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良成
摘? 要:該文介紹了肥西縣農民田間學校的建設情況及主要做法,總結了主要成效,即培養了一批新型農民,提高了農民的綜合素質及技能水平,培育了一批優秀的農技推廣人員,促進了現代農業的發展。
關鍵詞:農民田間學校;主要做法;成效;肥西縣
中圖分類號 F32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19)(02-03)-0139-02
農民田間學校是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倡導的農民科技實訓方式。肥西縣在做好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同時,積極開展新型農民田間學校的建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2016年,安徽省農廣校在肥西縣建立了農民田間學校5所,培訓新型職業農民830人,帶動農戶8300多人;培訓扶貧創業致富帶頭人65人,帶動農戶650人;培訓農村實用人才50人,帶動農戶500人;農業新技術得到了有效地推廣示范應用,產生了良好的經濟及社會效益。實踐表明,農民田間學校培養了一批新型農民,提高了農民的綜合素質及技能水平,培育了一批優秀的農技推廣人員,促進了肥西縣現代農業的發展。
1 建設情況
2016年5月,肥西縣農廣校在安徽綠溪洲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建立了首個農民田間學校。縣農委、縣農廣校和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有關負責人以及花崗鎮農辦技術人員等50多人參加了開學典禮。花崗鎮的50名菜農成為了田間學校的學員,縣、鄉農技人員擔任田間學校輔導員。在田間學校,農戶相互交流了蔬菜、西瓜種植經驗,提出了經常遇到的蔬菜、西瓜病害問題,輔導員針對問題,對每種病害的癥狀、防治措施以及如何選用農藥進行了逐一講解,并組織農民開展田間觀察,進行生態系統分析,提高了農民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參與式學習,學員們知道了農民田間學校辦到田間,是一種農技推廣方式的創新,是一種針對農民生產實際需求的參與式農技推廣的新方法。
2 主要做法
2.1 高度重視農民田間學校的建設 肥西縣高度重視農民田間學校的開辦工作,縣農委、縣農廣校領導與農民田間學校輔導員,多次深入到鄉村、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走訪,到旱田區、水田區和經濟作物種植區了解需求。
2.2 精心遴選農民田間學校基地及學員 首個農民田間學校建在安徽綠溪洲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其位于花崗鎮七十埠,近些年,在科技示范戶的帶動下,在近鄰的綠溪洲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的帶動和指導下,當地種植蔬菜、西瓜的面積逐年增加,年種植蔬菜超過133.33hm2。種植西瓜、甜瓜超過100hm2。但是,種植水平參差不齊。為了更好的推動當地蔬菜、西瓜產業的發展,在此地建立了第一所農民田間學校,學員為蔬菜、西瓜種植戶。這些被選的學員都是勤奮好學的農民,同時在蔬菜、西瓜生產技術上還存在著很多疑難問題需要解決。
2.3 加強農業項目的引進與培訓 結合示范縣項目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農村實用人才培訓,扶貧創業培訓等,在技術推廣的方式上積極探索,全力推廣農民田間學校培訓,分別在豐樂鎮植保專業合作社和嚴店鄉植保專業合作社建立了農民田間學校,農技指導員培訓逐步向農民田間學校輔導員方向轉變。重點選擇蠶桑產業分布相對集中的鄉村,分別在肥西縣金牛蠶桑專業合作社和肥西縣農林蠶桑專業合作社建立了農民田間學校,便于蠶農參加技術培訓,對主導產業蠶桑大戶開展教育培訓。結合農業技術項目的支持,如糧食高產創建項目、油菜高產創建項目、測土配方施肥工程、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項目等,建立農民田間學校,并積極取得各涉農部門、各鄉鎮政府的配合與支持,田間學校需求調研及開辦進展順利,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另外,在田間學校建設中,實施縣鄉村聯動機制和輔導員與學員包村入戶機制,在各個生產環節給予技術指導與跟蹤服務,提高了農民對先進技術的掌握和應用效率,提高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 主要成效
3.1 提升了農民的綜合素質 參加培訓的農民,學習應用能力和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經營管理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團結協作的意識和互助意識得到了增強。
3.2 提高了農民增收致富的能力 通過田間學校開展的互動式培訓,使廣大農民明確了行業發展方向、更新了種植觀念,提高了管理技能,病害發生率有一定的降低,提高了防治效果,避免了無效用藥情況的發生,降低了用藥量。參加培訓的農民學員普遍獲得了增產增收的良好經濟效益。瓜農經輔導員指導,在西瓜拉秧后期又套種了蔬菜,套種的蔬菜收入達12萬元/hm2,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3.3 培養了一批優秀的農技推廣人員 在辦好農民田間學校過程中,涌現出一批優秀輔導員、優秀農民學員、科技示范戶,在當地主導產業發展中發揮了積極的輻射帶動作用。比如,夏明金同志是花崗鎮農辦主任,一名基層的農技指導員,同時又是農民田間學校的一名輔導員。為了確保辦學效果,在開班前,他積極調研,深入了解了學員在生產過程中的所需、所盼、所想,結合實際制定了教學計劃。為了把田間學校辦好,取得實效,在田間學校的每次教學中,采取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進行授課與輔導。尤其是西瓜種植戶很忙時,為瓜農現場輔導。開辦農民田間學校,鍛煉了一批技術指導員。
3.4 培育了一批科技示范戶,帶動農民致富 山南鎮金牛社區趙啟華,積極參加農民田間學校培訓,栽種桑樹133.33hm2,養蠶1600多張,并成立了“肥西縣金牛蠶桑合作社”,帶動270多農戶栽桑養蠶致富,年效益達28萬元。銘傳鄉井王社區金佐躍,經過農民田間學校培訓,成立“合肥金伶俐家庭農場”,流轉承包土地39.53hm2,發展稻田養蝦,種植有機西瓜、玉米,從事野瓜蔞生產營銷,年收益達18萬多元。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