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霞
摘 要: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已不再適應時代的要求,不再能滿足教師以及學生的需要,轉化教學模式,追求高效課堂儼然已成為當下的熱點話題。何謂高效?高效無非是利用好僅有的時間,讓效果達到更好。針對小學語文來說,它是教育教學的基礎課程,對學生后期語文以及各個科目學習都具有基礎作用,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勢在必行,那么該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關鍵詞: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一、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優化師生關系
想要確保學生學習的高效,一個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是必要保證。只有營造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才能使學生以一種自由、放松的狀態投入學習。尤其是小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可以減少他們的抵觸心理,有利于他們興趣的激發以及培養。另外,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感性思維尤為強烈,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與學生的相處中要逐漸轉變自己的觀念,學會由知識的灌輸者轉變為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小學生不同于初中、高中生,他們的世界頗為簡單,我相信,當我們不再扮演教師的角色,而是以朋友的身份,俯下身來,和他們溝通,同他們交流,終究,他們會敞開心扉,接納我們。我始終認為,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決定教育成敗的關鍵所在,只有不斷拉近與小學生的關系,他們才能信任我們、喜歡我們,進而喜歡我們所教授的課程,學生有了興趣,學習自然會變得更加高效。
二、將小組學習落實到位
高效課堂的構建離不開學生之間的有效合作,學生通過結組,可以達到合作的目的,尤其是小學生,小組學習不僅可以讓他們的學習更加高效,而且有利于從小培養他們的合作以及互幫互助意識。在小組學習中,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得出答案,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傳統的教學模式都是老師在講,學生在聽,教師們是課堂的主體,學生的個性得不到展現,小組學習便是在逐漸轉化這種模式,通過小組學習,學生可以更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更多地參與進來,從而逐步轉變為課堂的主體,達到高效課堂的目的。
例如,我在教授四年級人教版上冊《爬山虎的腳》一課時,就采用了小組學習法。上課時,我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他們分別給自己的小組起好名字學生反響熱烈,起的名字五花八門。在完成小組分組之后,我便開始了正式授課。首先,我讓他們先朗讀一遍課文,然后帶領他們熟悉了不認識的生字,接著讓他們再默讀一遍課文之后討論下面幾個問題:(1)爬山虎腳的位置、顏色、形狀是怎樣的?(2)爬山虎是怎樣爬的,用了哪些動詞?(3)爬山虎的腳在生長過程中有什么變化?學生讀完后迫不及待地入了討論環節,就連平時很安靜的幾個同學都是一臉興奮,想要表達自己的觀點。討論了幾分鐘,我見學生逐漸安靜下來,就問他們:“同學們,誰能代表自己的小組回答老師的這幾個問題呢?”沒想到以往學生開始借低頭來躲避老師眼神的時刻,今天卻都變得異常活躍,爭先恐后地回答問題,看到學生在語文課上這么活躍,我自然是打心眼里高興,之后我讓他們挨個說了自己的想法,很明顯,小組的討論結果確實比個人的要完美,準確,最重要的是,他們對語文課有了興趣。隨后,我又讓他們模仿《爬山虎的腳》作者的觀察方式觀察一種植物,再把它具體寫出來。小組中出一篇最好的,讀給大家。話音剛落,他們便又陷入了興奮的討論中,全然不顧下課鈴聲已經響起……通過這次的小組學習,學生輕松愉快地學到了知識,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當今社會,科技信息不斷發展,帶給我們太多的便利,多媒體也不例外,尤其是身處教育行業,多媒體更是備受青睞。我們不用再絞盡腦汁地想怎么向學生描繪一種他們未曾見過的事物,不用再讓學生憑空想象某種鳥兒甜美的歌聲是什么樣的,都可以借助多媒體來解決。除此之外,多媒體還是一種激發學生興趣的“媒介”,它能夠化靜為動,把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成可以看到的東西。此外,由于小學生的認知尚未成熟,對外面的世界定是充滿了好奇與憧憬,教師們可以通過多媒體搭建起學生與外界的“橋梁”,用豐富多彩的多媒體課件打開他們的視野,激發他們的興趣。有了興趣,學生自然也就愿意學習。例如我在講人教版三年級課文《趙州橋》時,首先我就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一些世界聞名的大橋,它們建筑風格各異,一下就吸引了學生的興趣,接著我又帶他們認識了趙州橋,學生紛紛感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也迫不及待地想要更深層次地了解趙州橋,為我接下來的教學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
高效課堂已是一種趨勢,貫穿于各個階段的教育教學當中,而小學則是教育的基礎階段,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有責任也有義務,把構建高效課堂作為自己的追求,并為之努力,我也相信,只要敢于突破,敢于實踐,我們都可以做到。
參考文獻:
[1]林平.小學語文核心素養課堂的實踐思考[J].新課程(上),2018(7).
[2]魏松.實施多元化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思考[J].新課程(小學),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