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行
摘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為切實了解德州市鄉村振興對農村消費提振情況,特別是電商對農村消費影響,近日,德州市統計局開展了專題調研。
關鍵詞:農村電商;網絡購物;物流配送;互聯網
農村電商的經營主體范圍持續擴大,電子商務的經營主體已經從高學歷群體擴展至一般人群。
一、德州市電子商務市場現狀
調研顯示,農村電商平臺呈現多樣化趨勢,三分之二的從業受訪者利用第三方平臺(淘寶、天貓、京東等)開設網店,這些平臺具有針對個體經營者的培訓課程,簡單快速容易上手,方便開展經營。也有部分經營戶開設微店,通過個人的人脈資源和親友間的口耳相傳推廣銷售產品。電商產品及服務內容日益豐富,除農產品外,各類非農產品及服務也在當前農村電子商務的經營中占有一定比重,化妝品、日用品等其他產品都有涉及。
(一)網絡購物在農村市場快速發展。一是網購在農村市場悄然興起。阿里巴巴、京東、蘇寧易購電商巨頭紛紛入駐德州農村。目前已發展多個農村淘寶村級服務站,京東商城村級推廣站。二是農村網店數量不斷壯大。市、縣、鄉鎮逐級重視電子商務的發展,布局農村電商。同時,依托農村淘寶和京東快遞,鋪設了縣、鄉、村三級電子商務倉儲物流中轉站。在鄉鎮、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開辟了物流服務區,解決了最后一公里問題。
(二)傳統產業轉型“互聯網+”。德州市農村電商發展迅速。電商平臺通過整合農業產品資源,利用人力成本集約優勢,進行特色化、規模化的訂單農業生產,并通過網絡平臺拓展市場,形成了產、供、銷緊密銜接的產業鏈,而農民也實現了到農業產業工人的轉變。
(三)跨境電商實現新發展。德州市跨境電商以健身器材、實木家具、電梯、日用品為主,網帶網鏈和化工行業作為后起之秀也不逞多讓,銷售區域多元化,出口銷售目的國覆蓋了50多個國家和地區,拓展傳統市場和新興市場齊頭并進。
(四)商戶經營規模小,經營產品傳統。通過對在市場監管局注冊企業摸查與實地走訪發現,受規模、成本等因素制約大部分電商的從業人數在4人以內甚至1個人,80%的電商經營的產品比較雜亂,主要涵蓋食品、服裝、日用品、五金等行業,特色性不強。
(五)電子商務以輸入性購物活動為主。調研發現雖然網上購物十分活躍,但外銷略顯疲軟。從快遞物流公司走訪了解到,在電子交易活動中,還是以物資輸入為主,即買多賣少。從快遞公司統計報表看出,每月收進外地發給德州的各類快件遠遠大于寄往外地快遞單件。運輸物資中,輸入物品從服裝鞋帽到日用百貨,從生活物資到生產物資,小到奶瓶、奶粉,大到家電、家俬。外發的物品主要是服裝、日用家具、農副產品等,主要由當地生產、本地品牌。
二、制約農村電商快速發展的因素
(一)配套設施相對薄弱
物流配送能力的弱制約電商發展。有物流和快遞的地方,網絡購物就發展快,反之基礎設置建設滯后的地方,網購發展較慢。從目前情況看,“四通一達”配送網絡還沒有實現全境覆蓋,農村電商配送以郵政配送為主,其他專業物流為輔,但受區塊管理、收取區域性等條件限制,造成物流成本增加。
(二)監管體系不完善
電商產業的監管應涵蓋有序經營、質量品質、知識產權、稅收、廣告、支付平臺等諸多方面。但現階段德州電商經營尚未成熟,監管制度、體系等方面仍存在缺項、漏項,而執行層面的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行業協會、網絡平臺等尚未實現無縫連接,有的體現為監管、有的體現為服務,各監管部門之間的行政溝通和協作機制亦不完善。
(三)缺乏熟悉網絡技術的人才
電商在城市已經較為發達,但是在農村電商還有待普及,年輕人對農村電商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發展農村電商離不開專業人才,而且需要精通網絡技術、線上營銷、物流管理以及熟悉農業經濟運行規律的復合型人才。當前農村青壯年外出就業成為主流,鄉村電商懂得技術的年輕人對于行業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相關的技術人才的回流、壯大,決定了農村電商長久發展。
三、進一步活躍網絡經營的對策建議
(一)采取多重措施,增加農民收入
一是進一步培育農業龍頭企業,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進程,增加農民家庭經營收入。二是實施科教興農戰略,提高農民素質,加速農村勞動力轉移。三是鼓勵農民工創業,加大扶持力度,制定各種相關政策,大力推動私營個體經濟的發展,擴大就業面。
(二)加強電商培訓,搞活農村電商
一是政府統一安排組織培訓,使更多的人熟悉網絡應用,教會農民如何使用電子商務,即如何在網上搜集、發布信息,如何在網上進行網絡交易。二是組織農民有效開展電子商務活動,只要農民能從電子商務中獲得實惠,他們就會主動學習相關知識,并利用這些知識服務客戶,采取協會、平臺、共享等多種方式,營造便利、高效、實惠的發展氛圍。三是著力改善消費的軟環境,凈化農村消費市場,鼓勵和支持科技和信息下鄉,強化政府對農民的教育和引導,形成積極、健康、向上的消費氛圍。
(三)增加服務供給,提高保障能力
一是統一規劃設立農村電子商務服務平臺,提供代收、代付、代退換貨等服務,提供物流、技術、市場信息、政策和法律咨詢等方面服務。二是加大專業技能培訓,使廣大農民熟練掌握互聯網基本技能,對有創業欲望的群眾尤其是80后、90后青年進行創業指導。三是鼓勵和支持有實力的電商企業廣泛參與農村電商市場開拓,鼓勵提供培訓、策劃、經營、融資等方面的服務,增強市場競爭力。引導農村合作社和大型農業企業組織農民以規模化、專業化生產為基礎,嘗試信息化、網絡化經營,打造“產-供-銷”完整產業鏈條,促進各類市場主體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