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麗文
摘要:近幾十年,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鋼琴教育行業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具體的說,人們對藝術的重視程度逐日提升,很多學生學習鋼琴并將其視作未來的職業。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雖然我國在鋼琴教學方面已經有了較好的發展,但從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需要教師進行細致的分析。尤其是在互聯網+背景下,如何保證普通高校鋼琴教學的發展,這需要相關人士對其進行研究。據此,本文對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希望能夠對現實有所裨益。
關鍵詞:互聯網;普通高校;鋼琴教學
對于普通高校鋼琴教學來說,對其教學質量的理解與判定,主要取決于其基本的教學效果。如果教師通過鋼琴教學能夠促進學生的持續進步,那么就可以看做是具備教學質量,反之則是缺乏教學質量。在互聯網+背景下,具備教學質量的鋼琴教學過程,能夠為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打下基礎,同時加深學生對鋼琴藝術的理解程度,提升其審美能力,陶冶其思想情操,提升其思想境界。而只有基于互聯網+背景開展鋼琴教學,才能夠更好的達到這一目的,在保證學生學習效率的基礎上,促進普通高校鋼琴教學的發展。
一、高校鋼琴教學的簡要概述
我國普通高校鋼琴教學已經具備了較為豐富的經驗,而為了在現實情況下對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滿足,高校鋼琴教學主要分為兩種模式,學生可以在必修課與選修課之間對其進行選擇。在一般的情況下,只有音樂專業的學生才會以鋼琴教學為必修課,教師所傳授的主要是必備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可以說,這種教學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和規范性,主要目的是為了對學生的專業知識進行培養,進而提升他們的音樂素養和演奏水平。而選修課的選擇對象則可以是高校的任何學生,其往往會以公共課的形式開展,學生可以完全根據自身的喜好選擇是否上課,其目的在于對學生的音樂興趣進行激發。
二、互聯網+背景下普通高校鋼琴教學的發展措施
(一)教師及時找出教學問題
在互聯網+背景環境下,高校鋼琴教師如果不能夠及時的找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那么也就無法更好的達到最終目的。在互聯網+背景環境下,對于我國高校階段的鋼琴教學來說,其普遍存在幾種不同的極端現象。一些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卻忽視了學生的藝術思維。還有一些教師過于重視學生對鋼琴的彈奏,忽視其藝術性,導致學生的鋼琴基礎較為薄弱。無論是哪一種現象,都將直接影響學生對鋼琴知識的掌握,即便能夠較好的彈奏,也不能夠理解鋼琴藝術的內涵,長此以往,其對鋼琴的學習只限于形式上,而其真正的能力卻根本沒能夠得到提升。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必須要針對現有教學的不足,合理開展鋼琴教學[1]。
互聯網+背景為高校的鋼琴教學提供了資源,教師完全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利用互聯網資源優勢將其融入到傳統的鋼琴教學當中。如果能夠適當對適合學生目前鋼琴學習情況的信息化手段進行應用,無疑就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掌握鋼琴知識。例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鋼琴演奏欣賞、鋼琴史視頻講解等多樣化的手段,對學生進行生動、有趣的教學。
(二)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
在我國目前的高校鋼琴教師群體中,雖然大多數的教師都具備較好的素質,可以開展合理的教學,但也有部分教師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仍然以按部就班式的教育為主,既不能夠發現學生的興趣點,也不能夠理解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性,導致學生在實際情況下的積極性不高,不愿意學習鋼琴,難以參與到鋼琴學習活動中來[2]。歸結起來,教師的教學能力往往與其教學實踐水平成正比,如果教師具備較為豐富的教學經驗,同時能夠真正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那么就可以較好的保證鋼琴教學效果,如果教師自身素質不強,思想境界低下,那么也就無法達到教學效果。因此,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十分必要。
在互聯網+背景下,普通高校鋼琴教師必須要具備自主制作視頻資源的能力。除了掌握相關軟件的使用之外,教師更應該在選材、講解等步驟中下功夫。只有如此,才能夠創設出具備教學質量的鋼琴教學課堂[3]。
(三)通過互聯網加強鋼琴藝術交流
基于互聯網+背景下的普通高校鋼琴教學,需要重視鋼琴藝術交流。對于鋼琴演奏來說,很多教師都把它當成一種技術,其實不然,鋼琴演奏是一門藝術,對于具備藝術思想的人來說,即便其不會彈奏鋼琴,其也能夠較好的領悟鋼琴演演奏過程中的情感。所以,對于普通高校鋼琴教師來說,其在開展鋼琴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持續加強對鋼琴藝術交流的重視。如果能較好的注入這種教學元素,就可以較好的拓寬學生的眼界,讓學生在交流過程中有更多的認識和思考。
例如,高校鋼琴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搜集國外的鋼琴音樂,與我國的鋼琴音樂做對比,對于中西方的鋼琴藝術來說,雖然其底蘊不同,但是都具備較高的思想境界,所以,進行鋼琴藝術交流十分必要,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將優秀學生的鋼琴演奏過程上傳到網絡上,如此既能夠增強其自信心,也能夠提升中國普通高校學生的思想境界,有百利而無一害。另外,在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了具體的鋼琴藝術交流之后,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激活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音樂思維[4]。
(四)積極融入西方教學模式
基于互聯網+背景下的普通高校鋼琴教學過程,需要利用互聯網平臺積極融入西方教學模式。對于教師來說,其在開展教學之前,就必須要對藝術意識進行樹立。具體的說,對于我國而言,國內的鋼琴教學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了,但是西方鋼琴音樂在國內的發展時間還不長,實事求是的說,就連鋼琴這一樂器都屬于西方樂器,可見論到藝術境界與層次,國外音樂絲毫不遜色于國內音樂。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就必須要對西方的教學模式進行積極融入,將其與我國傳統鋼琴藝術進行融合,保證教學效率。
普通高校負責鋼琴教學的相關教師應該對西方音樂文化進行了解,同時,對學生的具體學習特點以及社會主流意識形態進行融合,對適合中國普通高校的鋼琴教學模式進行整理。在此基礎上,其還需要對中國本土的鋼琴作品進行創造,融合西方文化。當教師能夠做到將具有濃郁西方氣息的音樂作品融入到普通高校鋼琴教學內容中,那么就可以直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推動我國鋼琴教育在互聯網+背景下的發展。
(五)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反饋交流
對于高校鋼琴教師來說,其完全可以在現實情況下利用互聯網平臺,建立一個鋼琴教育網站,在該網站中對學生進行課后鋼琴教學,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通過鋼琴教育網站的建立,教師可以對優秀的鋼琴視頻進行分享,讓學生能夠了解鋼琴比賽信息。此外,學生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向教師進行提問,與同學分享學習心得等。通過對鋼琴教育網站進行建立,加強反饋交流,不但可以使學生更好地對鋼琴知識進行學習,還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與反饋互動,提升雙方的音樂鑒賞水平與藝術品位。
三、結論
綜上所述,對于我國高校階段的鋼琴教學來說,其普遍存在幾種不同的極端現象。一些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卻忽視了學生的藝術思維。還有一些教師過于重視學生對鋼琴的彈奏,忽視其藝術性,導致學生的鋼琴基礎較為薄弱。無論是哪一種現象,都將直接影響學生對鋼琴知識的掌握,即便能夠較好的彈奏,也不能夠理解鋼琴藝術的內涵,長此以往,其對鋼琴的學習只限于形式上,而其真正的能力卻根本沒能夠得到提升。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必須要針對現有教學的不足,合理開展鋼琴教學。當教師能夠做到將具有濃郁西方氣息的音樂作品融入到普通高校鋼琴教學內容中,那么就可以直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推動我國鋼琴教育在互聯網+背景下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涂蓓,王衍婷.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鋼琴教學的發展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5 (36):163-164.
[2]苑韻,徐暢.論互聯網+背景下普通高校鋼琴教學的發展[J].大眾文藝,2017,4 (10):256.
[3]閆志偉.“互聯網+”時代院校鋼琴教學的改革方向探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7.
[4]湯澄.互聯網思維在高校音教專業鋼琴教學中的運用[D].揚州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