文素質的策略
(一)深入挖掘蘊含在文學教育中的育人元素,全面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高校文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需要充分發揚蘊含其中的育人元素,這一點至關重要。高校教師應該不斷挖掘各種與人文素養相關的內容,在不斷深入育人的過程中強化學生的人文素質。一般情況下,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中都包含著十分豐富的內涵和外延,不管是在歷史性、情感性和哲理性上都有著豐富的內容。特別是一些流傳于世的古典文學作品,教師在教學中加強此方面的內容能夠讓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顯著提升,更加愿意關注國家命運和民族前途,這就是人文素質的重要內容。同時,教師在開展文學教學的過程中還應該將文學作品中古往今來的愛國情懷融會貫通其中。可能有些文學作品高校學生在平時的日常閱讀中已經有所涉獵,但是真正將其歸類匯總并形成一條培養學生人文素質主線的教學方式則十分值得高校教師在教學中使用和借鑒。
(二)在文學教學的過程中全面提升學生的高尚品質和社會責任感
在文學教育中培養學生人文素質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借助優秀文學作品的力量讓學生在學習文學作品的過程中收獲滿滿的正能量。不論是古今中外的任何一部文學作品,包含在其中的人文精神十分巨大。教師應該不斷挖掘這些文學作品中的內在元素,在潛移默化的教學過程中全面提升學生的高尚品德和社會責任意識。同時,優秀文學作品的作者往往都具有高尚的人文素質,這些都是教師在文學教育中應該傳遞和滲透給學生的內容,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中與作者感同身受,同呼吸、共命運,不斷吸取作者的人格魅力,在不斷自我成長和自我完善的過程中實現人文素質和文學素質雙重提升的目的,整個過程一氣呵成,不可不謂一舉兩得。同時,在一些經典的文學作品中,作者塑造的主人翁擁有高潔的品德,他們要么不屈不撓,要么熱情可愛,這些都是當代大學生應該在文學教學中源源不斷吸取的人文精神,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內化領會,最終將其升華成為自己的人文情懷。
(三)在文學教學過程中全面提升學生的藝術性和審美情趣
對于一個新時代大學生來說,人文素質的內容包羅萬象,其中藝術修養和審美情趣就是人文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這些內容在一般的人文素質教育中往往十分缺失,但是在文學作品中這些內容則往往十分豐富。高校教師在培養學生人文素質的過程中應該將文學作品中的藝術性深度挖掘出來,幫助學生在欣賞文學作品的過程中不斷加強自我藝術修為,從中感受作者濃濃的藝術氣息。根據筆者的調查發現,大學生普遍對于那些文字優美,情感豐沛的文字特別感興趣。這些優美的文字如同一個個的小精靈,在大學生的心中播種下藝術的種子,在不厭倦的養育之下,這些小種子逐漸的生根發芽,最終成長成為人人羨慕的蒼天大樹。同時,與現實世界相比,文學作品以其獨特的情感韻律給予學生滿滿美的享受,通過作者的塑造,形象美、意境美、情感美都能讓學生一一感受和領略到,在不知不覺的過程中,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也逐步滋生,文學作品與人文素養相互融合的教學初衷和教學目的也逐步實現。
(四)在實踐教學中加強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和塑造
高校教師在將文學教育與學生人文素質結合起來的過程中應該巧妙的利用實踐活動的便利性,讓學生在親身實踐的時候逐步提升自己的人文素質。高校社團生活本就十分豐富多彩,文學社、詩社等都是以文學為載體的社團活動。教師可以巧妙利用這些社團實踐活動加強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在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溝通交流的頻率變得更高,這樣一來一往,在文學作品學習過程中培養人文素質的效果變得事半功倍,這就是實踐活動的力量所在。
結束語
通過上文的分析可知,每一個高校文學教師應該全面認識文學作品與人文素質的關系所在,并在自己的日常教學中全面貫徹和落實相關理念和精神,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讓高校學生都具備良好的人文素質。
參考文獻
[1] 王俐婷.論高校文學教育與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32(08):115-116+118.
[2] 趙玲.高校文學教育與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5,31(08):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