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琳
摘要:伴隨著供給側改革與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金融機構的服務體系也得到不斷地完善,農村金融機構雖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只能適應傳統的農村金融體系,在新型農村的背景下,農村金融機構面臨著新的挑戰和難題,如何建立能夠適應新型農村市場需求并且可以得到可持續發展的多元化農村金融機構,本文通過對農村金融發展現狀和農村市場新的需求進行分析,為農村金融機構的創新改革出謀劃策。
關鍵詞: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可持續發展
一、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發展現狀
(一)社會效益低
農村金融機構主要還是以農村信用社為主,與大型商業銀行相比,無論是經濟實力、金融服務還是金融產品水平都遠遠不足,這就決定了農村金融機構職能范圍,限制了農村地區金融供給,農村金融機構為了經濟效益增長難免會進行轉型,從農業金融機構逐漸向農商行轉變,為了擴大經營慢慢地脫離農村向城鎮發展,使農村金融發展難以協調。
(二)貸款利率差異明顯
貸款是各大小銀行和信貸公司的主要盈利途徑,但在農村金融機構中,由于貸款金額少、貸款人數少、農村居民法律意識薄弱、信譽低下等一系列問題,農村金融機構在貸款利率上遠遠高于其他商業銀行,從而來維持自身的發展和經營,經過統計農村信用社以及村鎮銀行在貸款利率上高出商業銀行60%左右,貸款成本巨大造成農村居民更難以接受信貸服務,長此以來造成了農村金融發展的惡性循環,貸款人越來越少,利率越來越高,這對農村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巨大阻礙。同時還面臨著信貸的高風險,貸款對象的收入不穩定,信用水平較低,又不能提供有效的擔保品,使得金融機構的信貸風險加大。再加上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較低,專業知識缺乏,業務處理經驗不足,使其風險控制能力較弱。
(三)資金來源不足
充足的資金來源是金融機構開展各項業務活動的前提和基礎。由于受到經營環境、制度安排和自身信譽等因素的影響,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普遍存在資金來源不足的問題。首先,從經營環境上看,新型農村金融機構主要設立在經濟比較落后的鄉鎮和農村地區,農民收入增長緩慢是造成其資金來源不足的主要原因。其次,從制度安排上看,也受到一些限制。如村鎮銀行不得跨縣(市)吸收存款,農村資金互助社不得向非社員吸收存款,貸款公司不得吸收存款等規定,導致其后續發展資金嚴重不足。再次,從自身信譽看,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成立時間不長,客戶認同度低,農民存款還是偏好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等機構。這方面對村鎮銀行的影響尤為顯著。由于資金來源不足,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就會受到影響。
二、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發展路徑
(一)強化金融政策業務宣傳
農村居民對金融服務了解甚少,潛意識里認為農村金融機構就是進行儲蓄的機構,對提供的其他服務不聞不問,如股票債券的購買、期息信貸的辦理、保險業務等。因此,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若想擴大業務進行發展就需要加強對農村居民進行金融服務宣傳和推廣,使村民能夠了解和認識金融機構的職能和金融產品,增加農村居民對金融產品的使用。在宣傳推廣時,金融機構需要利用媒體的力量并向當地政府需求幫助,在媒介的影響和政府的干預下,增加農村金融機構的信譽度和可靠性,讓農村居民更容易接受金融產品。金融機構還需要深入農村,對農村經濟和村民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解,對農業企業進行考察,制度合理的金融計劃,在維護自身利益和尊重村民實際情況下推動農村金融機構的發展。
(二)完善農村征信制度
在農村金融環境里,因為農村居民對法律認識的參差不齊,在金融機構提供服務和金融產品時,難免會遇到一些違反金融條例和法律法規的事情,比如在對農村居民提供信貸服務時,出現借貸者違反合同規定逾期或延期還貸,導致信貸基金難以順利收回,造成金融機構的利益損失。這也是農村金融發展道路上的一項嚴峻的問題,金融機構不敢承擔風險貸款大額資金給農村居民,造成農村金融機構效益低下,業務匱乏。為了避免出現農村居民產生借而不還的心理,農村金融機構需要盡快完善農村征信制度,農村人口集中,人口基數小,在征信制度的建立上農村金融機構相比城市的大型商業銀行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在農村建立征信制度使農村金融機構有了法律保障,村民在進行信貸時會更加慎重,建設金融風險。
(三)促進金融業務服務創新
當前農村金融機構所提供的業務主要是傳統的存款業務、小額貸款等,金融服務內容單一,所以,農村金融機構要及時進行業務升級,產品創新,來增加自身的收益。在進行發展和創新時要站在農村居民的利益角度,結合村民的收入狀況和農村經濟的實際,制定合理的、具有可行性、能夠提高雙方利益的業務。遵循供給側改革“三去一降一補”的準則,在減低經營成本的同時增加盈利能力,樹立良好的信用形象,切實為農民著想,取得農民的信任和依賴,實現彼此之間的雙贏。如和其他金融機構開展融資合作,構建農業保險體系;利用以農戶未來勞動收入為抵押的貸款方式,或者提供以農村企業未來經營收入為抵押的貸款業務。此外還需要開通網絡服務,依靠互聯網構建農村金融網絡服務平臺,提供網上銀行等業務。
結語
新型農村的建設,為農村金融機構提供了無限的發展前景,農村金融機構應從農村經濟的實際情況出發,以增加自身效益和維護農民利益為前提,進行創新性的改革,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推動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杜妍.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發展路徑探析[J].全融經濟,2018(01)
[2]聶勇.中國新型農村金融的可持續發展探析[J].中國農學通報,2011(27)
[3]朱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可持續發展探析[J].時代經貿,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