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瑾
摘 要:初中階段是學生身心發育的重要階段,班級是學生成長的主陣地,班主任則是班級管理的組織者、引導者。針對現代初中生的特點,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需要結合學生發展需求與心理特點,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進行正確引導,促進初中學生全面、健康
發展。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有效途徑;探究
初中生最大的特點在于思維活躍、求知欲強,并且對生活與學習充滿激情,但同時心智相對不成熟,社會閱歷和實踐經驗少,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控能力較差,興趣愛好也不穩定,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班主任只有建立平等和諧而融洽的師生關系,促進班級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有效維護初中生的自尊心,為創建和諧班級而做出努力;充分發揮初中班主任自身榜樣的作用,提升班級學生的整體素質水平,才能抓好班級管理工作。
一、建立平等和諧而融洽的師生關系,促進班級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是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能夠持續、有效進行的前提保障。初中生具有明顯的青春期特征,對身邊的事物尤為敏感,崇尚人人平等。所以,班主任在對班級進行管理時,應當與學生建立平等的關系,以朋友或平等的身份走近學生,取得學生的信任,與學生構建一種和諧融洽的關系。這就要求班主任在管理班級時,無論面對成績優異、聽話乖巧的學生,還是對待有問題的學生,都能夠給予他們充分的尊重,學會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站在學生的思維角度來理解學生的行為,從而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引導。班主任要走下講臺,走進學生的生活,在生活中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掌握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可通過與學生聊天、交流的方式,引導學生說出學習、生活上的困惑,并耐心地對其進行引導,在進一步增進師生關系的同時,幫助學生解決困惑,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與此同時,教師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應積極引導學生站在同學或是班主任的角度看問題,引發思考,促進師生間的相互了解,使班級管理工作能夠更好地開展。
二、有效維護初中生的自尊心,為創建和諧班級而做出努力
無論是小學、初中還是高中,大部分的班主任都喜歡成績優異且遵守紀律的學生,但在一個班級中,并不是所有學生都是班主任所期待的成績優異且遵守紀律的學生。并且,即使再優秀的學生也會有犯錯誤的時候。所以,一些班主任對待表現不好或犯錯誤的學生,心里會非常著急,采取直接批評的方式批評學生。這種方式很容易導致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在初中班級管理中,常常會出現學生頂撞老師的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自尊心受到傷害后做出的自我保護反應。所以,在班級管理中,維護學生的自尊心是維持良好師生關系的重要手段,更是提升班級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而要想學生的自尊心得到良好的維護,班主任在面對不得不批評學生的情況時,需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班主任可以通過私下交談、溝通的方式指出學生的問題,盡量避免在全班同學面前對其進行批評,以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其次,即使批評學生,也要善于挖掘學生的優點,采用先表揚后批評的方式,使學生更容易接受批評;最后,切不可讓犯錯誤的學生在全班同學面前檢討。例如,當班級中有學生經常不交作業、上課睡覺、不聽課時,教師應該私下單獨找這些學生談話,并以朋友的方式了解其出現這些行為的原因,在明確原因后,再對學生進行耐心勸誡。或者當班級中兩位學生發生矛盾時,班主任應該讓這兩位同學做出檢討,當其中一位同學能夠規范自己的行為時,應適當給予其鼓勵和表揚。這樣的方式,能夠充分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從而維護班級
和諧。
三、充分發揮初中班主任自身榜樣的作用,提升班級學生的整體素質水平
受學生生活環境、家庭環境以及遺傳等因素的影響,每一位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都有所差異,這就形成了學生的個體化差異。面對初中生心智尚未發展成熟,同時又存在普遍差異的情況,班主任應做好班級管理工作,提升學生整體素質水平,是一個極具難度又亟待解決的問題。面對這個難題時,班主任可以發揮榜樣的作用,借助榜樣的力量規范整體學生的行為,從而構建積極向上、和諧融洽的班級氛圍。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求學生做到某一件事情時,自身也要做到,才能為學生樹立榜樣。如果班主任要求學生做的事情自己卻沒有達到標準,學生就會對這一要求存在懷疑,也不會主動按要求去執行。所以,要求學生按某一標準執行時,教師首先要為學生樹立榜樣,才能獲得學生的認可,使學生在榜樣的作用下按照要求規范自己。例如,為了提升學生的英語成績,班主任要求學生每天早上提前10分鐘到教室背單詞,那么班主任也應該提前10分鐘到教室輔助學生學習。
初中班級管理是一項復雜且煩瑣的工作,但同時也是一門藝術,初中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過程中,需要結合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將班級管理工作與學生的實際需求融合起來,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并充分發揮自身榜樣的作用,從而提升班級管理水平,提升學生整體素質水平。
參考文獻:
孫凱.基于初中班主任提高班級管理方法探究[J].黑龍江教育,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