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丹
摘 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我國傳統產業的管理模式發生了較大的轉變,圖書館在發展中也通過轉變圖書資料管理模式,以更好的提升圖書資料管理的效率和質量,以便于滿足大眾需求。本文從“互聯網+”時代的特點入手,分析其對圖書館圖書管理工作產生的影響,對“互聯網+”背景下圖書館圖書資料管理工作的改革創新進行探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 圖書館 圖書資料管理 改革創新
前 言
在“互聯網+”時代下,互聯網技術已深入到我國各行各業的發展中,對我國的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均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對于圖書館而言,則是給予了圖書資料管理模式改革和創新的重要機遇。下面將對“互聯網+”時代下,圖書館圖書資料管理的發展進行探究。
1 “互聯網+”時代的特性
“互聯網+”時代,即行業與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充分結合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應用,將傳統發展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以促進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的新型發展模式。跨界融合、創新驅動、重塑結構和尊重人性是目前“互聯網+”時代主要存在的特性。因此,圖書館在開展圖書資料管理工作時,應充分結合“互聯網+”時代的特性,有效展現出圖書資料管理工作的時代性,在推動圖書資料管理工作的進一步發展的同時,推動圖書館在“互聯網+”時代下的發展。
2 “互聯網+”時代對圖書資料管理工作產生的影響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在圖書資料管理工作中的應用,逐漸轉變了圖書資料傳統的管理模式,大幅度的提高了圖書資料管理工作的實際效率和質量。
2.1 提高圖書資料的有效利用率
以互聯網信息技術為依托,圖書資料的查閱模式不再只是依靠人工查找和翻閱,電子文件形式的出現,有效解決了傳統方式的弊端,廣大讀者足不出戶即可利用網絡即可實現查閱目的,顯著提高圖書資料資源的有效利用率。
2.2 減少工作人員工作量
傳統圖書館中的圖書資料通常為紙質版本,工作人員在實際管理過程中普遍存在耗時長、整理難和管理難的現象,且信息登記容易出現遺漏情況,嚴重制約了圖書資料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同時也嚴重降低了對讀者提供的服務質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圖書館社會職能的發揮。然而,“互聯網+”時代下,圖書館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應用構建了完善與健全的圖書資料管理模式,簡便了圖書資料的歸檔、存儲和查閱,且相應的管理效率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有效減少了工作人員的工作量,進一步提高了圖書資料管理的效率和質量。
2.3 服務形式豐富化
“互聯網+”時代下,圖書館實現了大數據信息整合,在實際面向讀者時,能更加全面的掌握讀者的信息和需求,從而根據讀者需求來完善圖書資料管理工作體系,豐富服務形式,為讀者提供個性化服務,以提升讀者對圖書館的體驗度,從而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閱讀中,推動全民閱讀的全面落實,為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3 “互聯網+”時代圖書資料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創新
基于對“互聯網+”圖書館資料管理工作優勢的明確認識上,為真正提高圖書資料管理的質量和效率,圖書館應積極引入互聯網信息技術,探索新時代下的發展模式,實現改革和創新,以更好的滿足廣大讀者的需求,整體提高讀者對圖書館的滿意度。
3.1 協調發展文獻管理
隨著圖書館中紙質文獻與電子文獻并存的矛盾日益突出。為提高圖書資料的利用價值和信息資源的使用效率,應合理調節兩者之間的管理關系,實現紙質文獻與電子文獻的相互存在和支撐。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實現對圖書館資料種類。數量和內容等信息的實時掌握,準確分析網絡資源與圖書館資料之間的最佳比例,經文獻數據庫的創建,將紙質文獻與電子文獻充分結合,提高圖書資料管理的統一性和標準性。此外,圖書館能針對不同地域和行業開展相關文獻的整合,并實時更新相關資料,確保資料文獻的準確性。
3.2 多渠道籌集資金,豐富網絡圖書資料
“互聯網+”時代下,為滿足廣大讀者對網絡電子圖書的需求,圖書資料管理方面應從以下兩點入手:(1)加大資金投入,采用數字化掃描將紙質圖書轉變為電子圖書,豐富網絡圖書資源;(2)圖書館在發展過程中加強與相關社會組織的聯系,盡可能的獲取更多的社會支持,以豐富和開發網絡圖書資源,從而引入多樣化的網絡圖書資源,滿足新時代下廣大讀者對電子圖書閱讀和借閱的需求,全面落實圖書館綜合服務工作。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意識上的提高圖書館圖書管理工作的質量,保證圖書館內的所有圖書資料都能充分發揮出其應有的效益,加快落實全民閱讀事業。
3.3 加強人才培養制度建設,組建專業的管理團隊
“互聯網+”時代下,專業管理團隊的組建是保障圖書館圖書管理工作改革和創新的重要條件。專業管理人員需明確自身的職責,具備較強的責任意識,并端正自身的學習態度,在長期管理工作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文化儲備,以利于更好的適應新時代下圖書資料管理工作的要求和特點,從而保障圖書資料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取得廣大讀者的認可。因此,在“互聯網+”時代下,圖書資料管理工作的改革創新,應重視對專業管理人員的培養工作,不斷完善和健全相關的人才培養體系,全面落實圖書資料管理人才的培養工作,針對性培養具備較高專業能力、信息技術能力(數據庫、因特網、云計算和大數據等)、職業道德素質和服務意識的管理人才,確保管理人員能充分認識到“互聯網+”的特性和優勢,保證能滿足“互聯網+”時代下圖書資料管理工作的真正需求,根據實際讀者需求探索新型管理模式,全面優化圖書資料管理的工作的效率和效果,為廣大讀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務。此外,不斷加強高素質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也能有效保障管理人才為圖書館的后續發展創造出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發展效益。
3.4 完善獎懲制度,提高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圖書資料管理人員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應具備一定的創新管理意識,確保自身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積極參與到圖書資料管理工作中,轉變以往的被動服務狀態,提高自身的服務熱情和服務意識,全面提升廣大讀者對圖書館的體驗度。因此,為更好的提高管理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熱情,圖書館應不斷完善獎懲制度,給予表現較好的管理人員一定獎勵,同時針對表現不好的管理人員進行懲罰,端正管理人員的工作態度,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從而提高圖書館資料管理服務質量,更好的滿足“互聯網+”時代下的讀者需求。
3.5 全面落實網絡安全管理,保證圖書資料安全
新時代下的網絡化和數字化的圖書資料管理模式也同樣面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因此,必須加強落實網絡安全管理,確保圖書資料的安全性。在實際管理工作中,應合理配置相應的網絡安全管理人員和網絡維護人員,加強圖書資料管理系統的建設和維護,避免圖書館圖書資料管理系統出現因病毒入侵或黑客入侵所造成的嚴重損失,保障圖書資料管理工作的穩定開展。
3.6 完善圖書資料管理數據庫的建設
為有效擴大圖書資源在網上的使用廣度和維度,應構建標準統一、調度清晰和使用便捷的數據庫。通過數據庫的建立,將傳統的紙質圖書轉變為數字化形式進行保存,圖書內容的保存時效顯著延長,且讀者經互聯網平臺就能獲取到自身所需的圖書資料,查閱速度明顯加快,且方式更為簡便,同時也能有效減少管理服務人員的工作量。此外,圖書資料管理模式的規范化,也有利于網絡圖書資源的規模化。數字化網絡圖書資料的制備,大幅度提升了圖書館自身的信息存儲量,圖書資料涉及面更廣,能更好的滿足不讀讀者的需求。此外,還應合理簡化圖書管理程序,做到無需工作人員幫助,就能自行完成圖書的查詢和借閱,此種模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即減少了讀者與工作人員之間的交流,但其服務標準與以往相比實則更高。
4 結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時代下,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應用對于圖書館圖書管理工作模式的改革和創新存在較大的影響力,且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應用的日益普及,應加強對圖書資料管理人才的培養,組建專業的管理團隊,提高管理人員的專業能力、信息技術能力、職業道德素質和服務意識;不斷完善獎懲制度,提高管理人員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端正管理人員的工作態度,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全面落實網絡安全管理,保障圖書資料安全,并完善數據庫的建設,在實現圖書資料互聯共享的同時,減少圖書資料管理人員的工作量,確保圖書資料管理工作運行的穩定性和有序性。
參考文獻
[1] 吳俐. 互聯網時代下的圖書管理信息化建設[J]. 神州, 2017(10):297-297.
[2] 朱毅賢. 信息化背景下公共圖書館管理探究[J]. 圖書情報導刊, 2016, 1(3):77-79.
[3] 馬春芳. 基于網絡信息化背景下的圖書資料管理研究[J]. 現代經濟信息, 2017(6):142-142.
[4] 陳輝玲.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圖書館管理與創新研究[J]. 河南圖書館學刊, 2017, 37(7):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