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大林
[摘 要] 高師院校開設創造學課程有利于師范生創造能力的提高,師范生創造能力的核心是創造性教育思維能力,創造性教育思維能力指的是綜合、靈活運用多種思維形式使教育取得創造性成果的思維素質。高師院校創造學在課程定位上要為未來創造型教師的成長提供智力支持;教學內容上要瞄準師范生開展創造性教育的需求;教學方法上要注重創造理論與教育實踐的結合;教學資源上要為師范生開展創造性教育提供平臺;教學評價上要關注師范生開展創造性教育的過程與結果。通過以上措施,高師院校創造學教學就能夠培養師范生創造性教育思維能力。
[關鍵詞] 高師院校;創造學;創造性教育思維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4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19) 02-0040-02
創造學是以研究創造知識、探索創造規律、培養創造能力、開展創造實踐為己任的一門學科。目前,創造學在我國的發展已經出現蓬勃之勢,創造學著作和研究論文不斷增多,學術研究隊伍也在不斷擴大。“開發和培養大學生的創造力是素質教育的核心,也是教育現代化的內涵。”[1] 在這種背景下,創造學也進入到大學課程體系當中,成為培養大學生創造能力的一門必不可少的課程。高師院校不同于其他綜合性大學,它是培養未來教師的搖籃,因此,在高師院校開設創造學課程具有積極的實踐意義,它能夠提高師范生的創造能力,為將來成為創造型教師,進而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 創造性教育思維能力概說
開展創造活動必須具有創造性思維,這是創造得以進行的基礎。“創造性思維是指在創新欲望和熱情的驅動下,突破傳統思維習慣和邏輯規則,以新穎的思路來闡明問題、解答問題的一種思維方式。”[2]創造性思維能力以創造性思維為內核,是創造性思維的外化。創造性思維能力指的是綜合、靈活運用多種思維形式并成功開展創造活動的思維素質。教育從本質上來講也是一種創造活動,成功的教育處處展示著創造的意蘊。創造性教育思維能力是創造能力的一種表現形式,是開展創造性教育的必備條件,也是教師必須具備的一種教育能力。創造性教育思維能力指的是綜合、靈活運用多種思維形式使教育取得創造性成果的思維素質。
二 高師院校創造學教學中培養師范生創造性教育思維能力的建議
(一)課程定位上要為未來創造型教師的成長提供智力支持
近年來,在綜合性大學開設創造學課程的帶動下,很多高師院校也把創造學作為一門選修課納入課程體系之中。高師院校有別于綜合性大學,在創造學課程定位上應該更加細化,更加有針對性,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創造學課程的功用。因此,高師院校創造學的課程定位應該是培養師范生創造性教育思維能力。創造性教育思維能力是創造能力的一種,是創造能力在教育領域中的集中體現。師范生是未來的教師,擔負著未來基礎教育教學的重任。師范生具有創造性教育思維能力,既符合我國對高等教育提出的培養創新性人才的要求,也符合基礎教育要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生的要求。從這兩個方面來講,高師院校創造學要緊緊圍繞師范生,著眼于師范生的未來發展,為師范生成為未來的創造型教師提供智力上的支持,這才是高師院校創造學課程的合理定位。
(二)教學內容上要瞄準師范生開展創造性教育的需求
創造性教育思維能力的培養來源于恰當的創造學教學內容,所謂恰當指的是教學內容要符合師范生開展創造性教育的需求,需求是“主體在生存與發展過程中由于某一方面缺乏而引起的一種攝取狀態,這種狀態形成了主體生存與發展的客觀依據”[3],師范生在校期間主要學習本專業知識和教育教學知識,他們渴望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現實的教育實踐中,成功地實施創造性的教育活動,進而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師范生的這一需求恰恰是高師院校創造學課程教學內容選取的基礎,因此在選取教學內容時不僅要關注創造理論、創造技法、創造思維、創造能力等基本知識,同時還要將基礎教育領域中的創造性教育理論、創造性教育方法、創造性教育思維、創造性教育實踐等內容納入教學內容中來。這樣,師范生在學習創造學的同時,不僅能夠掌握創造學一般的理論知識,還能對創造在基礎教育領域的運用有所認識和理解,通過對二者的深入學習,能夠為師范生創造性教育思維能力的培養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進而引發師范生對基礎教育的審視和思考,學會運用不同的思維形式解答基礎教育領域的問題,使創造性教育思維能力的養成成為可能。
(三)教學方法上要注重創造理論與教育實踐的結合
高師院校創造學教學應該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方法,廣泛地調動師范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參與到創造學教學的課堂中來,這樣才能培養師范生的創造性教育思維能力。一是采用系統講授與自我研修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高師院校創造學的教學內容既包括創造的一般理論知識,還包括基礎教育領域中如何開展創造性教育的知識,這兩部分的知識都比較重要,需要教師對重點內容進行認真細致地講解,這樣師范生才能深入地理解和領會,才能為開展創造性教育提供理論基礎。二是啟發式教學和發現式教學相結合。創造的實質是思維方式的轉變,打破常規性思維的束縛是創造學教學的關鍵。高師院校創造學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積極啟發師范生對教育中創造性活動的思考,在強化師范生運用常規思維解決教育問題的同時,還要啟發師范生的發散思維,學會運用非常規思維來解決教育問題,從而實現教育上的創造。三是討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對于一項創造活動而言,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可能有很多種答案都可以使創造活動取得成功。因此,高師院校創造學教學過程中要積極開展討論教學,通過師范生多方位小組討論,集思廣益,進而不斷激發創造性教育思維能力。
(四)教學資源上要為師范生開展創造性教育提供平臺
在高師院校創造學教學中,課堂教學是主要教學形式,為了能夠更好地把課堂教學引向縱深,需要構建豐富的教學資源。一是積極拓展網絡教學資源,建立創造學網絡教學資源庫,將創造學講義、多媒體課件、各行業創造活動實例、創造性教育思維訓練、創造性教育案例、中小學課堂教學實錄的創造學分析、創造性教案編制等內容納入網絡教學資源庫中。二是建立創造性教育實踐基地,為師范生創造性教育思維能力的訓練提供場所。創造性教育實踐基地可以分為校內基地和校外基地兩種。校內基地主要以師范生創造性教育實踐演練的形成出現,包括創造性教育微格教室和創造性教育模擬教室,校內基地主要是為師范生開展創造性教育提供一個預演空間,通過預演師范生不僅可以鍛煉創造性教育思維能力。校外基地主要設在中小學,通過高師院校和中小學合作辦學的形式為師范生開展創造性教育提供真實的場景,由于師范生在校內基地已經進行過創造性教育方面的訓練,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在中小學真實的創造性教育場景中就會有的放矢,有所收獲,這樣才能真正把師范生的創造性教育實踐落到實處,也才能真正達到鍛煉和提高師范生創造性教育思維能力的目的。
(五)教學評價上要關注師范生開展創造性教育的過程與結果
創造不僅貫穿于創造的過程之中,也體現在創造所取得的結果上,因此,高師院校創造學在教學評價上既要關注師范生開展創造性教育的過程,也要關注師范生開展創造性教育的結果,把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結合起來。在過程性評價上,主要評價兩個方面,一是課堂參與,即考評師范生參與課堂教學、案例分析、教學討論、創造性教育活動等的情況,重點考察師范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創造知識的積累、理解和運用情況。二是課下參與情況,即考評師范生在網絡教學、自主學習、自主性的創造性教育活動中的參與度,重點考察師范生開展創造性教育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對課下參與情況的考評能夠及時地了解師范生學習的動機和學習的效果。在結果性評價上,主要評價師范生在接受創造學教學之后,尤其是在開展了創造性教育活動之后的獲得感。這種獲得感主要表現為能夠熟練地將創造理論應用到創造性教育活動中,并且取得教育的成功,取得教育上的成功也即表明師范生具備了創造性教育思維能力。通過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高師院校能夠全面地關注師范生創造性教育思維能力的形成過程,有利于師范生創造性教育思維能力的養成。
參考文獻:
[1]張海燕. 創造學與我國高校創造教育的回顧與前瞻[J]. 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9(4):21-23.
[2]李世芬. 大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方法探討[J].長春大學學報,2004(5):74-76.
[3]陳玉琨.教育評價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
(責任編輯:姜海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