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飛躍
摘 要:雖然近些年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推行,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越來越重視學生能力的發展,重視學生的核心素養,但是受到傳統應試教育影響較深,人們對于數學、語文等內容的學習更加重視,這就導致一些其他科目被忽視,比如政治課。大多數學生在學習政治課的時候認為只需要將書中的內容記下來就可以了,但是對于其中所蘊含的含義卻不夠理解,雖然這樣的學習方法也能夠在考試中取得一定的成績,但是對于學生能力的發展、核心素養的養成都有一定的影響。
關鍵詞:中學政治課;核心素養;培養途徑
一、政治課堂教學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學生理論素養
在政治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知道,政治本身是一門具有較強理論性的課程,并且其內容是與國家的政策以及發展緊密相連的。在中學階段進行系統的政治課程的學習,能夠讓學生對于我國新時期的社會發展有一定的了解,能夠深入地理解自己與他人、社會的關系,掌握其中的基本內涵,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的生活相聯系,提高學生的理論素養。同時,系統的學習能夠讓學生對于道德、心理、法律和國情等內容進行全面的了解,能夠讓學生有興趣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能夠通過一些社會現象與案例分析,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加深對于所學內容的印象。
2.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在政治課的教學中,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能夠讓學生的認知能力得到不斷提升,通過對心理、法律的學習,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水平。政治課的教學過程中,就是向學生教授這些內容,讓學生能夠在理論知識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自己判斷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這也是政治課對于學生的積極作用。
3.有利于激發學生創新能力
無論是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還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創新都是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我國當前的發展水平離不開一代又一代人的創新實踐,我們也正是在創新中不斷地提升我國的綜合國力。對于社會發展來說,創新能力就是知識與技術的創新,才能推動社會不斷發展。創新不是盲目進行的,是有一定的理論基礎作為支撐的,政治課程的教學正是要教會學生這些理論內容。在政治課程中,只有讓學生真正對于其中的知識原理有了深入的了解與把握,才能有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養成,是學生提高創新能力的重要保障。
二、中學政治課堂教學與核心素養的培養
1.要想做好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工作,政治教學是其重要的基礎
政治不僅是向學生傳播道德、心理等重要的思想觀點,提高學生道德品質的一門課程,更是學生進行系統的學習,加強自身道德修養,提高社會參與能力的一門重要的課程。除此之外,它更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使學生真正認識到自身與他人、社會之間的關系,能夠進行有效的自我管理的活動。政治課堂教學能夠
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并且提高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
能力。
2.對于學生來說,政治教學的內容與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與發展之間是協調統一的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以及在進入社會之后的發展中必須具備的一項能力。相關文件針對核心素養的內容有明確的解釋,在政治教學的過程中將其分為幾大模塊:經濟與社會的教學重點是針對學生的生活能力以及實踐能力進行培訓,使學生在生活中能夠成為愛護環境、重視創新的公民;在學習政治與法制的內容中,主要是提高學生對于我國法律的認識以及認同,強化學生的法律意識,使其能夠有正確的思想認識,能夠堅定自己的立場,自覺地遵守法律法規等。
3.在政治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結合實踐課來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政治教學的知識與核心素養是緊密聯系的,豐富的學科知識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并且學科素養是隨著學生的學科知識不斷累積而逐漸增加的。因此,加強學生的實踐學習,可以促使學生將學科知識與生活實踐之間不斷轉化,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掌握能力,有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
三、在政治課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途徑
1.提高教師的政治素質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也是學生學習過程的引導者,教師的素養對于學生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在政治教學中,它不僅是對學生進行政治理論的教學,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更是對于學生意識的培養,使學生能夠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堅定社會主義信念。政治教學不僅對于學生的個人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更有利于社會的發展。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養,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深入了解當前的國家政策,并且能夠將這些內容融合到教學過程中,只有教師政治素質提高,才能夠促進學生素養的提高,才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正確地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樹立起完善的價值觀念等內容。
2.提高政治教師的專業素質
要想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政治核心素養,就需要教師具有專業的學科知識、較高的學科素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能夠及時轉變固有的教學理念,能夠結合時代的發展進行研究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政治性,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完善教學思路;教師還要重視自身文化素質的提升,要對學科知識有一個系統的、全面的掌握,能夠充分利用教材,并且規范自己的教學用語,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遇見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地發揮時事的作用,通過分析時事政治,讓學生對于社會的發展狀態與方向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3.政治課堂教學模式的轉變
在進行政治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更加重視對于學生道德素養的培養,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與時俱進,不斷地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首先,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能夠堅持以學生為本,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以及不同的個性,善于發現學生的長處,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針對不同學生開展針對性的教學,并且對于學生的評價要更加的客觀、全面。其次,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培養,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帶領學生學習一些典型人物的事跡,在學習的過程中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樹立正確的學習榜樣,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生活中將其作為自己的精神目標,在行動上進行落實。最后,教師還要重視學生人格的培養,重視學生的心理需求,能夠真正關心學生,與學生建立起和諧的關系;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不同想法與意見,重視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自信,使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獲得能力的提升。
4.指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
(1)參與模擬政協活動
這一活動對于學生的要求就是能夠針對當前的社會問題來研究出其背后反映的社會現實,然后有效地解決這些存在的問
題,這一實踐活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責任感,提高學生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學生社會價值觀的學習,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在參與這項實踐活動的過程中,首先需要針對學生對于政協知識的了解情況進行調查,針對學生對于政協基本知識的了解較少的情況,教師可以邀請政協委員開展教學講座,使學生深入了解政協的基本知識。其次就是指導學生開展有效的社會實踐活動。充分利用假期的時間,學生可以進入各個街道、社區等,了解人們當前的生活狀態。學生的思想方式不同,對于社會問題也有不同的關注程度,有的學生關注的是交通的問題,有的學生關注的是創業問題等等,這些問題都展示出了學生的心理特點與個人獨特的智慧。最后,模擬政協活動,使學生真正認識到我國制度優越性以及民主性。
(2)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活動
社會調查活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強化學生的社會意識。在進行調查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發現一些社會存在的普遍問題,比如當前浪費嚴重的問題,在當前社會人們過于追求物質的享受,造成了大量的資源的浪費,我國勤儉節約等美德被忽視,造成了不良的社會現象。因此學生就可以針對這一問題深入到父母所在的單位進行調查,了解單位整體的結構以及生產的流程,學會分析制約其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在進行調查的過程中,學生也能夠感受到父母工作的不容易,使學生能夠更加理解父母,幫助學生轉變消費觀念,有助于學生樹立保護環境、勤儉節約的觀念。在進行社會調查活動之后,教師要定期舉行交流會,學生從不同的方面與角度針對當前的社會現象進行分析交流,使學生之間的資源相互融合,有效地增加了學生的知識儲備,使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掌握了學習的方法,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能力。
5.學生自身的轉變
要想加強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僅需要教師方面的轉變,更需要學生自身的轉變,提高學習能力,與教師之間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促進核心素養的不斷提升。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要改變過去的學習方式,不能只聽教師的講解,而是要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地去思考學習。學生不能過于依賴教師,而是要進行自身的嘗試,是否能夠全面理解掌握問題,并且能夠有自己的解決思路,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更好地解決問題。如果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忽視了自我思考,那么就會導致思維方式固化,并且學習效果也不夠好,影響自身能力的提升。學生要重視政治學習的重要性,要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適合自身發展的學習方式,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主動地與教師或者是其他同學進行交流,能夠不斷地增加自身的知識儲備,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明確的是,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不是一個短時間內就能完成的工作,而是需要各學科之間的不斷協調與合作,對于學生進行長期的教育才能夠實現的。在政治教學中,教師要發揮自身學科的重要性,應該努力地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質,提高教學內容的實效性,能夠在教學內容與方式上做好創新的工作,不斷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能夠聯系實際,將自己所學到的理論知識落實到行動中,提高自身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張興貴.淺談初中思想政治課素質教育的實施[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5(2).
[2]扈海玉.中學思想政治課滲透環保教育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