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新課程改革在全國范圍的推廣與實行,需要更多有創意且適合學情的課程資源。因此,如何開發有創意的課程資源,逐漸成為越來越多中職院校教師思索的問題。超輕黏土課程作為新型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進行開發與利用符合新課改要求,同時也符合中職學生性格特點,深受學生的喜愛。本文將結合目前黏土教學的發展以及所存在的問題,分析黏土課程對中職美術專業學生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中職院校;黏土課程;創意思維
一、黏土課程在國內外的發展概況
黏土,又稱超輕黏土,捏塑起來更容易、更舒適、更適合造型,且作品風格往往討人喜愛,是一種興起于日本的新型環保、無毒、自然風干的手工造型材料。目前風靡于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其材質主要是運用高分子材料發泡粉進行發泡,再與聚乙醇、交聯劑、甘油、顏料等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物理混合制成。黏土課程是一種以超輕黏土為材料,利用工具對所要創作的物體進行配色、捏制和塑造,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和實踐性。目前,我國的黏土課程主要應用于幼兒園和中小學的美術課程,中職院校的黏土課程開設較少。究其原因,主要是長久以來,國人對黏土藝術的重要性沒有正確的認識,認為其就是“小孩子捏捏玩的橡皮泥”,缺少具體的課程價值。
二、中職院校美術專業適合大力發展黏土課程
(一)中職院校美術專業學生的性格特點
中職學生的素質與普高學生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文化課基礎薄弱,行為習慣較差,組織紀律較渙散。中職院校的學生在初中階段,往往會受到家長或老師批評,獲取的贊揚和肯定較少,導致學生在學習中缺乏信心。對專業的理論知識學習興趣不高,迷戀手機和網絡游戲。但中職學生比較喜歡手工課程,對實踐操作課程比較感興趣。
(二)黏土課程契合美術專業教學
中職學生喜歡動漫以及衍生產品,正好與黏土課程內容相吻合。黏土課程通過DIY (Do it yourself)的手工制作過程,可以很好的吸引中職學生的興趣,相比枯燥單調的理論課程更容易讓學生接受。通過黏土造型創作的過程,可以將抽象的美術造型藝術語言用可視的形式來表現,在實踐中提升審美水平,增強學生動腦動手能力。同時,黏土的材質比較方便保存,制作過程并不復雜,投入的學習成本較少,不會對學校的經費造成壓力。對教學設施的硬件條件的要求也不高,即便是普通的教室也可以順利開展。
(三)黏土課程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明確指出,職業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要及時調整專業設計,積極發展面向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專業,增強專業適應性,努力辦出特色。積極推進課程和教材改革,開發和編寫反映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并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課程和教材[1]。黏土課程完全符合新課程改革的這一要求,非常適合在新時代加以大力發展。
三、黏土課程對提升學生專業素養的重要意義
(一)有助于學生理解專業理論知識
中職美術專業學生所要學習的主要課程有《素描》、《色彩》、《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等,需要學生掌握的主要知識點為藝術造型、點線面構成、色彩搭配等。在黏土捏制過程中,最初的基本形體的塑造有助于理解《素描》課程中的幾何形體的塊面關系以及比例關系。同時,在捏制過程中的配色環節,也可以鍛煉學生的配色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對色彩的敏感度以及對色彩明度和純度的理解。同時,黏土造型的制作過程反應了對事物特征進行抽象的過程。對身邊事物的抽象練習,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如何抽取事物的本質性特征[2]。
(二)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黏土的制作過程事先需繪制好草稿,接著根據草稿利用鋁絲等材料制作骨架。然后,再制作物體的主體部分以及物體的細節。這就要求學生在制作過程中要有計劃、有目標、有方法,也因此在對黏土制作的學習中有利于培養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條理性、計劃性和目的性。另外,黏土的特性是在其完全風干后就不可以再塑形,這一特性要求學生在制作過程中要充分利用時間,在制作周期內專注于自己的作品,這對培養學生的毅力和執行力大有裨益。結束后,必須及時封好黏土的封袋,否則可能造成黏土失去黏性,這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中職學生由于長期以來文化課成績不理想,往往導致不自信。而學生在每節黏土課程結束的時候都能獨立完成一件作品,比較容易獲得成就感。另外,也可以利用現代互聯網的便利條件,讓學生將自己制作的作品放在網上進行售賣,并且根據客戶的需求研發出適合市場需求的黏土車掛、黏土紙巾盒、黏土飾品、黏土擺件、黏土人偶定制等諸多產品。在這個過程中,不但可以鍛煉孩子們的美術基本功,更能在實踐中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幫助他們找準自己的職業定位,為今后的職業發展提供多種可能性。
(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
創意一詞來源于英文的idea,譯為創造性的意念或奇妙的構想。創意思維是以新穎獨特的思維活動揭示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內在聯系并指引人們去探求對問題的新解釋,進而產生前所未有的思維成果。創意思維是一種有思想、有意識的創造性行為,是一種想象和聯想,是意念的創造,是將意念或構想轉化成具有創新設計形式的思維過程。創意思維貫穿人的各種思維形式,是反映事物本質屬性和內在聯系的思維活動。創意思維是高級形式的思維活動,種類繁多,可分為抽象思維、發散思維、收斂思維、逆向思維等[3]。
流行元素和黏土造型的結合,將使傳統美術學習中的美學元素取得突破。在黏土課程融合流行元素的教學過程中,學習和創作都有著充裕的藝術形象空間和話題空間,這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效果顯著。黏土造型的視覺表現力強,入門簡單,對想象力和創作能力要求高,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創作思維。中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造就面向基層一線的技術人員,培養創意思維是提高他們綜合素質和職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五)與黏土動畫相結合增強學生的創作能力
黏土造型視覺表現力強,對想象力和創作能力要求高,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創作思維。黏土造型與動畫教學相結合,利于學生形成明確的學習目標,培養學生對動畫藝術的熱情,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動手能力,完全符合現代教學模式的發展。在黏土人偶設計出來后可以讓學生們討論劇本,設計場景,制作道具,再用手機進行視頻短篇的拍攝。在黏土動畫短篇制作的過程中,學生不但動腦動手,更要鼓勵他們多動嘴,要把自己設計的劇本清晰明確的表達出來。通過這一制作過程,可以增加學生的創作表達能力,提高中職學生的綜合職業競爭力。因此,黏土造型與動畫藝術的結合完全契合現代教學模式的發展。黏土造型可以幫助我們擺脫平面觀察的限制,從常態觀察的習慣中解脫出來。創意思維需要我們從三維的角度去看問題,不光從習慣的平面角度去看,更要從整體的角度去看,從而發掘前所未有的新視角。
四、黏土課程的發展思路
目前,黏土課程作為新型的教學形式影響范圍較小,尚缺乏廣泛的關注。僅依靠基層美術教師的努力很難將其快速發展壯大。通過教學實踐,我們發現以下方面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首先,提高美術專業教師的業務水平。黏土課程不同于其它美術專業課程,需要教師現場示范講解,沒有扎實的基本功不能勝任該學科的教學需要。
同時,需要教育主管部門的認可。通過大力推廣和宣傳,并且將該項目列入技能節、藝術節等比賽的常規項目,為美術專業學生提供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
最后,教學與職業發展相結合。手工黏土是易于表達內心創意的表現工具,可以擺脫專業設計軟件的限制,自由的將想象力轉變為“現實”的創作。對于中職院校的年輕人來說,想象力往往是他們的優勢。借助黏土造型的表現形式,可以幫助他們最大程度的放飛心中的“夢想”,進而將學生的坐品與市場需求相結合,幫助這些年輕人理清職業發展的方向。
五、小結
黏土創作可以培養學生對藝術造型設計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動手能力。黏土的特性要求學生在制作周期內專注于自己作品,這對培養學生的毅力和執行力大有裨益。創作過程可以鍛煉學生們美術基本功,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幫助他們找準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黏土造型可以幫助人們擺脫平面觀察的限制,這有助于重新認識藝術造型,發現新的美感,進而提高中職美術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葛道凱.中國職業教育二十年政策走向[J].課程?教材?教法,2015(12).
[2]李虹.泥塑造型與定格動畫課程融合市場需求的教學模式改革[J].美術教育研究,2017(21).
[3]李晨曦.高校定格動畫課堂教學方法初探[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9).
[4]胡寧琳,宋斐.基于導師制的項目學習教學模式實踐初探——以高中《定格動畫》課程為例[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6(8).
仲秋(1979.10-),2008年畢業于華東師范大學,獲得美術學碩士學位?目前任職于杭州市余杭區社區學院,主要工作為中職美術教學和黏土課程,并從事造型藝術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