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連珍
摘 ?要:“健康中國”戰略的提出與實施為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重要的引領與推動作用。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與變化,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工作也在不斷進行,而改革過程中所面臨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如何更好地促進我國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升。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等方法,對當前大學生群體體質健康的基本狀況進行分析研究,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與不足,并以此為基礎,提出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促進策略,以對我國在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過程中所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與總結,以更好地助力于《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深入貫徹與落實,從而進一步促進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其最終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念和良好的終身體育意識,幫助并指導大學生通過科學的方法來參加體育運動,以為全面提高我國高校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供理論上的支持與實踐上的參考。
關鍵詞:健康中國 ?大學生 ?體質健康 ?現狀 ?促進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12(b)-0009-02
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16年10月頒布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該綱要著重強調了健康對于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實現人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同時還指出健康是國富民強的重要標志,是我國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愿望。另外,“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還是推進全面健康小康社會這一政策的重要舉措。在“健康中國”的戰略背景下,大學生作為國家發展的棟梁,其體質健康水平對于自身的發展以及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至關重要。因此,只有有效促進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升,才能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也才能在整體上促進我國人民群眾健康水平的提升,并為推動人類健康事業的發展作出重要的貢獻。本文通過對當前我國大學生體質健康現狀進行分析,然后提出相應的促進策略,以為我國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改善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
1 ?當前對體質與健康的研究現狀
1.1 體質與健康的關系
人從一出生開始,其身體形態結構、身體器官機能、心理狀況、能力素質等方面都在不斷地發生變化,這種變化一方面取決于先天遺傳,另一方面取決于后天的培養。而體質則是指人體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的內外環境,自身所做出的一系列改變與能力。通常來講,健康指的是沒有疾病的狀態。而隨著人們對健康認識的不斷加深,認為健康并不只是包括身體方面,同時還包括精神方面的狀態,而評價個體健康的指標主要是看其是否能夠與社會整體精神狀態相符合。關于體質與健康之間的關系,相對于健康,體質是基礎,而健康則是體質得以不斷強化的最終目標。可以說,體質與健康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1.2 我國大學生當前體質與健康的問題
1.2.1 身體形態
大學生的身體形態外在地反映出其身體發育狀況,能夠反映大學生身體形態的指標主要有身高、體重和胸圍。比如說,胸圍指的是人體胸廓最大的圍度,而通過對胸廓圍度大小的了解,能夠對人體胸部、背部肌肉等的發育情況進行大致的分析與判斷。而通過對胸部與背部肌肉發育狀況的了解,又能夠判斷出人體呼吸器官是否發育正常。大學生胸圍大小是判斷其身體形態發育狀況最具代表性的數據之一。大學生的身高、體重與胸圍等都會在其成長的過程中不斷發生變化,都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不斷增加。因此,應該對大學生這幾項指標進行積極關注,以觀察其是否超出正常范圍,如果超出,則說明大學生身體形態的發育存在一定的問題。例如,當發現大學生體重超出了正常范圍,則說明該學生存在肥胖等現象。根據相關調查研究發現,當前反映我國大學生身體形態的指標在整體上呈現出下滑的趨勢,這就說明大學生需要通過參加體育運動或者專業的力量訓練等方式使自己的身體形態發育趨于正常,以逐步增強自己的身體素質。
1.2.2 身體素質
身體素質主要是由力量素質、耐力素質、速度素質與柔韌素質4個指標來綜合反映的。力量素質指的是人體肌肉的爆發力,爆發力強就說明機體更有力量;耐力素質指的是個體在運動的過程中,機體對抗疲勞的能力;速度素質指的是個體在一定的條件下,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某項運動的能力;柔韌素質指的是機體關節活動的范圍大小,不僅如此,柔韌素質還體現在肌腱、韌帶和肌肉的伸縮能力。力量素質、耐力素質、速度素質與柔韌素質是反映人體身體素質的重要指標,彼此之間相互關聯、相互影響,如果有一項素質不能正常地發揮效用,就會對人體的身體技能產生非常直接的影響。因此,當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在整體上呈現出逐漸下滑的趨勢,說明其速度素質、耐力素質、力量素質與柔韌素質都應該進行適當的強化。另外,需要強調的是,大學生的身體素質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地域環境的影響,因此,在對大學生身體素質進行訓練的過程中,還應該根據當地訓練環境設計出符合大學生特性的具有針對性的訓練方案。
1.2.3 身體機能
身體機能指的是人體在成長與發展的過程中所出現的一系列生命活動。根據相關調查研究發現,從2010年開始,我國大學生的身體機能開始呈現出逐漸下滑的趨勢。這說明大學生的身體機能存在諸多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國多數大學生缺乏自覺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與習慣,有些同學甚至整天待在寢室、網吧或者坐在教室里,由于缺乏足夠的鍛煉,從而導致自己出現心肌問題、呼吸功能障礙,以及心血功能障礙等。
2 ?大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策略分析
2.1 鼓勵學生多運動,增強體育鍛煉意識
通過相關分析研究發現,我國大學生的體質健康呈現出逐漸下降的趨勢,主要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最重要且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是學校、家長與學生在價值觀念方面的偏差。在就業競爭非常激烈的當今社會背景下,學校與家長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往往只是一味地注重學生的學習,而忽視了學生的身體健康,忽視了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因此,在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逐步下降的當下,應該轉變將學習成績作為衡量學生是否優秀的觀念。社會也應該加大對人才體質健康與體育教育的重視,只有如此,才能引導學校與家長轉變錯誤的觀念,充分認識體育鍛煉對學生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從而不斷強化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同時也能使學生自身加大對體育鍛煉的重視程度,自覺參加體育鍛煉,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觀能動性。
2.2 實現科學化管理,將體能訓練落到實處
要想有效增強學生的體質,需要從多個角度進行全方位的規劃,加強體能訓練的總體協調與科學管理,杜絕形式主義,并將體能訓練落到實處。因此,各大高校應該始終堅持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大學生的體能素質進行訓練,以不斷提升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因為在加強大學生體育鍛煉的過程中,涉及的方面與因素比較多,需要消耗較多的精力。另外,需要強調的是,高校應該先對本校大學生體質發展規律進行了解,然后再制定出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體育鍛煉計劃,并對大學生的體育鍛煉進行科學管理。具體的講,高校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增強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引導學生重新認識體育鍛煉對于自身發展的重要性,由強制要求學生參加體育鍛煉轉變成學生自主自愿地參加體育運動。作為教師,應該積極關注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情況,定期對其進行指導與監督,以盡可能地避免因為鍛煉方法不當而導致的運動損傷的產生。
當前我國多數高校在體育設施的建設方面還存在一定的不足,難以有效滿足學生的體育需求,導致很多學生因為體育設施器材不足的原因而放棄體育鍛煉,對于這種情況,高校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首先,合理規劃體育場地,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來購買體育器材,同時還應該根據本校的體育場地設施建設情況,合理安排各個院系的體育課程時間,以保證各個學院和年級都能夠正常使用體育場地與器材;其次,積極聽取學生的需求與意見,在各大體育場地安裝相應的照明設備,既能夠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使用場地與器材,同時又能夠保證學生參加體育運動時的安全;最后,由于一些高校的體育場地與設施建設并不是十分完善,因此,高校可以積極開展一些對場地與器材要求較小的體育項目,如武術運動、太極拳運動與健美操運動等。
2.3 開展學校社團活動,優化體育鍛煉環境
學校社團因為具有群體性特征,因而廣受高校大學生的歡迎和喜愛,學校社團相對于傳統體育課程而言,具有一定的優勢:一是具有更大的自主選擇權;二是由于社團是學生自發組織成立的,因而受到外部因素的限制比較小,學生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因此,高校應該以社團為中心,不斷地發展校園體育,促進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升。作為學校體育社團,也應該以加強大學生體質健康為目標,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積極開展各類富有實效性的體育活動,以調動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主動性。與此同時,高校體育社團也可以定期開展各種小型實踐活動,以不斷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與道德觀念等,從而實現學生身心素質的健康發展。當前我國高校社團種類還比較單一,而且體育類的社團數量也不夠多。因此,高校應該根據學生的興趣與發展需求,積極建設種類豐富的社團,尤其是體育社團,并不斷地規劃與創新體育活動,加強對現代社團管理機制的完善,同時鼓勵學校社團積極組織各種大型的體育賽事,并對我國高校體育社團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足夠的支持,從而充分發揮學校社團對于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發展的重要作用,最終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畢亮,蘇艷紅.“健康中國”視角下青少年體質健康教育的思考[J].湖北體育科技,2017(12):1104.
[2] 邱妍妍.大學生體質與健康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黑河學院學報,2017(4):25.
[3] 王晶.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分析及對策研究[D].泰山醫學院,2012.
[4] 徐威.吉林省大學生體質健康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