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梅
摘 要:數字化資源是指網絡中的多元化資源,幾乎囊括了人們所需要的各類知識。以數字化資源補充小學英語課程內容,可以極大地豐富小學生的語文學習途徑,擴充小學生的知識儲備量,為培養小學生的文化修養做好完善的知識準備。從合理開發微課資源,適度引入電子書閱讀資料,積極引入文化背景知識三個角度分析數字化資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數字化資源;應用策略
常規的小學語文教學是以教材內容為最主要依據的,將語文教材作為傳播語文知識的唯一載體。然而,語文教育是小學生學習、應用母語的學習過程,學生在生活中所展開的聽、說、讀、寫活動都屬于語文應用活動,但語文教材是難以囊括這些內容的。因此,新課改重新規定了語文教材的教學地位,認為語文教材是小學語文教學最基本的依據,但是并不唯一,認為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宏觀分析小學生的學習需求與語文課程的教學任務,開發與利用有利于實現教學目標的一切資源。數字化資源包羅萬象,不受時空限制,能夠有效補充教材內容,豐富小學生的知識儲備,成為小學語文教材內容的重要補充。
一、合理開發微課資源
微課資源是指微視頻、教學課件、教學反思、學科練習等碎片化的網絡資源,一般是小學語文教師為了重點講解1~2個知識點展開的微課設計,便于小學生突破語文學習難題,教給小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優化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內容。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合理開發微課資源,通過微課組織學生探究,便于小學生隨時利用微課資源學習語文知識,以微課資源解釋重點內容,幫助小學生順利攻克學習難題。
就如在《郵票齒孔的故事》一課中,我便利用計算機收集了與本課有關的微課資源,認真觀看了這些微課程的內容講解與知識分布,從中篩選出了最符合本班學情的微視頻。這個微視頻以《郵票齒孔的故事》這篇課文朗讀入手,介紹了本課的生字詞,解析了課文內容與篇章布局,便于小學生及時掌握本課生字詞,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然后,筆者便向小學生發送了視頻鏈接,希望小學生可以在課前主動利用微視頻預習新課,訓練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除了讓小學生利用微課資源學習語文知識之外,我也會借助微課資源了解其他教師的教學設計理念,通過教學實錄分析每一個教學設計的優勢與不足,整合有效經驗,將其批判性地應用到本班教學實踐之中。
二、適度引入電子書閱讀資料
閱讀是語文學科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小學生所形成的閱讀能力與閱讀習慣直接影響著他們獲取信息與汲取知識的學習能力,對小學生的未來發展影響重大。但是,僅僅靠課文閱讀來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以合理的課外閱讀為補充,豐富小學生的閱讀經驗,使其在大量的閱讀實踐中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形成良好的閱讀思維。現在,網絡中已經有充足的電子書,便于小學生及時閱讀,培養小學生的閱讀習慣。
為了豐富小學生的閱讀素材,筆者會提前與學生家長溝通,希望他們可以支持自己的孩子通過電子書獲取文學知識。比如,本班大多數小學生都很喜歡童話、神話等故事情節性較強的文本,而且喜歡有一定想象空間與新奇度的書籍,所以筆者便為學生推薦了《愛麗絲夢游仙境》和《湯姆·索亞歷險記》,希望小學生可以利用各類電子書軟件及時下載書籍,方便觀看。大多數電子書軟件都有自動記錄閱讀進度的功能,便于小學生隨時翻閱,完成連貫的課外閱讀任務。當然,學生家長也應起到監督作用,為學生篩選電子書閱讀對象,避免學生受到不良書籍的負面侵蝕。
三、積極引入文化背景知識
文化背景知識是小學生們準確理解課文內容與文本大意的知識載體,尤其是在古詩詞學習,以及與地域發展有關的課文閱讀中,小學生需要有足夠的文化知識儲備才能全面理解課文內容。而要想讓小學生突破地域、時間限制,通過直觀畫面與充足的文字資料了解相應的風土人情與文化特征,還需教師教給小學生通過搜索引擎調查學習資料的方式方法,通過數字化資源積累文化背景知識。
在《獨坐敬亭山》《望洞庭》《憶江南》一課教學中,筆者鼓勵小學生自主調查這三首古詩的寫作背景與詩人的成長經歷,希望可以借此幫助小學生準確理解這三首古詩的意境與思想,總結出每首詩所表達的主旨與詩人感情,消除古詩語言、文化時代等因素可能造成的理解偏差。在課堂上,筆者鼓勵小學生主動展示自己的調查結果,借此引導小學生翻譯古詩內容,概括古詩大意。再如,在《黃河是怎樣變化的》一課中,筆者鼓勵本班學生通過網絡資源觀察以黃河為主題的記錄片,感受黃河的蓬勃氣勢,意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緊迫性。
總而言之,小學生的語文素養關系著他們在其他文化課程中的學習,也影響著小學生的生活質量,所以教師應該擴展小學生的學習范圍,合理開發網絡資源。但是,在以網絡資源補充語文知識時,教師必須要堅持適度、適量,保護小學生的用眼安全,否則將可能導致小學生患上近視、散光等眼部疾病。
參考文獻:
[1]尹西芳.淺談數字化工具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課外閱讀(中下),2012(12).
[2]譚可冶.數字化學習資源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