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文海
摘要:奶源匱乏是越南乳業當前面臨的重大難題,造成此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越南奶牛畜牧業發展水平參差不齊。維持散養農戶的現狀,鼓勵企業大規模牧場的建設,這是決定越南奶牛畜牧業發展水平的關鍵。本文將通過介紹兩種畜牧模式的發展現狀,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并給出越南乳業可持續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奶牛農戶;企業大規模牧場;可持續發展
一、引言
近年,隨著越南乳業市場需求日益增加,乳業供需差距進一步擴大,如何解決奶牛畜牧業存在的問題變得十分迫切。養殖模式的選擇一直是國內專家爭論不休的話題,有的認為大型現代化牧場是越南乳業的發展趨勢,然而也有學者認為大型牧場給環境帶來許多負面影響,維持傳統的個體奶農戶是行業發展的關鍵所在。本文將根據兩種養殖模式的發展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給出針對性的政策建議,使兩種養殖模式能夠協同發展,實現高產、優質高效的牛奶生產,共同為越南乳業長期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二、越南奶牛畜牧業的現狀
(一)個體奶牛戶發展現狀
根據FAO的調查報告,2003年越南人均牛奶年消費量為8.5公斤,2010年是15公斤,到2017年已經達到20公斤,預計到2020年會上升到28公斤。然而,國內奶源產量卻遠低于市場需求,各家乳制品企業只能大量購買進口奶粉,以便滿足乳制品生產需求。
意識到國家奶業陷入奶源缺乏的困境,2000年,越南政府引進大量國外奶牛種牛以改善國內乳業供給現狀。從2001年至2010年,越南奶源產量從6.4萬噸增長到30萬噸,其中90.7%的奶源由小規模的奶牛農戶提供,只有9.3%來自規模20頭以上的牧場。在21世紀初期,越南政府比較重視個體奶牛戶的發展。
2008年,國家對乳業發展方向做出調整,提倡個體奶牛戶擴大養殖規模,從傳統、分散的小規模牧區向大規模集中化的牧場轉型。因此,在政府的支持之下,農戶的大規模牧場日益增多。根據國家統計局在越南14個重點奶牛養殖省市進行調查的結果顯示,越南共有1.7828萬個體奶牛戶,其中規模5頭以下的占36.7%;5至10頭的占35.5%;11至20頭的占19.1%;21至41頭的占5.6%;42至50頭的占2.2%;規模51頭以上的農戶只占0.9%。從2010年至今,國家在支持個體奶農戶發展的同時,也為企業的自建牧場創造良好的發展空間。
(二)企業自建牧場發展現狀
通過查閱相關的資料發現,2016年,國家奶牛總數為28.3萬頭,其中來自農戶牧場共有18萬多頭,而企業的規模牧場只有10.3萬頭。由此可見,農戶養殖的奶牛總量遠高于企業大規模牧場,個體奶牛戶仍然是奶源生產的主力。近幾年,越南奶業的迅速發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投資建設大規模牧場,如TH.Milk,Future milk , IDP, Vinamilk 等國內外企業。企業投資建設的牧場平均規模在1000頭奶牛,擁有先進的養殖及生產技術,管理體制也相當成熟。
VINAMILK公司是越南乳業的領先者,在2007年投資0.38億美元建設五家大規模牧場。5家牧場的奶牛存欄數在8818頭,年產量達到2.45萬噸牛奶。但目前牧場自身生產的原料奶未能滿足企業的生產需求,需要每天從奶牛農戶購買460噸奶源,這說明企業自建牧場僅能提供其奶源需求的13%。
2009年,越南另外一家乳制品企業TH.Milk開啟總值10.2億美元建設全國規模最大牧場的計劃。目前,TH.Milk自建牧場的牛奶加工廠使用以色列國最大乳制品集團Afimilk先進的生產技術,奶牛生產量可以達到20萬噸/年。
綜上所述,雖然散養農戶仍然是原料奶生產的主力,但企業自建的大牧場也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在不久的將來將成為散養奶牛戶強大的競爭對手。
三、規模牧場和散戶奶農的比較分析
(一)飼料供應方面
國內飼料生產出現了明顯的缺口,奶牛養殖業對進口飼料非常依賴。對于經濟條件有限的分散奶牛農戶,購買質量高且價格低的進口飼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難題。然而,企業自建牧場因擁有較好的經濟支撐且長期批量購買,能購買到性價比高而且質量得到保證的飼料。
(二)深耕程度方面
個體農戶明顯比規模牧場更為優越。因為牧區奶農戶承包的土地面積小,平均在0.67畝,只有少數農戶擁有大于1畝的牧區,因此奶牛農戶的種、養一體化養殖模式更有助于改良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防止作物倒伏,消滅雜草。而企業大規模牧場的牧區面積普遍在幾千畝,企業牧場依賴著進口飼料,不重視種養結合的養殖模式,不僅浪費飼草用地更是降低了土壤肥沃度。
(三)環境保護方面
根據FAO的統計,牧業平均每年排放的溫室氣體占全球工業氣體排放的18%。而且養殖業的廢渣不僅影響周圍居民的生活環境,而且還嚴重污染水資源,土地資源,導致養殖效果逐漸下降。農戶牧場可以創造穩定且利于環境保護的養殖系統,其通過生物氣處理系統變成植物和改善土質的肥料。對于企業大規模牧場來說,環境保護工作主要是如何利用水資源和處理廢渣。大規模牧場使用的水資源非常多,容易因為大量使用地面和地下水源導致區域缺水的情況。此外,國家對牧場的廢渣處理的相關政策還不夠完善,導致許多家企業忽略了建設廢渣處理系統,嚴重污染了周圍環境。
(四)安全生產方面
規模牧場和農戶散養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對于規模牧場,雖然擁有較為先進的養殖技術,但由于奶牛數量較大,奶牛擁有的單位空間有限,對防疫工作造成很大的限制,難以在病疫發生時做到有效控制。對于分散的奶農,由于養殖技術相對落后,加上奶牛養殖使用的飼料是自主采購,在飼料質量上難以得到保證,安全生產問題也因此發生;此外,農戶生產的奶源要經過收購商,乳品企業和多重交易,導致奶牛質量難以保證。
四、發展對策
(一)建立奶農協會組織或奶牛養殖合作社
目前,越南個體奶牛戶比較分散、養殖技術落后、飼料采購成本高、獲取市場信息的渠道有限,導致散養農戶在原料奶市場上的議價能力低,嚴重降低了農戶的競爭力。因此,鄉鎮政府要積極引導奶牛農戶橫向連接,合資共建奶農協會或奶牛養殖合作社。安排專業人員給個體農戶培訓養殖技術,并組織實行統一采購、統一銷售、統一技術等各項活動,從而降低飼料采購成本,提高農戶的養殖技術,實現降本增效。
(二)企業加強完善牧場建設
企業牧場擁有豐富的土地資源,如果合理利用能給企業創造更多的利益。企業應該利用自己的土地資源實現種、養、加一體化,即自己種植飼料、養殖奶牛和加工牛奶。種養穿插結合不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深耕程度,并且可以減少企業對進口飼料的依賴。
此外,企業應該加強對牛奶的質量把控,充分利用土地資源給奶牛創造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擴大奶牛的活動范圍,從而不僅在防疫工作上得到更好地把控,而且能大幅度提高原奶質量。
大規模牧場的廢渣量巨大,易造成土地資源、水資源污染等問題,從而阻礙了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為了解決環境污染和行業可持續發展之間的矛盾,企業應該完善牧場的建設,尤其是廢渣處理系統,從而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三)政府加大對乳業發展的支持力度
1. 調配土地資源政策
有限的牧區面積是奶牛農戶共同面臨的難題。目前規模小于5頭的個體奶牛戶雖然逐漸減少但仍然在國家奶牛養殖業中占比最大(占全國農戶的36.7%),而該模式的低效率生產是越南乳業可持續發展的重大阻礙。為了幫助個體奶牛戶擴大養殖規模,地方政府應該改進調配土地資源的政策,合理分配土地資源,讓土地資源得到最佳的利用。
2. 提供低息貸款政策
個體奶牛戶擴建牧區需要大量資金,銀行借款的高利息和復雜手續降低了農戶的貸款情緒,導致農民失去了更好的發展機會。因此,為了吸引更多的農戶到銀行貸款,政府可以在國有銀行的貸款政策中簡化貸款手續,降低利息等,從而讓散養奶牛的農戶能夠充更好發展。
3. 完善環保政策
政府部門應該提高污染物排放標準,樹立養殖戶環保意識,加大環保監督和執法力度等,使得散養農戶和企業牧場都要按政策實行,確保環保工作的順利實施。
結論
隨著牛奶市場的不斷擴大,越南乳業也迅速發展。然而,國內存在的兩種主要方式,即規模牧場和散戶奶農均有著各自的優劣勢之處,都有其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性。為了滿足市場需求,需要著力發展兩種乳業生產方式,而這需要政府以及養殖企業共同努力才能實現。散養農戶應當建立奶農協會組織或奶牛養殖合作社保障自身的發展;企業加強完善牧場建設,逐步解決規模養殖中存在的問題;政府應當加大對乳業發展的支持力度,促使國內乳業有更好發展環境。
參考文獻:
[1]黃德林,張存根.中國畜牧業政策對養奶牛農戶生產效用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04(03):265-268.
[2]崔寧,李孟鑫.奶牛牧場規模效益與最優規模研究[J].北方經濟,2013(02):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