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靜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與高速發展,在稅收方面為了適應經濟的發展與變化,自2012年起我國已經在部分行業中作為試點推行營改增政策,至2016年5月1日,我國已經徹底取消營業稅,全部繳納增值稅,實現了全面營改增。增值稅相比與營業稅來說更加復雜,增值稅的稅率遠遠高于營業稅,并且多了進項稅抵扣環節,所以對于實現營改增的企業來講,增值稅的風險管理要求比營業稅要高很多。營業稅與增值稅的不同對企業的經營管理與核算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給企業帶來更多的挑戰與風險。如果營改增的企業對增值稅管理不善,會給企業的稅收帶來一定的影響,既會加重企業稅負,也會給企業帶來偷稅、漏稅的風險,甚至會遭受行政處罰與自身名譽受損的問題,影響企業的長遠發展。
在所有涉及營改增的行業中,建筑行業由于其自身的業務特點,其涉稅范圍廣而且復雜,針對不同的項目可以選擇一般計稅方法與簡易計稅方法。建筑企業面對營改增的變化,需要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計稅方法并做好納稅管理。因此,本文以建筑企業為研究對象,分析營改增后建筑企業的增值稅管理風險,并據此提出方法措施,以期對建筑企業的增值稅管理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建筑企業;增值稅管理;風險與防范
一、建筑企業營業稅與增值稅納稅原理
(一)建筑企業營業稅納稅原理
營業稅,是指在中國境內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銷售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就其所取得的營業額征收的一種稅,屬于價內稅。營改增之前建筑企業營業稅的應納稅額等于營業額乘以營業稅的稅率3%。營業稅的納稅管理十分簡單,所涉及的會計核算也只有兩個環節,計提和繳納。
(二)建筑企業增值稅納稅原理
增值稅,是以商品(含應稅勞務)在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作為計稅依據而征收的一種流轉稅,屬于價外稅。從計稅原理上說,增值稅是對商品生產、流通、勞務服務中多個環節的新增價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種流轉稅,也就是由消費者負擔,有增值才征稅沒有增值不征稅。營改增之后建筑企業增值稅的計稅基礎是不含稅的營業額,計稅方法根據項目的不同分為一般計稅(稅率為10%)與簡易計稅(稅率為3%)。但是與營業稅相比,增值稅雖然稅率較高,但增加了進項稅抵扣這一環節,造成增值稅的核算更加繁瑣,且在納稅管理上也增加了一定的風險。
二、營改增背景下建筑企業增值稅管理風險
在企業中,納稅風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企業沒有按照稅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及時或足額的繳納稅款,從而造成補交稅款、繳納滯納金和罰款等風險,影響企業信譽;另一方面是由于企業沒有在相關的法律法規規定范圍之內充分利用稅收的優惠政策,從而造成多繳納稅款占用企業資金的風險。而以上納稅風險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企業管理層對納稅風險管理的重視程度不夠以及企業的納稅管理行為不當。
在建筑企業中,增值稅的涉稅環節主要有三個:簽訂合同、會計核算、納稅申報,納稅管理可根據三環節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一)管理者沒有足夠的稅收籌劃觀念
在營改增之前,我國建筑企業的管理者普遍缺少對于稅收籌劃的概念,營業稅更是沒有稅收籌劃的空間,而且稅收是由企業財務部門獨立核算和管理的,沒有其他部門的配合,更沒有業務部門的重要地位。而營改增之后,我國建筑企業管理者的稅收籌劃觀念尚未發生很大的轉變,甚至認為營改增只是簡單的稅制轉換而已。實際上,增值稅和營業稅相比較,不僅僅是核算難度的增加,稅收籌劃的空間也在大幅度的增加,籌劃不當會大大加重企業的稅負,而且增值稅的管理不僅僅是財務部門的工作,更需要業務部門的配合與領導的重視。
(二)合同簽訂環節所帶來的風險
在建筑企業中所涉及的合同主要包括建造合同、購銷合同、勞務合同與租賃合同等。在簽訂承包合同時,不同的合同內容(如包工包料、清包工程或甲供工程)決定了對計稅類型的選擇,也就進一步決定了對稅率的選擇,從而決定了企業的稅負程度。對于一些大型的建筑企業,在承攬一些建筑項目時,在提供建筑服務的同時可能還會銷售建筑材料和構件,這就需要判斷是兼營業務還是混合銷售業務,對于一般納稅人來講,建筑服務與銷售貨物所對應的增值稅稅率是不同的,如果在合同中沒有分開約定清楚,會計上就不便進行分開核算,就會給企業帶來從高適用稅率的風險,從而增加企業的稅負。此外,由于建筑行業的特點,通常建造合同的金額巨大,且增值稅稅率又高于營業稅,從而給建筑企業帶來巨大的增值稅銷項稅,如果建筑企業在簽訂采購合同、勞務合同或租賃合同時只關注價格而沒有確認清楚供應商是否是一般納稅人,是否可以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沒有在合同中寫清楚本企業的名稱全稱與準確的納稅識別號,建筑企業則不能獲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作為進項稅進行抵扣,從而給企業帶來增加稅負的風險。
(三)會計核算環節所帶來的風險
建筑行業實行營改增之后對會計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會計核算環節所帶來的增值稅稅收風險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對核算項目計稅方法的選擇,對于一般納稅人來講,對于一些特殊的項目如老項目、清包項目等可以選擇一般計稅方法也可以選擇簡易計稅方法,由于會計核算方法存在可以選擇的自由空間,這反而會引起稅務機關的關注從而帶來稅務稽查的風險,而且一般計稅方法與簡易計稅方法采用不同的稅率與計算方法,也會給建筑企業帶來多交稅的風險。二是在建筑企業中一個工程項目可能既包括建筑勞務又包括銷售材料,這就涉及到兼營與混合銷售的現象,雖然建筑勞務與銷售材料都需要繳納增值稅,但是所適用的稅率不同,如果在會計核算上沒有對建筑勞務與銷售材料進行分開核算,在稅法上會采取適用高稅率原則,給企業增加稅負的風險。三是在增值稅應納稅額的計算中,起關鍵作用的是進項稅的抵扣,對于建筑企業來說,銷項稅的金額是基本確定的,如果不能及時取得足夠的進項稅發票進行抵扣,則會給企業帶來增加稅負的風險。
(四)納稅申報環節所帶來的風險
納稅申報環節所帶來的增值稅稅收風險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預繳增值稅帶來的稅收風險,建筑行業有一個特殊的特點,工程項目可能與企業所在地不在一個地區,這個工程項目就會由屬于不同地點的稅務機關管轄。按照相關規定,建筑企業所提供的建筑勞務屬于跨地級市的,需要在提供建筑勞務的地點的主管稅務機關預繳2%的增值稅,并在預繳后在企業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進行納稅申報,且申報金額可以將異地預繳的增值稅進行扣除。由于建筑企業的工程項目分布不同區域,如果沒有按照規定在項目所在地的主管稅務機關完成預繳增值稅,會給企業帶來稅務機關處罰的風險,或者即使按照規定預繳增值稅但是沒有在企業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納稅申報時進行扣除,會給企業帶來多交稅的風險。二是納稅申報不及時所帶來的稅收風險,根據不同的情況,建筑企業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的時間不同。主要分為以下幾種情況:1.先開具發票,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開具發票的當天;2.在提供建筑服務之前收到款項的,即收到預收款時,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收到預收款的當天。3.提供建筑服務過程中或之后收到款項的,即收到工程進度款時,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收到工程進度款的當天。4.提供建筑服務過程中或之后,甲乙雙方在書面合同中約定付款日期的,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書面合同確定的付款日期。5.未簽訂書面合同或者書面合同未確定付款日期的,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建筑工程項目竣工驗收的當天。6.墊資提供建筑服務,驗收后分期付款方式的,工程已竣工驗收,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按照合同約定的付款時間。7.質押金、保證金,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實際收到的當天。如果不能正確確定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就無法按時進行納稅申報,會給企業帶來繳納滯納金甚至面臨行政處罰的風險。三是增值稅專用發票進項稅抵扣風險,建筑企業在選取供應商時更關注其價格,較少關注取得發票的可靠性以及是否可以進行進項稅抵扣;即使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如果由于項目在異地財務人員沒有在規定的時間內拿到發票并進行認證和抵扣,導致超過了發票的有效認證抵扣期限,會給企業帶來多交稅的風險,發票的有效認證抵扣期限也要按取得發票的不同時間來確定。
三、建筑企業增值稅管理風險的方法措施
(一)評估納稅風險
建筑行業營改增之后,面對一個新的納稅環境和納稅風險,建筑企業需要在進行增值稅稅收籌劃和納稅風險管理上從整體對企業的納稅風險做一個全方面的評估,可以從企業的內部納稅風險和外部納稅風險兩個方面進行。首先,對企業內部納稅風險進行評估,需要對企業的財務指標與稅收指標進行趨勢分析,并從內部控制的角度對企業的納稅風險管理現狀進行分析,找到企業可能存在的納稅風險點以及對稅收負擔的承受能力。其次,對企業外部納稅風險進行評估,需要對將本企業的納稅情況與同行業同區域的納稅情況進行橫向比較,找到本企業在同地區同行業的納稅負擔中處于的水平,是否與行業的稅負分配吻合,是否會因納稅失衡而引起主管稅務機關關注和被稽查以及影響企業自身發展的風險。
(二)加強合同管理
建筑企業在實行營改增之后,合同的簽訂內容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稅負是否可以降低,因此加強合同管理也是建筑企業需要關注的重點。在簽訂合同時,需要將合同中的定價方式明確,重點關注含稅價格與不含稅價格,并明確發票的開具類型,盡量獲取增值稅專用發票作進項稅抵扣,為企業降低稅負。由于建筑行業簽訂合同涉及的內容廣泛,因此建議由兼具造價管理、工程管理、法律知識與財務知識的綜合型人才管理合同,這也是目前建筑企業亟需的人才,企業可以通過內部培養或外聘的方式選取專業人才加強合同管理,為企業的稅收籌劃做好準備。
(三)規范發票管理
建筑企業要想在營改增之后充分降低自己的稅負,最關鍵的環節就是獲得增值稅專用發票進行進項稅抵扣,這就需要建筑企業能夠對發票進行嚴格與規范的管理。規范發票管理,體現在發票的種類、獲取與認證等環節上,環環相扣,缺一不可。第一,在索要發票時,在關注供應商產品的品質與價格的同時,更要關注供應商提供的發票種類,只有增值稅專用發票可以用于進項稅抵扣;第二,獲得發票進行進項認證抵扣后的時間也是降低稅負的時間,建筑企業要盡量早的索取發票,以便于及時與銷項相匹配,當發票獲得時間滯后時,會造成銷項稅遠遠大于進項稅和提前繳稅的情況,降低了資金的使用效率;第三,當企業獲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時要及時在有效期內在主管稅務機關進行認證,只有通過認證的發票才能進行進項稅抵扣,達到相對減稅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邱泰如.對建筑業“營改增”的探討[J].財政研究,2015 (08):84-88.
[2]劉星輝.做好“營改增”后的企業財稅管理工作[J].稅務研究,2016 (03):123.
[3]王甲國.建筑業應對“營改增”之策略[J].稅務研究,2016 (01):99-102.
[4]王利娜,張偉.建筑企業營改增焦點問題分析[J].財務與會計,2016 (15):31-34.
[5]閏霞.淺談“營改增”對建筑企業的影響及對策[J].山東社會科學,2015 (52):208-209.
[6]禹奎,陳小芳.我國建筑業“營改增”的稅率選擇與征管[J].稅務研究,2014 (12):31-35.
[7]張月芳,劉超群,孔祥龍.營改增后建筑施工企業供應商的選擇[J].財務與會計,2016 (18):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