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寧寧 趙貴文
摘 要:本文詳細剖析了高校傳統教學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闡述了高校教學改革的困局,分析了本科導師制在教育實踐中應用的可行性,同時針對本科導師制,提出了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幾項措施。
關鍵詞:雙創;教學改革;本科導師制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自2014年提出,隨后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以及“十三五”規劃綱要中多次提及強調,再到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重視本科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不管是從國家層面還是社會需求層面,對人才的創新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對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呼聲也越來越強烈。基于此,本文詳細論述本科導師制應用流程,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提高創新能力。
一、本科導師制應用背景
(一)高校傳統教學管理模式弊端
高校教育模式與傳統中小學教育完全不同,中小學學習的課程單一,強調基礎知識的教學;而高校教育主要引導學生學習各類專業知識,每個專業都有一個龐大的課程體系,課程類別繁多,著重培養專門技能型人才。高校教學模式強調專業化學習,其特點就是多專業、多年級、多課程,為適應高校人才培養的目標,當前大部分高校將教學與管理分開,輔導員負責學生日常生活的管理,解決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教師的主場則在課堂,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教授專業知識,這種分工模式大幅提升了管理和教學效率,但同時也存在較多問題。管理和教學本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兩部分,人為將其二者割裂,培養的質量千差萬別,培養的人才并不能完全滿足當今社會的需求。
(二)學分制不足
近幾年,全國各高校紛紛進行教學改革,爭相實施“學分制”,通過“學分+選課”的模式,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意愿、興趣,選擇恰當的課程,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個性化培養的目標。但這種模式選課范圍有限,學生沒有完全自主權;同時學生可能并不能完全理解整個專業課程體系,無法做出明智的選擇。另一方面,部分學生可能并不會結合自身優勢選課,而是純粹依據課程難易程度,違背了學分制的初衷。
(三)創新思維日益受到重視
當前,國家更加注重大學生創新思維的養成,鼓勵大學生大膽創業,這對高校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育不能再是灌輸式的了,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也完全無法滿足社會需求。我們切實要培養學生批判性、逆向性、發散性等思維,鼓勵學生大膽應用理論知識,真正學會如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社會在選拔人才時,日益重視學生的創新思維,但目前高校教學管理模式弊端盡顯,學分制又不能有效實現個性化培養,無法真正的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由此我們引入本科導師制管理模式,輔導員負責日常管理,教師負責教授知識,本科導師則主要幫助學生從所學的知識中提煉思路,形成有效的方法論。將三者緊密結合,綜合利用各種管理模式的優勢,為社會創造并輸送源源不斷的人才。
二、本科導師制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措施
(一)錘煉人格
要學做事,必須先學會做自己,沒有健全人格的人,能力越大,危害也就越大。作為導師,自身要具備健全的人格,并將這種品質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學生。
在大學里,教師負責在課堂授課,課程壓力較大,也無法或無權力密切關注學生人格的塑造。我們發現本科導師和學生可以建立更加密切的聯系,幫助學生錘煉人格。
第一,培養學生學會微笑。人注定要接受一個又一個的挫折,這時候我們選擇的不是抱怨,而是積極面對;我們選擇的不是退怯,而是百折不撓的勇氣。尤其對于大一新生,剛剛步入大學,遠離了父母的保護,如果遇到挫折就選擇抱怨和退怯,那他以后怎么可能獨立地去解決問題!所以作為本科導師,第一件事就是以身示范,面對任何疑難,學會微笑面對。
第二,培養學生學會幽默。真正有能力的人,一定是會幽默的。真正的幽默是讓人越看越笑,越想越笑,鍛煉人的豁達心胸,鍛煉人的處世之道。
第三,培養學生學會贊美。大學生總有一天會步入社會,進入各自的工作崗位,要與社會中形形色色的人相處,學會贊美可以讓人更好的融入工作圈,更好的適應社會,更好的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
作為本科導師,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就要注重學生獨特人格的塑造,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二)協助選課
學生的知識結構是有局限性的,如果完全依賴學生個人進行選課,往往導致選課結果的錯漏。本科導師與學生接觸密切,大致了解每位學生的特點,同時又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了解整個專業的課程體系,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專業化的建議,使得每位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特點、興趣,接受個性化的培養。本科導師制模式可以有效避免人才培養的大水漫灌,取而代之的是精準培養,每位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都有自己的優勢,都能滿足社會不同領域的需求,同時能夠在自己的領域不斷創新。
(三)舉行專業知識沙龍
“輔導員管生活,教師管課堂”這是當前高校典型的教學管理模式,但在實際中很多學生在課下會發現很多問題或者對不同課程間的關系存在疑問,這時候輔導員或任課教師很難去回答,久而久之,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在降低,學生的求知欲也在降低,因此本科導師要幫助學生解決課下的疑難,讓學生在課下也能不斷思考、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
本科導師可以在學生間定期舉行專業知識沙龍,導師與學生共同討論交流,拓寬學生的視野,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讓學生有更多的思路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在進行專業知識沙龍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敢于說“不”、敢于挑戰權威,讓學生擁有懷疑一切的能力。學生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需要的不是死記理論,而是學會分析所處環境,創造性的將理論與實踐結合,這一切都需要學生具有批判性、創新性思維,這些都應該讓學生在專業知識沙龍中得到鍛煉。
(四)交流分享專業前沿熱點
學生需要解決的既有老問題、也有新問題,學生需要掌握經典方法的同時,注意抓取前沿熱點理論,與自己已有的方法論結合,解決更多、更繁雜的問題。本科導師最大的優勢就在于可以和學生密切接觸,可以將更多、更前沿的理論及時傳遞給學生,幫助學生成長。因此,本科導師需要不定期舉行專業前沿熱點交流分享會,讓更多的學生接觸前沿、理解前沿、應用前沿。
三、結束語
在“雙創”教育的大背景下,傳統的教學管理模式已經不適應當前社會需要,本科導師制與傳統管理模式結合成為大勢所趨,不僅能夠高效的管理學生,順利完成知識傳授,還能融合理論與實踐,有效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社會提供更加個性化、專業化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慧,張豐正,何勝東.高校本科導師制教改探究與實施——以西南醫科大學針灸學專業為例[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8(11):64-65.
[2]周文超.高校本科導師制的實施——以安康學院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8,4(22):164+166.
[3]楊慶偉.牛津大學本科導師制及其對我國高校實施本科導師制的啟示[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6):160-161.
[4]劉淑強,吳改紅.本科導師制培養創新人才的實踐與探索——以太原理工大學紡織服裝工程專業為例[J].輕紡工業與技術,2018,47(06):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