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學中課堂教學是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學生的學習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教師課堂教學技巧的影響。初中的生物課堂上目前仍舊是傳統的講述教學方法,但隨著課程改革所提出的新要求和改革程度的推進,傳統課堂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新時期新背景下學生對于學習的要求,因此非常有必要提高課堂的質量和有效性。本文分析初中生物課堂上教師授課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幾點有效構建初中生物課堂的建議。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學;有效課堂;問題策略
初中生物課堂教學若想提高有效性,不但要改變教師的教學內容,還要對教學活動進行豐富,充分拓展教學活動,提高自身的素養內涵給學生以良好的模范和指導作用,在課堂中積極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自主的發現、分析和解決,通過自行對問題的探索和研究能夠讓學生更深入理解課堂上以及書本上的生物知識,同時還能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意識到生物課程不僅僅為了應試教育的考試,還在生活中具備實用性,以及對生活的重要性。對生活中發生的事情以及現象多進行觀察和發現,聯系自己所學的生物知識,真正貫徹學以致用,從而促進初中生物教學得到可持續性發展。
一、 初中生物有效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很多初中生物教師并沒有按照學校對教學所提出的要求以及規定,仔細研讀教學內容,認真勤懇的備課。且在課堂上授課的時候,存在想到什么內容說到哪,導致課時不夠用,亦或是發散性過強導致跑題。還存在對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接受知識的能力忽略的現象,沒有考慮并結合學生對于學習的實際情況進行授課。班級里部分學生存在基礎差,理解能力薄弱,教師若是按照自己的授課速度進行教學會導致這部分學生并未消化老師所講的內容,課下自學效果又較差,長此以往由于學不懂聽不懂最后喪失學習生物的興趣,然后對成績造成影響。初中生物教材內容在新課程實施改革后形成了多個不同模塊,傳統教學模式在這種情境下已經無法高質量有效地完成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因為傳統教學模式沒有考慮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導致構建有效的生物課堂存在問題。教師在教授生物的時候采用講述的方式,學生被動接受教師灌輸的知識,而沒有主動思考,導致學生發散性思維的發展受到限制,學生會對學習生物這門課程毫無興致,甚至存在排除的心理,導致生物課堂的教學質量低下,學生的學習水平以及成績也受到影響。
二、 構建初中生物有效課堂教學策略
(一) 充分發揮教師引導作用
教師作為引導和組織教學活動的重要角色,學生對生物這門學科所存在的諸多問題均需要靠教師進行指導。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以先進的教學設備以及有效的教學手段作為輔助工具,但想要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和目標還需要教師結合每個班不同的學習實際情況,進行因材施教。初中的生物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作用為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有效學習。在制定教學計劃時要將重點突出,重難點要單獨提出進行深入的講解。在課堂上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向學生提出問題并讓學生自行組成小組進行討論和交流。教師要考慮到班級整體學生,設計適宜的講課速度,讓大部分學生能夠跟上老師的講課速度并能夠消化講課內容。
(二) 有機結合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在現代教學中。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在于能夠通過多種方法和渠道呈現出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但隨著其廣泛的應用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多媒體課件過于依賴,脫離了多媒體甚至不能有效完成傳統教學。不深層次講解難懂的知識,很容易出現教師讀課件,學生記錄課件的情況,教學質量受到嚴重的影響。但將兩者進行結合能夠對此問題有效避免。抽象的理論知識通過多媒體的展現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學生能夠對所學內容進行更為直觀清晰的了解。加以傳統板書教學的方式分析重難點知識,確保教學質量,加強學生的理解和認知。
(三) 重視生物實驗教學
初中生物具有較強的實驗性,因此教師不但要教授理論知識,同時還要準備好相應的器材和實踐授課內容引導學生進行實驗。通過親自動手實驗讓學生在實踐中更深刻的理解理論知識。首先教師在生物課堂上正式開始講解理論知識的時候要激發學生對于所學內容的求知欲,先提出一個問題引入生物實驗中。然后,通過探究式的教學,讓學生對實驗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自行發現、分析以及解決。例如“種子萌發”,在課堂開始前教師可以先準備好相應的器材和材料,在課堂上親自示范播種,同時配以理論知識進行講解,充分結合知識和實踐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知識的記憶,接著將器材和材料發放給學生,讓學生自行進行播種,接下來的日子由學生對自己所播種的進行觀察和記錄,讓學生觀察種子萌發的過程。
(四) 通過有效提問激發學生思維
教師在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清晰了解教材中的知識,以及學生的學習能力對于知識的接受能力,并了解學生對已學知識掌握的情況,適當進行復習和重難點的重復。以此為基礎銜接新舊知識點提出具有建設性的問題,對于學生容易混淆的知識點要進行不斷重復的區分,采用不同的提問方式進行提問,讓學生能夠多方面對問題考慮,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同時提問時避免判斷性的提問,比如簡單的是或否,而是以發散性思考的問題為主,以主觀題為主以此提高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培養學習習慣。
(五) 開設主題式教學活動
初中生物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光靠單純的知識講解是難以讓學生完全理解的,因此可以通過開展主題式教學活動來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致。教學活動可以提高學生參與課程的熱情,提供學生自主實踐操作學習的機會,通過實踐學生之間相互合作交流進行學習,還能夠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協作能力。
(六) 制定激勵機制,改變考核方式
在各個階段要制定教學目標和指標。在教學過程中,不論是教師亦或是學生都要努力朝著目標奮斗,確保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定期總結教學活動,制定獎勵機制,對于表現優秀的學生給予獎勵,以此激勵學生更加積極地學習,對于表現較差的學生則進行一定的教育和談話,重點進行輔導。
三、 結語
新課改的核心在于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切實提高生物教學的有效性和教學質量。有效實施生物教學方法和模式,不但能夠提高教學的效率同時還能夠培養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要明確教師的職責,以引導為主,而主體地位是學生,重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機結合多媒體與傳統教學,構建積極向上活躍的課堂。
參考文獻:
[1]鄭凌燕.淺談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有效課堂[J].才智,2016(10).
[2]陳小峰.淺談多媒體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文理導航,2016(7z).
[3]曾召明.淺談多媒體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6(5).
作者簡介:
孫愛梅,山東省膠州市,膠州市第二十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