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教育理念不斷完善,課堂主體不斷轉變,主動學習、探究學習更多地出現在課堂上。這對傳統教育模式帶來了巨大的沖擊,改變了以往的傳統教育模式的框架和方法。當前小學教育也越來越重視科學實驗研究對啟發學生思維的重要性,教師們已經有計劃地設計和開展科學實驗學習的課程。但是農村小規模學校由于缺乏一定的基礎設施條件和師資教育力量,科學實驗學習課程的進度稍顯落后。如何有效地在農村小規模學校開展科學實驗研究性學習?是廣大教育工作者都應該重視的一個問題。
關鍵詞:農村;小規模;科學實驗;學習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指出:探究性學習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之一。探究是教育工作取得成果的關鍵,也是教育工作給學生帶來的最重要的實踐精神。科學實驗由于其操作性強的特點,能夠很好地承擔給學生探究的任務。而小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活躍、好奇心強,科學實驗能夠很好地契合小學生這種特點。所以在小學實施科學實驗研究性學習是非常有必要且非常有效果的。但農村小規模學校因為種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實驗研究性學習開展得并不充分,但這并不是放棄科學實驗研究性學習的理由。農村小規模學校應該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從激發興趣、融入生活、培養探究意識三個方面入手,來改變現狀,提升教育質量。
一、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心智發育尚未完全,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學習的現實意義,更多地會覺得喜歡什么才愿意學什么。農村小規模學校由于基礎設施的缺乏,課程設置比較單一,學生長時間地學習文化課程一定程度上會導致學習興趣的喪失。科學實驗研究性學習的重要地位在此刻就開始凸顯。小學科學實驗研究性學習的主要內容包括學生能夠直接或間接感受到的物質科學、生物科學、地球與宇宙科學和一些工程科學。這些種類里有很多的簡單的、基礎的、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就是科學實驗研究性學習的重點內容。教師在課前通過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先熟悉要上課的內容,對授課內容做到一定的了解。除此之外,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肯定會發現一些自己不能理解的內容,這些內容在教師上課的時候就會進行解答,這能夠促使學生在上課時專心聽講,提高課堂效率。教師在課前積極思考情境的創設,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在農村小規模學??梢赃M行一些簡單又不失趣味性的科學實驗。例如:可以用干癟的乒乓球來講解氣體的熱脹冷縮。課前,讓學生思考,是什么使得干癟的乒乓球又變回來。課堂上,先讓學生自行研究氣體究竟有沒有熱脹冷縮的性質,然后通過老師的實驗觀察的得出結論。課后,讓學生思考和實驗,此類實驗在其他性質的物體上還可不可以實驗?這種簡單但是有趣的實驗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正確的思維方式和自主學習習慣,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使學生更快地融入課堂、融入角色。
二、 動手實踐,深入生活
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學以致用,理論來源于生活最終也要回到生活??茖W實驗的目的也是要教會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學生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幫助他們體驗到知識在腦海中形成的過程。小學階段的學習壓力尚不大,學生能夠自主支配的時間還很充分,實驗探究中讓他們回歸生活、體驗生活十分重要。農村小規模學校的科學實驗課教師一定要根據自己身處環境的實際情況,科學有效地設置課程,讓學生回歸生活,在生活中體驗到科學的無處不在。課堂上的部分科學實驗需要較好條件的實驗室和實驗器材,農村小規模學??赡苋狈@些條件,但是農村生活中有很多條件是城市中不具備的。比如農村中還有部分家庭適用鎢絲燈,這種現象在授課中合理設置,就可以完美地轉換成科學實驗。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買好一個新的鎢絲燈泡,觀察燈絲的粗細和燈泡壁的潔凈情況,做好記錄。做好準備工作后便設置好問題,為什么當鎢絲燈使用一段時間后燈絲變細了?潔凈的燈壁為什么覆上了一些“灰塵”?這些“灰塵”從何而來?留好問題后就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不斷去觀察,教師在上課時再進行積極的引導,通過同類事例啟發學生。最后讓學生明白燈泡的鎢絲在溫度較高時會直接變成氣體,發生了升華現象,使燈絲變細;當這種氣體遇到冷的燈泡壁時,又會直接變成固態鎢附著在燈泡上,發生了凝華現象。最后得出燈絲變細的結論。這種與生活相關的科學觀察和實驗并不需要太多的客觀條件,在農村小規模學校非常容易實現。并且這種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實驗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培養他們的科學意識,這種精神是難能可貴的。小學科學實驗課是以后的知識和意識的不斷積累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只有深入生活后,才能充分展示出其效果。在農村小規模學校需要老師的盡心設計,更需要學生的共同參與,深入生活才能找到方法,共同參與才能提高效率。把問題與生活相結合,科學實驗教學就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三、 獨立思考,培養意識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將科學探究列入內容標準,旨在學習重心從過分強調知識傳承和積累向知識探究過程轉化,從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獲取知識轉化,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敢于創新的探究精神?!笨茖W實驗具有開放式的特點,并不是每個科學實驗都具有固定的流程。在小學階段之所以進行科學實驗研究的教學最終目的是為了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意識。讓學生有能力去自己思考自然問題、探究事物本質、設計科學實驗是廣大科學教育工作者的最終目的。無論是在哪個地區,拋出有價值的問題和教師科學合理的引導是鍛煉學生獨立思考和培養意識的最好方式。農村小規模學校更應該踐行“哪里有科學,哪里有我們”的教學觀念,將課本里的知識帶到生活中去,去發現自然的奧秘和工程的精妙。農村地區如果缺乏客觀條件,側重點可以更多地傾斜到主觀意識的培養上,讓學生愛上科學并且自主探究。
四、 總結
雖然農村小規模學校的科學實驗研究性學習有著一些特殊的實際情況,但是科學教育的初衷和最終目的是明確的。在這過程中,讓學生參與科學設計、觀察、實驗和總結,使學生獲得學習的樂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科學探究意識,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是我們教育工作的歸屬。
參考文獻:
[1]賈洪波.小學科學研究性學習的思考[J].實驗教學與儀器,2012(2):50-51.
[2]賀偉.研究性學習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實踐應用[J].新課程,2016(28):161.
[3]馬世光.小學科學課實驗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幾點思考[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2002(12):19-21.
[4]陸安民.農村學校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策略探微[J].甘肅教育,2015(7):65.
作者簡介:王永恒,甘肅省平涼市,甘肅省靜寧縣新店教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