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忠仕 蘭君毅
【摘 要】本文闡述職業教育信息化助力精準扶貧的問題與路徑,對當前的職業教育信息化扶貧情況進行全面系統梳理,分析職業教育信息化扶貧過程中存在的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匱乏、優質教學資源匱乏、缺少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人才等突出問題,提出完善信息化建設基礎設施、有效調動多方教育資源、解決人才瓶頸等對策,助力信息化精準扶貧的發展。
【關鍵詞】職業教育? 信息化? 精準扶貧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1C-0008-02
精準扶貧是國家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在當前的社會發展背景下,精準扶貧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徑。職業教育在我國已經有較長時間的發展歷史,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著十分關鍵的作用。而扶貧需要扶志,要提高廣大困難群眾的脫貧能力,使其學會一定的技能,獲得穩定收入。因此在精準扶貧的過程中,可以借助職業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優勢,積極推廣和普及職業技術,讓更多困難群眾在信息化教育的背景下學會一技之長,從而尋求更多的出路,實現脫貧致富。
一、職業教育信息化助力精準扶貧的可行性分析
(一)職業教育信息化的受眾范圍較廣,扶貧效果顯著。信息化教育具有較為明顯的廣泛性,受眾范圍較廣,處在不同場所的人都可以通過信息化學習平臺進行學習。信息化在扶貧過程中具有十分鮮明的特點,扶貧規模較大,并且扶貧周期和其他方式相比較短,能夠滿足不同條件下的精準扶貧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可以充分調動有限的行業發展資源,結合扶貧對象的整體特點,最終選擇出最優化的扶貧方式,可以有效轉變傳統的粗放式扶貧模式,使扶貧變得更加精準和有針對性。職業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可以將高質量的職業教育資源與農民共享,讓文化水平不高的農民也能學習到職業教育的相關知識,從而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和綜合能力,學習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實用技術,不斷增強文化自信,最終實現從思想、精神以及技術上都擺脫貧困,實現精準扶貧的預期目標。
(二)減少地域差異,實現資源共享。地域和信息差異是造成貧困的主要原因之一,通過對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深入研究可以發現,信息不對稱、無法及時獲得有效信息、技術資源匱乏等,都是造成貧困現象的主要因素。職業教育信息化的發展,使職業教育資源通過互聯網信息平臺,共享到更大的范圍之內,貧困地區的重點扶貧對象可以借助信息化資源的優勢,積極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知識,提高自己的脫貧能力,真正做到扶貧先扶志,不斷提高貧困人口的個人素養,進而提升精準扶貧的整體水平。同時,由于信息化網絡平臺不受地域限制,只要有網絡,就可以實現隨時隨地學習,給一些不便外出學習的人帶來了更多的便利。
二、職業教育信息化助力精準扶貧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匱乏。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職業院校在信息化發展過程中表現出較多的問題。一些職業院校由于受到經濟條件和地理條件的限制,教育信息化的腳步還沒有正式邁開。因為職業院校的教育資源和經費十分有限,因此在基礎設施投入方面就顯得有些不足,而教育信息化發展過程中,必須要進行一定的經濟投入,完善硬件和軟件設施,這也是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基礎。如果缺少相應的硬件和軟件設施,教育信息化的發展也就無從談起。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多數職業院校還面臨著基礎設施匱乏的情況,其中許多偏遠地區的職業院校依然采用最為傳統的教育形式,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受到了較多的阻礙。
(二)優質教學資源匱乏,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沒有發揮實質性作用。教學資源是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過程中的關鍵因素,僅有軟件和硬件設施是遠遠不夠的,因為不管采用什么樣的教育發展形式,其最為根本的目的都是為了提升教育服務質量。所以教育資源是教育信息化發展過程中的重中之重。但是從當前的職業院校教育信息化發展情況來看,除了信息化硬件設施不完善之外,普遍還存在優質教育資源匱乏的問題。有些職業院校盡管擁有基礎的信息化教育設施,但是教育資源較少,多數還集中在多媒體課件等基礎教育資源之上,而對于其他各種教育資源,職業院校則幾乎沒有。簡單的課件資源遠遠滿足不了精準扶貧的實際學習需要,因此導致職業教育信息化助力精準扶貧的發展流于形式,沒有從根本上起到促進精準扶貧水平提升的預期作用。
(三)缺少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人才。由于職業院校的教育條件有限,各方面的基礎設施也不夠完善,因此許多教育人才不愿意在職業院校從事教育工作,教育信息化人才匱乏成為當前職業教育信息化助力精準扶貧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同時,教育信息化具有較強的技術性,在平時的應用過程中需要進行日常維護和管理工作,但是職業院校通常情況下都沒有相關方面的技術人才,因此在信息化網絡維護方面存在著較大的短板,信息化基礎設施管理不善,導致信息化在教育實踐應用時存在較多的問題。職業院校教師現有的知識結構較為陳舊,教育思想觀念跟不上時代發展趨勢,因此在進行信息化助力精準扶貧的過程中,很多教師甚至都不會使用網絡,基本的電腦操作也存在較多的問題,這就導致職業教育信息化助力精準扶貧工作難以順利進行。
三、職業教育信息化助力精準扶貧的有效路徑
在未來的精準扶貧工作實踐中,應該積極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影響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幫助職業院校不斷完善信息化教育發展機制,提升職業教育的信息化發展水平,使其在助力精準扶貧的過程中更好地發揮自身教育作用,不斷擴大影響力,讓更多的貧困人民能夠享受到職業教育的信息化優勢,學會更多的農業專業技術,掌握擺脫貧困的基本技能,真正實現精準扶貧。
(一)完善信息化建設基礎設施,為精準扶貧奠定基礎。基礎設施是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過程中的基礎,由于職業院校基礎設施建設不夠,所以在發展過程中始終呈現出明顯的滯后狀態,這將直接影響精準扶貧的整體效果。因此在互聯網技術充分發展的背景下,職業教育信息化精準扶貧過程中,應該在完善基礎設施方面做出應有的努力。具體來說,相關部門可以結合職業教育的實際情況,適當進行資金投入,幫助職業院校購置一定數量的信息化建設基礎設施,幫助職業院校完善網絡。在此過程中,信息化扶貧目標的確定是非常關鍵的,一定要結合精準扶貧對象的實際情況,制定完善的信息化扶貧計劃,開展模塊化的分段式扶貧,幫助職業院校豐富信息化教學資源,建立完善的在線學習服務體系,使精準扶貧對象能夠像職業院校的學生一樣享受便捷的信息化學習方式,助力精準扶貧向縱深發展。
(二)有效調動多方教育資源,提高信息化精準扶貧效果。在當前的教育條件下,許多職業院校在教育信息化發展過程中都不知道從何處入手,即使信息化基礎設施較為完善,也沒有相關的開課經驗,從而導致教育信息化發展流于形式,沒有對職業教育信息化助力精準扶貧帶來積極作用。所以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職業院校教育信息化精準扶貧實踐中,應該針對職業院校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有效改進,從而使信息化發展在精準扶貧工作中更好地發揮作用。具體來說,可以利用信息化教育手段,在職業院校建立信息化教育點,然后充分整合地方信息化教育資源,建立信息化教育實踐共同體,在網絡之上形成信息化教育資源共享,將優秀的教育資源和師資資源都在網絡之上實現共享,提高職業院校信息化教育發展水平。除此之外,針對職業院校存在的特殊問題,還可以在農業科學技術、農業項目推廣和農業經理人培訓等方面開展對口幫扶,精準發力,實現職業教育信息化的全覆蓋,改變以往的粗放式扶貧策略,切實提升精準扶貧的整體水平。
(三)解決人才瓶頸,助力信息化精準扶貧長足發展。人才問題也是職業教育信息化精準扶貧的重要內容,針對當前職業院校信息化人才匱乏的實際情況,應該積極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教育人才培養機制,針對目前職業院校教師開展培訓工作,使其具備良好的信息化教育素質,進而為信息化精準扶貧奠定堅實基礎。可以積極探索教育科研一體化的培訓模式,為職業院校教師搭建一個學習和交流的平臺,使接受培訓的教師都能積極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學習信息化教育的基本技能,同時將信息化教學有效應用到實際的教育過程中。針對貧困對象的實際特點和扶貧方式,采取有針對性的信息化精準扶貧機制,在技術、思想和意志等方面進行扶貧,使貧困人口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促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精準扶貧長足發展。
綜上所述,精準扶貧是消除貧富差距、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徑。在此過程中,職業教育發揮著十分積極的作用。因此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應該積極整合職業教育資源,完善職業教育信息化工作模式,積極向貧困人群普及現代農業科學技術,使其具備一定的脫貧能力,不斷推進精準扶貧工作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雷文,何靜,宋濤偉.構建“互聯網+精準扶貧”的貴州高校學生資助管理體系[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9(1)
[2]朱成晨,閆廣芬,朱德全.鄉村建設與農村教育:職業教育精準扶貧融合模式與鄉村振興戰略[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9(2)
[3]鄭爾鵬,林瑾珍,曾雪鑾,等.精準扶貧背景下農民職業教育扶貧績效的實證研究——以潮汕地區重點貧困村為例[J].農家科技(下旬刊),2018(11)
[4]陳佳麗.職業教育精準扶貧工作探索——以福建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5)
[5]李友得,范曉莉.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可行能力提升路徑研究——基于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視角[J].職教論壇,2019(1)
[6]杜健宇,劉澤世,許亞梅.精準扶貧背景下職業教育脫貧路徑研究——以保山市龍陵縣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18(30)
(責編 丁 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