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各地區都蘊含自然、社會、人文等各種語文課程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努力開發積極利用。”開發本地課程資源,更能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的外延,有機培養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學語文、用語文的能力。客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寶貴財富,我們并沒有專門研究客家文化本身,而是透過復雜的文化現象洞悉客家文化背后的社會色彩,讓新時代的學生理解并繼承發揚傳統文化。永定蘊含豐富的客家文化,我們要帶領學生們拾起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在語文課堂上綻放出精彩紛呈的花朵。
關鍵詞:客家文化;源遠流長;語文課堂;融合
一、 引言
永定客家文化是一種文化現象,從不同角度展現出客家人對社會,生活,情感等方面的感悟。我們透過文化可以看出永定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社會的啟迪與感想。通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客家文化實踐活動,將課本研究與實踐活動結合起來,讓學生獲得無窮的藝術感受。將“客家文化”與校園文化教學,學生素質教育,校園人文建設有效地結合起來,采取多種多樣的活動方式,創造出發揚和傳承客家文化的氛圍,讓學生在理解客家文化的基礎上,把握客家文化精髓,提高綜合文化素質。
二、 營造濃厚氛圍 傳承客家文化
校園是文化發展的搖籃,也是展現文化魅力的基地,校園文化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讓學生充分了解客家歷史,學習客家家族的智慧,激勵后輩學習前輩積極進取,勇往直前的精神,鼓勵師生學習客家文化知識很有必要。我們以全校師生為單位,組織學習客家文化的隊伍,全體上下緊密圍繞客家文化,提升教學質量這一重點,在校園范圍內展開學習客家文化的風潮,我們首先在教師隊伍中建立起一支客家文化學習指導小組,只有先讓教師了解透徹,我們才能以點概面,慢慢從教師面延伸到學生面,迅速影響到全校學生,這一股積極向上,勤奮好學的精神指引著學生們邁向成功,就像客家文化給我們樹立的榜樣一樣。
永定每年都會在當地舉辦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文化大會,屆時來自全世界各地的游客齊聚永定,盛況空前,大會風格不僅沿襲了中土氣息,還融入了當地民俗文化。當然,每年的文化大會也是學生們參與課外實踐活動的機會,學校舉辦了各種腰鼓隊,山歌隊等參加迎賓活動;學生們積極投入到導游社團中給全世界的游客當上了義務導游,在介紹客家文化的同時還宣傳了當地的文化,他們的表現得到了游客們的一致好評。永定是文化藝術的發源地之一,蘊含豐富的民俗資源,每年的傳統節日我們都會開展民俗活動,我們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在活動過程中,不僅陶冶了學生們的情操,還增長了見識,在與各地游客的交流中,學生們不知不覺中充當了客家文化的傳承人,不僅發揚了客家文化,也增強了對家鄉永定的情感。
三、 開發校本課程 弘揚客家精神
我們應該如何讓客家文化以及精神深入到日常校園教學中呢?現在,學校研究出數本客家文化相關的校本教科書。課本教學上我們基于悠久的歷史史料,從文化起源開始分析,讓學生們從源頭開始了解不一樣的客家人文魅力,為傳承民族文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讓客家文化永遠地流傳下去并保存完好是我們目前面臨的重要課題,于是我們學校積極響應這一精神,在校園內舉辦“山歌進校園”“客家美食試做大會”等節目,我們邀請了文化傳承人來校園給大家講解歷史文化,唱山歌,做特色小吃等方式,激發學生學習客家文化的熱情。現在,基本上全校的學生們都會唱山歌,在家還能給爸媽介紹客家文化呢,有的學生還參與了“永定客家山歌文化藝術節”文藝匯演,帶領客家文化走出中國,邁向全世界。
客家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我們著手開發了校本課程《客家文化》,課本開發從人文文化,風俗民俗,建筑特點,經典故事,特產小吃等幾個方面入手,充分研究客家文化歷史,通過豐富的史料,分析、整理,使內容符合初中生閱讀,能體會客家民糸、客家文化的生成和源流。各篇都有獨立性,保證相互之間有關聯又不失客家文化的整體性。
四、 開展學習活動 領略文化精髓
我們學校在全市大力弘揚傳統文化的指引下,積極學習客家文化,開展客家名居、客家風味小吃、客家風俗,客家山歌等專題活動,讓學生們從不同的視角貼近客家文化,不僅如此,校領導還專門研究客家人的歷史,收集了大量關于客家山歌歷史充分展示了客家人對歷史的貢獻,得到全校師生的喜愛與支持。用校長的話說:發揚永定客家文化是每一個永定人的責任,我們要堅持積極傳承客家文化的信念,堅定不移地帶領全校師生,將基礎語文教育做得更扎實,更好,讓客家文化發揚光大。
永定客家文化是非常珍貴的民間資源,它在文化藝術方面擁有獨特而迷人的氣質,更深含悠久的歷史底蘊,比如說客家山歌中包含著與眾不同的教育價值以及內涵,正如我們的《月光光》曲韻優美,情感細膩,唱的是平常家女兒出嫁時的心理對話,客家百姓的歌一般是即興創作,曲調比較隨性,但是唱出的是實實在在、樸實無華的真實情感。而詩經《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古代民間的歌,唱出的也是百姓的心聲,同樣唱出的是對生活真實體驗的實實在在的道理。它的動人之處是道出了凡胎肉身的我們都能體驗到的人生經歷和道理,老百姓的歌跟老百姓的話一樣,樸實、真切,一針見血,有血有肉。好男兒見到好姑娘怦然心動,好姑娘見到好男兒傾慕不已,這是最合乎自然,最合乎人性的沖動。在上《詩經》時引入客家山歌,讓學生們將古代詩經與客家山歌進行對比學習,了解古詩歌與山歌風韻的差異,在古風古韻的學習環境中陶冶情操,快樂成長。
五、 結束語
一個民族和國家的強盛,它的背后離不開興盛文化的支撐。對于先輩流傳下來的文化,我們要在保持精髓的基礎上創新改善,有鑒別地傳承和使用。永定客家文化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它是傳統文化的支流,更是客家家族寶貴的精神財富。開展客家文化進校園活動,“教師成長、學生成才、學校成名”的辦學理念得到落實;學生在“心正、業精、體健”的校訓熏陶下,良好校風得以形成,還增強了學生熱愛家鄉、建設美好家鄉的情感。
參考文獻:
[1]謝重光.客家與客家文化[J].寧德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1).
[2]吳永章.客家文化二元論[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2).
[3]謝重光.客家文化在臺灣的變遷[J].東南學術,2003(3).
作者簡介:江麗容,福建省龍巖市,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湖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