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思思
摘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到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這個時期要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中小企業債務融資風險是需要重點關注的風險之一。中小企業在促進國民經濟發展方面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在當下卻也面臨著融資難且風險大的問題,具體表現為債務融資渠道相對單一、融資成本高、債務融資比例不合理等。基于現狀,文章首先對中小企業及債務融資從概念上進行界定,闡述中小企業債務融資存在的風險,進而分析風險形成的原因,最后提出防范風險的措施,旨在提醒中小企業注重防范債務融資風險,在國民經濟中更好的發揮積極作用。
關鍵詞:中小企業;債務融資;風險防范
一、中小企業及債務融資概述
中小企業,是根據企業職工人數、銷售額、資產總額等指標,并結合行業特點劃分的。世界銀行中小企業部對中小企業的界定如下:小型企業的就業人數不超過50人,總資產和年度總銷售收入不超過300萬美元;中型企業的就業人數不超過300人,總資產和年度總銷售收入不超過1500萬美元。中小企業的存在有利于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增加社會就業人數,很大程度上緩和了社會就業矛盾。
債務融資是企業通過借款等方式籌集資金,解決業務發展過程中資金短缺的問題。我國中小企業在促進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重要的作用,但也常常面臨著資金短缺的問題。中小企業為了保證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進行,保證企業的資金流能夠維持正常狀態,則采用債務融資方式籌集資金,形成債務,并需要按期償還本金和一定的利息。在我國,中小企業解決資金短缺問題,進行債務籌資的方式主要有銀行借款、民間借貸、發行企業債券、融資租賃等。 由此可見,中小企業債務融資形式多樣,主要有以下特點:首先,從籌資途徑多樣化可以看出,目前中小企業的債務融資具有市場化和非市場化兩種狀態。近年來,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因此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會通過市場化的債務融資方式,來解決資金短缺問題,維持企業正常運營。其次,中小企業融資平臺多樣化。具體來說,中小企業可以通過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申請銀行貸款,可以通過證券市場發行公司債券來籌集資金。債務融資平臺的多樣性,為中小企業解決資金短缺問題提供了很大的便利,進而在宏觀層面也拉動了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最后,中小企業債務融資具有合法性。
二、中小企業債務融資存在的風險
我國中小企業主要采用的融資方式有銀行借款、民間借貸、發行企業債券、融資租賃等,下面分別簡述這四種融資方式存在的風險。
(一)銀行借款風險
由于市場經濟的波動性和不確定性,我國的中小企業在其經營發展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不確定因素,經營風險較大,因此在向銀行進行借款融資時,會承擔較高的貸款利率。經調研發現,中小企業負擔的借款利率比大中型企業平均高出2%~4%。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業的企業規模小,經濟業務涉及的資金量小,但是由于經濟業務量多,資金流動性大,周轉率高,因此需要的銀行借款頻率高,這就增大了企業的融資成本,定期還本付息也增加了中小企業的財務風險。
(二)民間借貸融資風險
民間借貸融資,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之間通過借款來籌集資金,此融資方式不同于銀行借貸,限制條件少,籌集資金數量不限,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中小企業的資金短缺問題。另一方面,民間借貸融資的主體不是經國家金融監管部門批準的專門從事借貸款業務的機構,法律保護力度不強,因此融資風險極大,且民間融資需承擔的融資成本往往較高。
(三)發行企業債券風險
發行企業債券進行融資也是中小企業可以采用的融資方式。此種方式進行融資,對于中小企業來說,還款期限相對較長,資金成本較低,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點,中小企業通過發行債券融資,核查條件嚴格,手續復雜,另一方面,從市場利率不確定角度分析,長期債券期限長,面臨的利率波動的風險較大。
(四)融資租賃風險
融資租賃是指出租人根據承租人對租賃物件的特定要求和對供貨人的選擇,出資向供貨人購買租賃物件,并租給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則分期向出租人支付租金,在租賃期內租賃物件的所有權屬于出租人所有,承租人擁有租賃物件的使用權。中小企業資金容易欠缺,通過融資租賃方式取得設備,積累資產,短期內支出的資金較少,因此融資租賃非常適合中小企業進行融資。但也應注意到融資租賃給中小企業帶來的風險。融資租賃取得資產,在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中計入資產項,而非負債項,因此對于企業的管理者來說,會忽略掉這一負債,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風險意識,增加了此種融資帶來的經營風險。
三、中小企業債務融資風險的成因
(一)中小企業經營風險高
中小企業的生產經營能力,業務運作的效率,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經營利潤以及企業的現金流量。企業經營效果好,運作效率高,會提高企業的資金流,加強企業的償債能力,降低經營風險,反之則會提高經營風險,降低償債能力。通過分析市場看出,中小企業經營狀況不確定,資金流量不穩定,一方面會向企業的投資者傳遞不好的信息,降低他們的投資信心,另一方面也會影響銀行貸款金額及效率。根據信號傳遞理論,中小企業不穩定經營向市場傳遞不利信息,加劇經營風險,不利于企業在激烈的競爭市場中生存,可能會導致企業因籌集不到資金而導致資金鏈斷裂,致使企業破產。中小企業經營風險高,會導致在市場競爭中面臨高風險,這種自身的局限性是導致中小企業債務融資難的根本原因。
(二)中小企業信用風險大
我國中小企業由于自身經營規模小,大部分企業制度不健全,尤其是信用管理制度,普遍存在缺陷,因此中小企業的商業信用會受到外界的質疑,從而帶來的不良影響就是企業在進行融資時,會降低外部投資者和銀行對企業的信心,質疑其還本付息的能力,進而會影響中小企業的籌資數額,影響經營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深遠影響則是會影響企業的綜合發展。
(三)中小企業財務管理風險大
我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的現狀,企業日常發生的經濟行為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和監督,會造成期末的財務信息失真的情況。另外中小企業沒有很好的做到定期對外披露財務信息,會使外界缺乏對企業真實的認識,造成合法的融資渠道狹窄,從而增加了融資的難度。因此在企業的生產運營中,運用的資金主要來源是股東的投資和利潤的分配,不利于企業的發展壯大。中小企業自有資金的管理也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對企業現金管理不規范,產生資金閑置和資金流失等問題;二是資金管理缺乏規劃,企業產生大量應收賬款;三是對存貨缺乏有效控制,產生大量庫存,浪費資源。
(四)中小企業技術風險大
科學技術是企業發展的關鍵,中小企業規模小,資金不雄厚,在核心科技方面比較匱乏,因此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容易被淘汰。另一方面,我國的中小企業大多都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缺乏核心科學技術,生產效率低,經濟利潤率也不樂觀,難以保持可持續的盈利水平,很難獲得投資者青睞。
四、中小企業債務融資風險的防范措施
我國經濟發展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新一輪經濟轉型的特征更趨明顯。中小企業是國家生產力發展的主力軍。目前正面臨著融資渠道狹窄,融資難的困境,是我國目前的重大風險之一。我們必須把防范化解此重大風險放在突出的位置,把握這一時期風險形成機理和傳導機制,堅持“主動防范、系統應對、標本兼治、守住底線”的總體思路,加強風險管理能力建設,建立健全現代風險管理體系,有效防范化解各類可能出現的風險,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創造有利條件。
(一)中小企業自身建設是關鍵
1. 規范企業財務制度建設,提高資金周轉率
此舉措屬于建立健全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一部分,隨著制度的逐漸健全,可以不斷提高中小企業的自身實力,根據信號傳導機制,也可向外界投資者傳遞利好的信息。建立健全中小企業財務制度,并使之能過積極有效運行,不僅需要企業管理層根據企業自身特點健全財務制度,還需要企業的監管部門 進行有效監督,及時發現紕漏并糾正,這樣才能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不浪費經濟資源。
2. 凈化企業財務環境,提高企業財務信息的透明度
中小企業在運營中應合規合法,各個部門的經濟行為都要規范合法。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應認真履行職責,企業的財務部門應定期進行財務信息披露,努力做到信息公開,信息透明,方便外界的投資者能夠了解到企業的真實狀況。另外,中小企業也要積極接受外界的審計和監督,包括政府審計和民間審計,從而保證企業的財務信息更加的真實可靠。
3. 轉變產業結構,加大科技投入,打造創新型企業
科技與創新是當代企業不斷提高自身實力的動力。在當前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產業結構亟待轉變的關鍵時期,中小企業應把握機會,順應市場經濟潮流,從自身經營狀況出發,結合企業特點,利用科學技術,逐漸轉變經營模式,從勞動密集型企業向技術集約型企業轉變。具體來說,一方面需要加強企業經營管理,加大科技投入,注重研發與創新,增加產品的技術含量,提高企業的競爭力,開辟出更大的市場。另一方面企業管理層應優化企業組織結構,加強對生產經營的管理,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全面調整中小企業盈利質量,改變產業結構,實施技術優化和產業優化,從附加值低的產業向附加值高的產業轉變,進而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成為生產經營效率高、風險低、創新快的企業。
(二)金融機構的合作是手段
向銀行等金融機構借款是我國中小企業債務融資的主要方式。政府作為第三方,應積極協調二者的借貸關系,使銀行能夠積極和中小企業合作,有效解決企業的資金問題,以保證中小企業健康快速發展。
1. 銀行應建立靈活的抵押擔保貸款制度
銀行應結合中小企業的特點,建立一種互助合作的雙向往來模式。在此過程中,政府也要積極參與,并作為主導方,積極協調二者關系,幫助銀行建立靈活抵押擔保貸款制度,同時政府應積極鼓勵國有商業銀行為中小企業提供必要的金融服務,同時要加強對中小企業的監管力度,避免雙方的利益受到損害。
2. 銀行應建立合理信用評級標準
中小企業內部制度建設往往不健全,缺乏有效的信用體系,因此在向金融機構負債融資時會受到限制。為了促進企業發展,解決資金問題,商業銀行應積極參與中小企業的體制改革,幫助中小企業建立合理的信用評價體系,根據信用評級來提供相應貸款和要求貸款擔保,以及相應的信貸優惠,全面改善針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
(三)政府的扶持是保證
1. 健全市場經濟規章制度
我國政府應建立健全市場經濟的規章制度,規范企業經濟行為,營造良好的市場經濟運營環境,以促進中小企業的健康快速發展。結合中小企業債務融資難的現狀,政府應重點建設和完善中小企業經營管理和融資方面的法規制度,積極協調金融機構和中小企業之間的關系,使中小企業在向金融機構貸款時,享受與大企業同樣的待遇。此外,政府還需完善中小企業抵押擔保和信用制度,降低企業籌資成本。
2. 加大政府財稅扶持力度
政府應積極發揮市場經濟調控的作用,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財稅扶持力度,幫助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解決資金困難等難題,促進企業健康發展。一方面,降低中小企業的稅負。政府可以為中小企業制定優惠稅收政策,降低中小企業的稅務負擔;另一方面,增加針對中小企業的財政補貼。政府加大財政補貼金額,可以解決部分資金缺乏困境,改善企業的經營狀況。
參考文獻:
[1]王一鳴.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思路與對策[J]. 新經濟導刊,2018(06).
[2]龐顯.風險控制視角下的中小企業債務融資研究[J].金融視線,2017(26).
[3]姚興能.企業債務防范與化解之思考[J].納稅,2017(15).
(作者單位:河南經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