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鵬
摘 要: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對于學生來說身體是學生好好學習的基礎,只有擁有強健的身體學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學習。體育是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體育;終身體育意識;培養框架
小學階段是小學生體育教育最重要的階段。學校體育教育是終身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在學校學習體育知識、技能、技術的同時,更需要培養學生最基本的吃苦耐勞、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加強學校對學生的體育興趣、體育能力、體育意識的培養,使學生養成自覺鍛煉、科學鍛煉的好習慣。
一、培養快樂終身體育意識的實際意義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寓教于樂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能夠發現課堂教學的興趣點,從而更高效、更快樂地進行體育學習。傳統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大都集中在自由活動環節,通過“教”與“玩”結合的方式,學生對整個體育教學過程都會感興趣,從而讓小學生深入了解終身體育價值所在。
(二)增強學生的課堂的實踐性
體育課程的教學本身就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通過“教”與“玩”結合的教學方式,讓現階段的體育課堂教學更加具有活力,包括學生的實踐內容、實踐方式、實踐途徑會更加多樣化。
(三)激發活力,培養自我鍛煉的能力
“體育與健康”新課標提出:“學生能夠掌握體育與健康的基本知識和運動技能,學會學習體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終身鍛煉的意識和習慣,選擇自己喜愛的體育項目,體驗鍛煉身體的樂趣。
二、小學體育中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策略
(一)加強教師的體育意識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存在很多學校雖然有體育課程,但是在對于體育課程的實施上卻無法發揮體育課的作用,很多老師基本上都是遵循上課集合、下課解散的基本上課模式,使得學生無法在體育課堂中得到真正的鍛煉,這樣的體育教學不僅沒有教給學生相應的體育知識,而且使學生失去了體育鍛煉的樂趣。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要先從教師抓起,加強教師的體育意識,讓體育教師認識到體育在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學校合理地監督教師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二)加強學生體育學習的參與度
1.培養合作意識和學習能力
學生只有具備一定的合作意識,才愿意和其他人(教師或是同學)交流,才能為實現互動性教學提供可能,因此學生要主動培養自己的合作意識,嘗試和別人一起合作完成體育活動;其次,良好的學習能力可以保障互動性教學的順利進行,因此學生也要有意識地養成觀察和模仿的習慣,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
2.嘗試回應教師的互動
一部分學生因為性格內向,即使喜歡運動,面對教師的互動也不敢回應。這類學生往往具有一定程度的自閉心理,不敢也不愿與他人交流。為與教師進行良好的互動,實現互動式教學,這類學生要努力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嘗試去回應教師的互動,這不僅是對教師的尊重,還是對自己學習的負責。
3.認識到體育學習的重要性
一部分學生因為沒有意識到體育學習的重要性,所以只是把體育課當成了休閑課,有些學生甚至打著學習文化課的旗號,把體育課當成了自習課,對教師的互動置之不理,導致課堂互動效果很差。為實現互動式教學,這類學生要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
(三)增加體育項目,使學生愛上體育
體育項目少基本上成為影響現階段小學生學習體育激情的因素。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主動地和學生交流,深入了解學生平時比較喜歡的體育項目,根據學生的喜好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參加相關的體育活動,加以鍛煉。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參與體育運動,既能使學生在鍛煉過程中愛上體育,也能促進學生對體育鍛煉感興趣,帶著興趣更容易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同時教師要多為學生設置一些體育項目,這樣學生就會更容易找出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使得學生在興趣的帶領下愛上體育,在體育鍛煉中培養終身體育意識。
(四)聯系生活,讓學生意識到運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生活是學習的基本來源,要讓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就要讓學生意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這樣學生才會主動鍛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聯系生活實際,給學生講一些關于體育人物的小故事,通過故事告訴學生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而體育鍛煉是保證身體強健的有效方式。教師要聯系生活,讓學生意識到體育鍛煉和自身的健康至關重要,由身邊的事情引起學生重視,引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
(五)情景化教學模式展示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
情景化教學模式的特點是通過創設生活化教學場景增強教學效果,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擺脫了“無場景式”的學習方式,學習效率也大大提升。例如在學習太極拳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創設這樣的教學場景——一位老者在云霧繚繞的山巔打太極拳,讓學生感受活到老學到老的那種激情。此教學場景可以通過視頻軟件將其剪輯到現成的太極拳教學視頻中。然后再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此教學視頻,從而增強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劉明.論小學體育中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J].青春歲月,2012(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