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霞
摘 要: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能夠使學生學習激情盎然、信心倍增,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
關鍵詞:創設;有效教學;教學情境;激活
情境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典型的教學情境,以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把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結合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如何創設有效情境,使化學課堂“動”起來?本人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認為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創設愉悅情境,讓學生“愛”化學
一堂課的導入,為學生創設最佳的教學情境,對于激發興趣,啟動其思維顯得非常重要。為此,我經常利用講故事、猜謎語、小組競賽、播放視頻、歌曲等方式,創設愉悅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己愛上化學。如,在學習“我們周圍的空氣”這一節時,我先為學生播放了騰格爾的一首歌曲《天堂》:“藍藍的天空,潔白的羊群……”并且在大屏幕上展示高原上藍天碧云的美景。在學生觀賞美景,聆聽音樂的同時,教師趁機引出“每天我們都可以看到天空,隨時與天空的成員——空氣接觸,那么你知道空氣的成分是什么嗎?”在愉悅的情境中讓學生很輕松地進入課堂。在講授“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質”這一節時,我先給他們講了一個意大利屠狗洞的故事,讓同學們邊聽故事邊思考:為什么進入山洞的人安然無恙,狗卻倒地身亡?讓他們當一回福爾摩斯,體會到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的性質,從而走進課堂——二氧化碳的學習。
二、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體味”化學
化學知識源于生活,并最終服務于生活。化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生活中感悟、理解和利用化學,體會到化學就在身邊,感受化學的美妙,領悟化學的無窮魅力。在探究微觀粒子分子的特征時,不妨讓學生走出校園,在生活中觀察思考:(1)為什么墻內開花墻外香?(2)為什么濕衣服在陽光下更容易晾干?(3)為什么要在鐵軌和水泥路面上留縫隙?(4)為什么糖塊加入水中,總體積反而變小?(5)為什么雨過天晴路面上的水漬會慢慢消失,我們卻看不到?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在思考、探究、交流中自然歸納出分子的基本特征:(1)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2)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3)分子間有間隔,溫度升高,間隔變大。
三、創設口訣和諧音情境,讓學生“記”化學
化學知識點比較分散、繁多,記起來很是枯燥乏味。本人經過查閱資料及知識積累,在課堂上創設口訣和諧音情境,把多個知識點總結為口訣和諧音,讓學生很輕松就能記住這些化學知識,并且增強了化學學習的趣味性。在學習“元素”這一節時,對于地殼中含量排在前四位的氧,硅,鋁,鐵這四種元素,我編為“洋鬼子扛著鋁和鐵”,學生在輕松一笑中記住了它們含量的排列。學習“氧氣的實驗室制法”高錳酸鉀法制氧時,取“茶莊定點收利息”的諧音,讓學生理解每一個字的含義,從而掌握了“查、裝、定、點、收、離、熄”這七個步驟的正確順序。
四、創設實驗情境,讓學生“做”化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許多正確結論,重大科研成果都是在做實驗、觀察實驗、分析實驗的過程中得出來的。所以在化學學習中,實驗探究是學生學習化學的有效途徑。在教學中,本人盡可能地創設實驗教學情境,在演示實驗中讓學生大膽參與操作,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在學生實驗中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自主探究,寫出實驗報告,分享實驗心得,讓他們在有趣的實驗操作中揭示化學反應的實質;在課外小實驗中,啟迪學生,拓展其思維,培養其大膽創新的思想。實驗教學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課堂“動”了起來,從而也讓課堂效率提高了很多。
五、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研”化學
有效的問題情境應是聯系實際,注重實用和實效性。教學中,教師應該深入地分析教材,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鼓勵學生自己尋找問題解決的途徑和方法,鼓勵學生在原問題的基礎上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極大發揮,使新課標理念得以有效地落實。例如,教學“氧氣的實驗室制法”時,教師先展示一瓶制好的氧氣,用一根帶火星的木條檢驗,學生發現木條復燃了,說明氣體是氧氣,然后老師提出問題:“氧氣在實驗室是怎么制取出來的?”引出課題。在介紹過氧化氫法制取氧氣的實驗時,教師先在小試管中倒入少量5%的過氧化
氫溶液,讓他們觀察,發現只有少量氣體產生,然后加入少許二氧化錳,再觀察,學生發現反應劇烈,有大量氣體產生。在此老師創設問題情境:“二氧化錳的加入為什么使反應加快?它與過氧化氫反應了嗎?”學生通過討論,提出不同的猜想。當反應結束后,再加過氧化氫,發現反應又一次發生。學生在思考問題的同時用實驗進一步探究驗證,不但認識了過氧化氫法制取氧氣,而且還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催化劑的概念和特點。
總之,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化學課堂,進而產生成功的體驗和信心,可以使枯燥的知識傳承呈現得靈動而鮮活。從而達到激活化學課堂,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崔艷蘭.創設有效情境,激活化學課堂[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6(12).
[2]鄧曉鴻.論新課改下初中化學課堂有效情境的創設[J].教師,2013(10):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