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鴻 簡興 吳燕 王雪娟 張遠兵 牟雪姣
摘? 要:該文從EPC背景下風景園林從業者的能力需求入手,分析了當前應屆風景園林畢業生存在的普遍問題及原因,探討了新時期創新型風景園林人才培養的方法。
關鍵詞:創新型;風景園林;人才培養;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2.0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19)(02-03)-0137-02
1 引言
風景園林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營造美好生活居住環境的重要力量。風景園林學是綜合運用科學與藝術的手段,研究、規劃、設計、管理自然和建成環境的應用型學科,以協調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為宗旨,保護和恢復自然環境,營造健康優美人居環境[1]。風景園林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從事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工程技術與建設管理、園林植物應用、資源與遺產保護方面的專門人才。
EPC是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的縮寫,指工程總承包企業按照合同約定,承擔工程項目的設計、采購、施工、試運行服務等工作,并對承包工程的質量、安全、工期、造價全面負責,最終向業主提交一個滿足使用功能、具備使用條件的工程項目。EPC總承包模式的引入運用,將對我國園林工程項目建設活動的綜合性組織開展路徑造成深刻影響[2]。EPC有利于園林項目在設計和施工階段的密切配合,可以大幅度提高園林景觀項目的建設效率,縮短工程周期、降低工程成本、加強景觀效果[3]。但這種模式對風景園林教育也提出了新要求,它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注重項目各階段建立緊密聯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特別是圍繞項目的施工建設,在執行工程造價基礎上,進行快速施工設計,以及科學進行組織施工。
2 當前應屆風景園林畢業生存在的普遍問題及原因
風景園林在我國被確定為一級學科以來,風景園林專業教育與科學研究已發生了深刻變革,但依然跟不上國家政策調整的步伐,無法科學引領行業的健康發展。筆者連續對本校園林/風景園林畢業生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1)很多學生專業知識能力方面存在明顯短板,核心專業能力缺失,初次就業層次偏低。(2)設計能力不足,設計規范生疏,不了解材料與構造。(3)專業基礎不扎實。對園林植物生態習性、生活習性、園林應用掌握不好,種植設計時張冠李戴,拼湊應付。(4)缺乏工程經濟思維和投資概預算的能力。(5)專業理論水平無法跟國內知名綜合性的大學相比,在技能上跟一般高職院校相比也沒有明顯優勢,“四不像”問題突出。在風景園林就業市場上缺乏核心競爭力,品牌知名度較低。其原因在于:
2.1 現行培養模式缺乏多元協同 (1)主動與市場接觸少,與行業聯系不緊密。在教學計劃與課程大綱的制定方面,缺乏深入企業一線實際調查,缺乏行業專家的參與,更多的是通過經驗來辦學,多元主體參與人才培養的制度未建立。(2)舉辦講座少,學生視野不夠開闊。(3)以理論學習與在校課程設計為主,與實際工程項目聯系不夠,綜合性課程設計和現場教學等實踐教學環節亟待加強。(4)教師的科研項目未能讓學生獲得較大的受益。能參與教師科研項目的學生非常有限,不超過學生總數的20%,學生培養途徑顯得過于單一。
2.2 現有教學體系特色不夠鮮明 (1)教育觀念和課程體系設置缺乏及時更新,表現為某些課程的設置上理論與實踐的脫節、各課程教學環節中的脫節。(2)課程設置上類同于綜合性大學,亦步亦趨,對學生差異性的考慮不夠。基礎課程課時量過大,導致專業課程學時受到壓縮,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和學生專業基本知識與技能的培養。(3)植物應用領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有待于進一步加強。美術基礎教學的針對性不強,與專業課教學存在脫節的現象。(4)第2課堂素質教育體系不健全,學生參加各類競賽少。學院組織不夠精細,學生積極性不高。
2.3 培養目標過于籠統 只是寬泛地圍繞培養“景園師”這一目標而展開教學,側重圖紙表達技巧,不重視工程技術能力培養。課程設置過于偏頗,忽略材料與技術、工程造價等知識。
3 EPC背景下風景園林從業者的基本特征
EPC背景下,由于設計、采購、施工是一個有機整體,因此要避免各階段的脫節。要把工程設計、工程造價、工程施工有機整合。人才培養務必突出綜合性、創新性,以不變應萬變,確保就業的廣口徑。
3.1 綜合性 風景園林本身包含多項要素,如地形、假山、水體、植物、園路鋪裝、園林建筑與構筑物,還涉及給排水、供電與照明。綜合性強、涉及面廣、學科交叉多是學科的基本特點。知識面廣,適應性強是對是對從業者的基本要求。
3.2 創新性 要對各類型園林綠地進行功能性、科學性、藝術性的規劃設計和建設,為避免千城一面、千園一面,景觀雷同,必須有創新的意識和能力。未來的景園設計師要根據項目特點,能創新組合材料,創新施工工藝;建造師能科學創新工程管理,創精品園林。
3.3 不斷學習 時代在發展,社會對園林的品質需求在不斷提高,國家的政策也在不斷改革,行業變化劇烈,因此要求風景園林從業者也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學什么呢?在新的EPC背景下,風景園林專業學生、從業者都要在生態文明理念、行業發展理念、綠色發展策略、供給側改革、項目管理等方面加強自覺學習。
4 EPC背景下創新型風景園林專門人才的培養
當前,普通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階段,風景園林也已經從“小眾化”的專業轉變為招生規模相當龐大的新專業。根據高考志愿填報網站資料,2017年全國招收風景園林專業本科的院校已達到116所,專科院校有30所(專業名稱為“風景園林設計”);招收園林專業的本科的院校有163所,專科院校254所(專業名稱為“園林技術”或“園林工程技術”)。
在此基礎上,作為一般普通應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養目標上,應順EPC背景下建設行業對風景園林人才的實際需求,主動進行必要的改革。當前,普通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標,應集中在培養滿足工程建設實際需要的風景園林專業工程師和基層市縣的城市園林綠化管理人員。其對應的執業資格證書主要為建造師、監理工程師、造價工程師。EPC背景下,風景園林專業的工作崗位主要集中在建設領域的工程項目管理和城市管理領域的園林綠化專業化養護。因此,創新型風景園林專門人才的培養需要在培養理念、知識技能、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必要的改革。
4.1 更新培養理念 當前,全社會都在宣傳“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都在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因此,在風景園林專業的教學理念上,也必須主動順應社會形勢,深入學習生態文明理念,做足綠色文章,培養學生生態思維、綠色理念。只有方向正確,學科才能健康發展,行業才能不斷提升層次。另外,結合當下新工科的發展需要,風景園林專業的學生在校期間也要開展系統科學的訓練,建立大工程觀,倡導綠色精神、創新精神、工匠精神 。
4.2 完善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必須緊扣EPC時代的要求。(1)除了傳統的造園知識外,要創新設置景觀材料運用、種植設計、雨洪管理、水環境生態修復與維護等新內容,做到融合中西,設計創新。(2)根據目前建設行業的崗位需求,加大工程材料、工程造價、工程施工能力的培養以滿足市場需求。項目管理、工程造價、工程建設管理,園林綠化養護管理是目前風園專業學生就業的主戰場。(3)在風景園林設計方面突出施工設計。目前大多數園林企業需要具備施工設計的“應用型人才”,學生應提前“社會化”,與風景園林實踐接軌,盡量縮短用人單位“二次教育”過程[4]。在抓好規劃設計這一基礎上,優化風景園林工程設計模塊內涵。可以考慮把“工程材料與應用”、“工程設計原理”、“施工圖設計”、“施工工藝”、“工程造價”等課程重新整合,形成相互交織滲透的系列課程。
4.3 改進教學方法 (1)采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對“風景園林工程”的興趣[5-6]。(2)增加案例和現場教學比例,有利于學生把一個工程項目的若干必要組成部分在腦海中建立較直觀的印象,改變“滿堂灌,重理論”的不足之處。(3)優化實驗實訓項目,真題真做,科學練兵。(4)協同培養人才,積極吸納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加入教學團隊,聘請一線設計師、苗木供應商、市政工程師、造價師、監理工程師、建筑師等人員參與教學,彌補全職教師知識短板。
5 結語
EPC背景下風景園林實用型高級人才的培養,需要根據世界建設工程項目組織的趨勢,結合我國實際,借鑒注冊建筑師、建造師知識結構,采用協同創新的理念,突出綜合性、應用型、創新型、廣口徑。只有把握生態文明時代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的內在邏輯,只有不斷在專業理念、專業基礎、知識技能體系、學習方法上改革,才有可能培養出真正符合社會及行業需要的風景園林專門人才。但如何構建更加系統、更加實用的專業課程體系還需學界繼續進行深入探討。
參考文獻
[1]高等學校風景園林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編制.高等學校風景園林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
[2]黃圣杰.淺論園林總承包項目管理及關鍵要點[J].智能城市,2017,3(10):102.
[3]陳征東,董金旭,陳月如,等.園林工程EPC項目管理實踐——以光僑路景觀綠化提升工程為例[J].中國園藝文摘,2017(12):92-93.
[4]金云峰,周向頻,李文敏,等.以“融合中西,設計創新”為特色的風景園林教學[C]//中國風景園林教育大會.2011.
[5]胡玎,王越.建構主義教育理念對風景園林"學與教"的啟示[C]//全國風景園林教育學術年會.2008.
[6]丁奇.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風景園林專業設計課教學探索[C]//風景園林教育大會.2012.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