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紅木家具是具有我國民族特色的高雅的藝術家居形式,從古到今成為文人墨客的賞析對象,成為帝王豪族的身份地位象征。但是由于種種原因,紅木市場的發展有些怪異和扭曲。
關鍵詞:紅木家具;藝術文化;發展現狀
紅木主要產自熱帶,目前在我國是最為名貴的家具用材。據民間傳說,紅木最初是由明代鄭和下西洋時發現的。這種硬木花紋美麗、材質硬重。明代范濂《云間據目抄》有如此記載:“紈绔豪奢,又以椐木不足貴,凡床廚幾桌,皆用花梨、癭木、烏木、相思木與黃楊木,極其貴巧,動費萬錢,亦俗之一靡也。”從范濂的描述可見,富貴豪門、有錢人家的木床、廚具、茶幾、桌子,都是用紅木做成,十分昂貴,動輒萬千,奢靡之極。由此可見,自紅木使用為家具以來,紅木家具就是豪華地位的象征。
1 紅木的發展過程
中國家具史最早始于商周時期。由于歷史較早,科技落后,人們把風調雨順的心愿寄托在祭祀活動上,而祭祀時候使用的禮器,成為重要的器物,同時也具備了早期家具的雛形。例如:席,人們為了避免濕冷,用草葉獸皮做成的坐臥之具,這應該就是床的原型。俎和禁是祭祀時候放置供品的臺子,應該發展成為桌子之類放置物品的家具。扆是古時天子座后的屏風,屏風之始。后來的秦漢時期,家喻戶曉的木匠魯班便是在這一時期發揮出了巨大的潛能,可謂土木建筑的鼻祖。冶煉技藝的成熟、鐵器的出現更是加快了木器發展的進程,使得生產效率提高。秦王朝到隋唐期間,人們的日常習慣由“席地而坐”轉變為“垂足而坐”,最主要的轉折點發生在東漢時期。胡人的歸降加之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的開發,陸路貿易與海上貿易逐漸密切,往來繁榮,東西物質文明的交流,加劇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因此,人們逐漸通過絲綢之路貿易往來與各國使者開展交流,新的生活方式已逐漸傳入中國,“垂足而坐”生活方式更舒適,也更廣為接受。
明代時期開始了紅木發展及興盛的時期,尤其在萬歷朝的后期。紅木家具主要采用黃花梨木,其次為紫檀、櫸木和楠木。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產自蘇州的“蘇作”,主要特點是簡約大方,注重木材本身的紋路條例,很少加入繁雜的設計和裝飾。明代木材進口的量較為稀少,惜木如金,木盡其用。同時,明代時候的家具,大都文人參與設計,具有濃厚文化底蘊的文人墨客將自己的文化底蘊融合在藝術設計中。另外,《魯班經》《天工開物》等著作的出現,使得人們的技藝更加精進。明朝時期的家具少而精,淡而雅,看似簡樸平淡,待細細品過之后,總能體會到一種內斂的空靈的禪意,令人自由地在想象的空間馳騁,極具不能言傳的意向之美。
隨著工藝的精進,進口樹木品種的增多,清代的紅木家具呈現出與明代完全不一樣的風格。清代初期還有延續明代樸素淡雅的風格,但在經濟文化繁榮發展,尤其是在康熙統治時期的中期以后,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的治理下,國家的經濟進入了鼎盛時期,文化繁榮,貿易昌盛,整個國家呈現出一片國泰民安的繁榮景象。皇帝為了表現自己的英明統治,展示皇家威儀,同時為了自己的揮霍享受,一改明朝沿襲下來的簡約雅致的風格,轉為奢侈華麗的風格。在明朝的盛行的“蘇作”已呈現出“明圓清方”的變化,更重要的是興盛了“廣作”“官作”等氣勢宏大的風格建筑來迎合皇家的需求。此時,用木講究木材粗壯,形制莊重渾厚,裝飾求滿求多,大都夸張奢侈。能工巧匠們殫精竭慮地為家具添光添彩,主要為家具與工藝品相結合,大多添入繁雜的雕刻與鑲嵌,尤其是“京作”,它是御用的官窯,更有毫不掩飾的奢華。
2 紅木文化
“紅木者,國人對性堅、質密、文美之最佳陽材之稱謂也。色系偏暖之才,入黃、赭、紅、紫、黑諸色皆可納入其累。紅木絕不純粹是一種木材概念,如果把紅木比作一張桌子的話,它有四條腿,一條是木材,一條是制品,一條是文化,還有一條是藝術。”
說起紅木文化,一定要從“紅木”這個詞說起,按照中國的傳統文化,一種樹對應著一種木,例如楠樹,楠木;杉樹,杉木;松樹,松木。然而,這個“紅木”就比較奇特,紅木在中國沒有對應的一種樹,而其實在外國詞匯中還真的有一種“紅木”,其是美國西部的一種衫科的木材,名叫“Red Wood”,但并不是我們《紅木國家標準》所列的5屬8大類33個品種。傳統的紅木應該為“Hard Wood”,而我們傳統意義上具有濃厚中國色彩的紅木大都產自國外。韓國人都在跟我們爭粽子、筷子的文化遺產權,但是卻沒有人質疑“外來的”紅木成為我們民族的特色。實際上,“紅木木材與紅木制品為載體,紅木文化與紅木藝術為內容這二者有機構成了‘紅木二字的主要內容”。
紅木家具是一門藝術,而不是一門技術。就像是書法,同樣是一樣的字,由書法家寫出的和電腦打印出的,雖然體現的字的含義是相同的,但不同書法家寫出的字,其價值意義已經超出了字本身的價值。書法家賦予了書法以藝術的高度,雖然變面上看起來都是一樣的字,但是實際上蘊含的意味卻大不相同,境界不同。再舉一個例子,同樣都是椅子,古今中外所呈現的藝術價值有很大不同。外國人造出的椅子,大都由設計師設計,將設計圖精確到量化的細枝末節,然后交由專門的工廠機械化大批量生產,使得每一個椅子都一樣,就像使用電腦打印出的字體一樣,沒有靈魂。而中國傳統的紅木家居設計,體現的不僅僅是在造型上美觀,更重要的是靈魂在椅子上的舒適質感。椅子是人們放松休息的地方,我們坐在椅子上不僅要感受到身體骨骼的舒適感,更重要的是靈魂心靈的放松。這些技藝是由大機器生產做不到的,只有靠我們的設計者在制作紅木的時候去感受、去體驗。這也是中國傳統的設計少有量化精確的設計圖的原因。
作為中國傳統家具代表的紅木家具,不僅承載著中國的古典文化,更加呈現出中國特有的審美傾向。紅木家具隨著時代發展到工業化的今天,需要的是傳承和創新。藝術是人創造的,有人的地方就有創新,創造出的藝術要順應時代的發展,符合時代的審美。但是“創造不等于亂造”,有些本質的東西是永遠不變的,即傳統的東西是永遠不能變的,在中國傳統的思想中講求的是“道法自然”,即世間萬物都有其存在“道”,我們應用的一切,又應該遵循傳統的自然規律。比如,傳統的紅木家具注意開采的限度,采用手工拉鋸,而現在隨著市場的需求,使用的是電鋸鋸木,雖然生產效率高了,其弊端也得以展現,電鋸鋸出的木頭鋸縫寬浪費木材。雖然在創新的過程中,精神不能變,但是精神的表現形式可以為順應時代潮流而變。就像京劇逐漸加入的現代元素,就是為了符合當前的價值審美。
3 紅木的發展現狀
隨著中西文化交流,科技逐漸充滿了我們的生活。人們也拋棄了原始的觀察紅木,而根據自己的經驗去品鑒紅木。國家出臺了《紅木國家標準》《紅木家具國家標準》,用科學的方法品鑒紅木。雖然此方法在理論上不會使得紅木的鑒定有偏差,但卻使紅木鑒賞喪失了原本的意境之美。筆者認為,科技只是用來規范的一種手段,只是一種工具,并不能替代藝術本身。
從目前的市場來看,紅木家具已經漸漸地走進普通家庭,使得紅木家具已越來越大眾化。總體上來說,紅木家具代表的還是一種高雅的文化,紅木原料獲得方式不便,紅木原材料的現存數目越來越少等原因,導致市場上紅木的價格越來越高。紅木價格的增高,致使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市場的混亂性,趁機抬高價格,為了降低成本,他們甚至在紅木中留白,還會將留白的部分用顏料上色,以取得以假亂真的效果。市場上一些不良商家,打出“大甩賣”等噱頭吸引消費者,驟降價格再哄抬物價,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擾亂了紅木行業的秩序,使得這個行業在不懂紅木的人眼中就是“水很深”。長此以往,市場上逐漸出現“劣幣取代良幣”的現象。假的紅木家具由于價格便宜,普通人消費得起,外表與真正的紅木家具也沒有什么不同,銷量會漸漸增多;而真正的紅木家具,價格貴,利益少。好的紅木廠會由于不良的商家而倒閉,最終可能呈現出市場上流通的都是假的紅木家具,而消費者卻不自知,高昂的價格使得市場越來越混亂。
紅木是一種藝術,不是一種技術,更不是用來增加GDP(國內生產總值)的工具。紅木的發展與傳承更是需要我們獻出自己的微薄力量,尊重、珍惜、善待紅木,與自然和諧相處,共生共榮,臻于藝、近于道。
參考文獻:
[1] 徐贛麗,劉言.新中產人群消費行為的文化回歸與文化自信——基于紅木家具消費者的訪談[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41(04):135-143.
[2] 許海峰,戴向東,葉嵐,章運,王菊雅.浙江東陽紅木家具產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林產工業,2019,46(06):41-44.
[3] 趙艷,陳惠華,胡傳雙,宋果宇.紅木家具結構工藝與裝飾工藝解析[J].林產工業,2013,40(01):38-42.
[4] 蔣國勝,秦怡凡,韓圓圓,孫濱.紅木市場現狀與規范化研究——結合經濟、社會和生態三維效益[J].中國集體經濟,2019(23):10-11.
[5] 范濂撰(明).云間據目抄[M].上海新聞出版局,1997.
[6] 楊金榮.紅木文化談藪[M].上海文化出版社,2017.
作者簡介:王齊(1999—),女,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工程專業本科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