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夏敏
摘 要:新媒體是新技術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具有生動性、互動性和雙向溝通性等特點,這些特點使得新媒體在大學教育中得到廣泛應用。在新媒體背景下,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產生雙重影響,本文就新媒體下大學生思政工作面臨的挑戰進行探討,并提出應對策略。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思政工作;挑戰
一、新媒體與大學生思政工作的關系
新媒體較傳統媒體具有互動性,即時性,生動性,雙向溝通性等優勢,新媒體是新的技術體系下的一種媒體形態,基于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互聯網在大學教育中廣泛使用,新媒體作為傳輸信息的主要渠道,與大學生思政工作有著密切的聯系。大學生是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但思政教育教學理論性強,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機,通過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媒介來消磨時光,弱化了新媒體在思政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二、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政工作面臨的挑戰
(一)大學生對思政課程不重視
大學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是為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事與愿違,隨著新媒體的出現,學生在思政課堂上使用微信,知乎等新媒體媒介從事與課堂無關的活動。思政工作對大學生沒有很大的吸引力,枯燥的理論使學生對思政課程提不起興趣,教師借助新媒體開展思政工作,目的是新媒體能夠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資源,在課堂上學生可以利用相關網絡獲取有關專業術語的解釋,但學生只是利用新媒體進行網絡聊天等娛樂活動。
(二)新媒體加大思政教育難度
新媒體的出現使學生能查詢大量的信息,學生無法篩選有效信息,不能對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反而加大了學生學習思政課程的難度。新媒體主要借助互聯網這個虛擬的媒介進行信息的傳播,互聯網信息良莠不濟,學生在搜集課程資料過程中不能控制自我的好奇心,會訪問不健康網站,從而使大學生的認知發生不正常改變。此外,新媒體互動性強,學生對思政課程內容理解不透,教師借助新媒體跟學生互動過程中,無法知道學生學習的真實情況,學生為了應付老師的提問,在網上百度答案,反而加大思政教育的難度。
(三)高校思政教育時效性低,持續性不強
大學思政教育課程在大學生眼里時效性低,持續性不強,理論枯燥,實用性差,在大學思政課堂,思政老師只是照搬教材上的理論,照本宣科網上百度的文獻資料,這樣缺乏創新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思政老師上課用的課件是教材配備的,沒有更新過,時效性低。在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呈爆炸式的增長,學生對信息的關注點在不斷變化,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陳舊,在信息多而雜的環境中更容易淡出學生視線。
(四)思政老師教學模式傳統,缺乏創新
思政老師是思政工作開展的主要負責人,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處于主體地位,對學生學習進行指導,和學生進行教學互動。但思政老師開展教學只是照搬教材,按下載的課件形式化進行教學,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降低思政工作的實效性,沒有體現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教師沒有傳授具有實踐能動性的知識,學生無法活學活用思政教材上的理論知識,此外,學生對教師利用新媒體技術向學生播放愛國教育視頻,下載經典思政講座類似的教學組織形式充滿排斥。
三、如何應對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政工作面臨的挑戰
(一)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在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可以便捷獲取各類信息資源,學生根據自己喜好瀏覽信息,學生為了滿足好奇心,會訪問不良網站,學生在無意中養成享樂主義,奢侈主義等不正之風。為了保證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要設法提高學生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的興趣,使學生明白正確的價值觀,自覺抵制不良誘惑。
(二)合理利用網絡平臺
網絡可以為思政教學提高充足的教學資源,教師可利用網絡優勢開展教學工作,但借助網絡這一媒介,教師應明白“適當原則”。比如教師要學生討論當下熱點時事,教師可建立一個QQ群,讓每個學生都能暢所欲言,這可以使每個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活動,在虛擬的環境中討論,學生沒有心理壓力,可以促使更多學生勇敢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增強教師和學生互動。
(三)提高教學內容的時效性
大學生每天瀏覽網頁,對熱點時事有自己的看法,教師在思政課堂上,若能用當下熱點時事代替教材中陳舊事例進行課堂討論更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新媒體普及范圍廣,傳播速度快,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對信息進行篩選和整合,能夠在保證信息時效性的基礎上,增加實用性。
(四)創新教學模式
教師要學會利用新媒體開展教學工作,要提高新媒體使用技術,利用新媒體時效性、互動性、雙向溝通性等優勢,創新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對學生進行趣味提問,營造輕松的教學氛圍。從學生對新媒體已有的認知出發,將課堂教學和社會生活聯系起來,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適當拓展教學內容,鼓勵學生正確利用新媒體搜集課程資料,讓學生通過新媒體學到更多關于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相關內容,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四、結語
高校在新媒體環境下開展大學生思政工作依舊面臨挑戰,在校大學生處于新媒體環境,難免會受到誘惑,學校和老師要幫助學生養成正確,健康,積極向上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為了應對這些挑戰,高校要進行教學體制改革,教師創新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對思政課程的理解和運用,使在校大學生具備正確使用新媒體技術的意識,自覺抵制不良誘惑,促進當代大學生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林曉欽.“微思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利用探究[D].湖北大學,2017.
[2]王壽麗.新媒體條件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及對策研究[D].青島科技大學,2017.
[3]黃瑋,毛漢霖.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政教育說服與輿論引導探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6,35(12):73-75.
[4]鄭若冉.新媒體影響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34):81-82.
[5]宋琦.新媒體環境下高職院校公寓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