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約為
昭覺縣工農兵小學 四川涼山 615000
少數民族地區(qū),因其特有的地理位置及文化,多數地方經濟較為落后,且學校教學質量相對漢族較差,與新課改的要求存在一定距離,因此提高其教學質量迫在眉睫[1]。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使用的一種方法就是課堂提問,這對于活躍課堂氣氛,鍛煉小學生思維能力,引導小學生更好的融入到課堂,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興趣,具有積極而重要的作用。但在目前教學中,課堂提問教學環(huán)節(jié)存在諸多問題,如何更好地通過課堂提問教學激發(fā)不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是所有數學教師面對的問題。
課堂提問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檢測學生學習成果及就學習方法給予其積極引導[2]。因此,從教學質量面言,課堂提問設置在課堂教學的中間環(huán)節(jié)是最為適宜的,這一個事業(yè)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利于小學生對過往所學知識的檢查及復習。但目前教學的實際情況是,很多數學教師對課堂提問的作用認識不足,課常提問題通常是隨機,沒能充分考慮小學生的接受度及課常教學質量。因此,這樣的課堂教學,很難吸引小學生,導致小學生的數學成績差盡人意,直接影響教學質量和成果。
目前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一個突出問題就是沒能充分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很多數學教師更愿意提問優(yōu)等生,從教師層面,這樣利于完成教學進度,課堂教學時間看起來是充裕的,但實際情況卻是,對于好些大多數小學生而言,這種提問教學對他們而言,意義不大。由于大多數少數民族地區(qū),小學生原本文化基礎就要弱些,因此,課堂提問教學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覆蓋面。
課堂互動,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很有易處。而提問的實質就是促進課堂教學師生之間,或學生之間能夠充分地互動。但課堂教學實際情況卻是,教師更多是在提出問題,且學生給出答案之后就不再進行更深一步的討論環(huán)節(jié),特別是對那些學生回答錯誤的問題,其錯在哪里及其原因,卻來再深究。這種教學方法,不利于培養(yǎng)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學習的意識養(yǎng)成。
課堂問題的設計教師是關鍵[3]。因此,首先要求小學數學教師要不斷地學習和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不斷積累自己的教學經驗,同時高度重視課堂提問教學。其次,在設計課堂提問時,要立足引導小學生獨立思考,利于學生共同討論,利于問題解決等方面來設計課堂提問,特別是問題設計不僅要有創(chuàng)意,更要符合課堂教學及新課改要求。通過課堂提問教學,激發(fā)學生解決問題的意愿,引導小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去汲取知識。
課堂提問的方法要靈活多樣,如啟發(fā)式、比較式、開放式、矛盾式等等提問方法,通過有針對性的提問,激發(fā)小學生的好奇心,活躍小學生的思維,引導其由淺入深地去理解和領會教學內容,使所學知識更加扎實。同時,教師在提問時,問題的切入點很重要,提問一定要巧妙,要利于小學生對于教學內容重點、難點的理解的把握。在這一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學生對問題的逃避,因此,需要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說教模式,引導小學生作課堂的主人,有意識地將一些問師拋給小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找答題,使其被動接受知識轉化為主動去探究,從而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促進教學質量提高。
提高小學生自主學習,且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的指導與有意識地培養(yǎng)是關鍵因素[4]。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運用提問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使課堂更加活躍,更益于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更益于促進小學生愛上教師的課堂提問,更愿意針對教師提問,敢于質疑,敢于提出新的問題,并主動自己去找答案。這樣的教學方法,考量著教師教學水平,對于啟發(fā)小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可見,良好的教學方法,對于培養(yǎng)小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養(yǎng)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具有積極的作用。
綜上所述,課堂提問教學方法,對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對于改進少數民族地區(qū)教學質量具有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