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思遠
摘? 要:5G時代的推進,華為、小米、蘋果等品牌的智能手機更新換代,學生對網球運動的熱愛,大數據時代、教育信息化的進程中高校網球教學如何應對這樣的形勢,對高校網球教學進行有效的教學方法革新,以適應學生對網球教學的期待,鑒于此,本文使用文獻資料法、實地參與式觀察法、邏輯分析法,結合自身多年高校體育網球一線教學經驗,解讀了微課程的含義及特征,進而分析了在高校網球教學教學中使用微課程的功能,并且針對如何有效推進高校網球教學中微課程的運用,嘗試性地建構了相應的機制,以期推動高校網球教學更好地應用微課程,有效地回應5G時代、教育信息化、學生的網球教學需求,達到拔高高校網球教學水平、促進教學手段的革新,進而實現學生能較好地學習網球。
關鍵詞:微課程? 高校? 網球教學? 體育
中圖分類號:G845?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12(c)-0093-02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而高校里既可以讓你塑形瘦身、陶冶情操,又可以讓你體驗揮拍、暢快淋漓之感的運動項目,網球可以說是不錯的選擇。如何在高校網球教學里使用比較有效、學生青睞的教學方法,本文嘗試性探索在高校網球教學中使用微課程,來拔高學生的學習網球的興趣與熱情、提升師生之間的關系、拓寬信息傳播渠道、滿足學生差異化學習要求,進而實現高校網球教學質量的改善。
1? 是何來源:微課程的含義及特征
在互聯網技術、計算機通信技術日新月異的當下,微課程在教育界掀起一股熱潮,那么,到底何為微課程?有何特征?
1.1 微課程的含義
微課程追根溯源是在美國阿依華大學的附屬學校于1960年誕生的,最初是為了進行某課程單元或者短期課程而進行的拍攝。隨著科技的進步,在其發展的歷程中,先后經歷了2課時的半個單元或者轉體形式的小型學習材料、15min的電視視頻教學、1min微視頻。可以說在近60年的發展過程中,微課程的內涵也伴隨著科技的日益發展,而與時俱進。
本文整合多方學者對微課程的研究,嘗試性給微課程界定為,利用手機或者相機等拍攝設備,圍繞某一主題,進行5~10min的短視頻拍攝,進而運用互聯網、計算機通信技術,對其進行分享、點評,進而達到一定學習效果的學習模式。
1.2 微課程的特點
1.2.1 學生主體地位突出
在傳統的高校網球教學中,教師理論講解、動作示范、小組開展活動、教師點撥與指正的形式,教師占據主體地位。但是在微課程是使用后,學生按照教師布置的網球相關主題進行相應視頻的拍攝或制作,課堂上進行分享、講述,教師進行點評與總結,可以說學生的參與度、顯示度得到了提高,角色也變得主動。
1.2.2 短小、精悍與靈活
微課程是5~10min圍繞著網球的視頻,可以是自己制作(剪輯)或者自己進行的拍攝,時間不長,并且是需要彰顯某一個主題,學習的形式靈活多樣,線上、線下、教室里、操場上等場合均可以。
1.2.3 科技使用技術要求有點高
需要智能手機或者相應的拍攝設備的配套,輔之互聯網技術、無線網絡等,可以建立微信或者QQ群,學校有相應的學習平臺可以共享更好。視頻的剪輯、制作、資源的上傳、下載、管理等,從一定程度上說對科技的依賴比較高。
2? 有何價值:高校網球教學中使用微課程的功能分析
高校學生智能手機的持有量、無線或有限網絡的覆蓋、相關操作技術這3個維度均為微課程在高校網球教學中的使用提供可行的前置條件。那么,微課程在高校網球教學課堂中有何價值?
2.1 學習網球的興趣與熱情
高校網球教學課堂上,教師進行理論講解或者技術動作示范時,可能由于學生的技術底子存在著差異化,故而,有的學生可以拿出手機或著相機等拍攝設備對教師的授課進行微視頻的拍攝,課下再進行回顧、模仿、練習。抑或教師布置的網球相關主題,比如某一場網球比賽或者一個揮拍、發球動作等,學生去進行微視頻的拍攝或制作,學生在這過程中學習參與度、熱情得到較好的提高,學習網球的興趣也提升了。
2.2 提升師生之間的關系
高校網球教師將微課程納入教學中,故而教學的地點可以是教室、網球場等,既可以是線上交流、點撥,也可以是線下。教師在與學生對某一主題,比如費德勒的某一次經典發球進行微視頻的交流時,共同探討,學生發言、教師點評與總結,這樣的學習生態中,師生關系更進一步的融洽。
2.3 拓寬信息傳播渠道
理論的講解、技術動作的示范、動作糾偏與指導,傳統的網球教學課堂在微課程納入之后,學生可以借助微視頻對教師的技術動作或者費德勒等球星的動作等,進行慢動作欣賞、領悟、模仿、練習。某場球賽的經典時刻的共同學習、探討,也對學生學習網球的發球技術、扣球戰略、揮拍技巧等有益。
2.4 滿足學生差異化學習要求
高校網球課堂上的學生來學習網球,各自的動機都不同。有的是為了拿學分,有的是為了興趣,有的是為了提高自己的網球技術等,故而,在課堂上,學生的網球技術基礎參差不齊,如何有效地照顧到各位學生,微課程不失為一良策。有的學生跟不上,可以使用手機進行拍攝,課下探討學習與教師交流、互動。有的學生網球技術水平高,教師可以安排其高難度系數的視頻去制作或者拍攝。這樣,梯隊式的教學安排與設計,讓全體學生的差異化需求得到有效的滿足。
3? 有何良策:高校網球教學中使用微課程的有效機制
方法的使用需要注意其所使用的生態環境,故而,高校網球教學中,如何有效地使用微課程這一工具,本文認為需要注意如下3點。
3.1 教師主導整個流程
高校網球課堂上,教師布置網球相關的主題,學生課下去進行5~10min的微視頻制作或者剪輯。教師需要設置微信或者QQ群,選擇輪崗值班制度,讓學生擔任管理員,對微視頻的質量進行把關,在群里,對學生的微視頻進行分享、交流,教師最后進行點評、指正或總結。整個環節里,教師掌舵,學生劃槳,但是學生的角色分量比較多,教師亦不可當甩手掌柜。
3.2 學習生態的維護
不管是教師布置的網球相關的主題,還是學生進行視頻制作或剪輯、交流、分享等,必須始終是圍繞著網球的學習。
3.3 學生的參與度要確保
視頻的拍攝或者剪輯制作,也是學生學習網球相關知識的一個過程,在主題的選擇、微視頻的制作、微視頻的上傳、微視頻的檢查、微視頻的交流與分享、微視頻的點撥與指正、總結等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與顯示度必須得到保證,教師可以將某一個網球相關主題的微視頻制作、分享、交流等過程的戰線拉長一點,以確保學生的全員參與。
參考文獻
[1] 梁樂明,曹俏俏.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基于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3(1):67-75.
[2] 王覓.面向碎片化學習時代微視頻課程的內容設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
[3] 姜志明,王濤.當代中國大學體育教學生態化的缺失與反思[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1,27(1):84-87.
[4] 于雷.對我國大學體育教育改革中若干問題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0(14):127-129.
[5] 朱乾娜.微課程在高職院校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5):91-92.
[6] 劉京.大學體育課“微課”教學模式探析[J].科技資訊,2015(4):150-151.
[7] 陳欣,管月泉.微課程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5(7):98-99.
[8] 趙良.淺談微課程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藝術,2014(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