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劍 王海鳳
【中圖分類號】TP312.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2-0060-02
引言
C語言程序設計是目前各高校計算機及其相關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也是其他理工科專業學生必修的計算機基礎課程之一,是學習程序設計的入門課程。同時,該課程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學生不僅需要熟悉C語言本身的各種結構,而且還應該學會從問題出發,通過逐步分析和分解,把原問題轉化為能用計算機通過程序方式解決的問題,進而編寫出對應的C語言程序并具備一定調試程序的能力。隨著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計算機已經在人們的工作生活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由此也促進了高校計算機教育的不斷推進,這對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的計算機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戰。
一、教學現狀
1.課程內容多難度大
C語言程序設計這門課作為學習程序設計的入門課程,本身語法規則多且靈活,很容易出錯,指針等概念又抽象復雜,難以理解,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和算法特別多。對于初次接觸計算機編程的學生,在學習這些知識時是有一定難度的。除此之外,C語言知識還具有較強邏輯性,抽象性的知識以及靈活的算法都會使得學生感到較難,從而逐漸失去學習興趣。
2.實際應用方面教學不足
在教學中,教師往往過分重視教授C語言本身語法細節和理論知識而忽略程序設計的實際應用。這樣,學生難以真正學會程序設計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更不會利用C語言編程去解決實際問題。實際應用方面主要通過上機課來訓練,但是學生在上機實踐中,按照書上的步驟或源程序,依葫蘆畫瓢地輸入和驗證C語言程序代碼,就能得到正確的結果。大部分同學對每個程序語句的含義和編寫過程不求甚解,甚至復制粘貼別的同學的實驗結果,這樣的上機實踐環節與訓練方式對提高學生的編程能力效果不大。
二、教學改革策略
1.增加理論學習的趣味性
在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過程中采用案例教學法,將本堂課所包含的知識點融入到一兩個實際案例項目中,通過對學生思路的引導,自然地引出要掌握的內容。重點講解編寫程序的思想和方法,確定編寫程序方案,然后引導學生討論,并按照討論得到的方案現場編寫程序。教學案例不是簡單的舉例,它要求案例中除了要包含課程所涉及的知識點外,還要注重可接受性和趣味性。此外,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學生程序調試能力,還可以故意在程序中設置一些BUG,讓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能夠把枯燥抽象的概念通過形象生動的實際案例教授給學生,并且非常自然地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有效地開闊了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習C語言的興趣。
2.提高上機實驗環節的實用性
C語言程序設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上機實驗對于C語言的學習和掌握是非常重要的。上機實驗課要求學生能夠將基本知識運用于實際案例中,提升學生掌握C語言基本知識的能力和實踐運用能力。因此,上機實驗課的內容除了要結合理論課上所學的內容外還要貼近實際生活。比如可以讓學生編寫選課系統、火車站購票系統等和學生的學習生活相關的程序,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在實際編寫過程中,對于這種較為復雜的項目可以采用遞進的方法。也就是先給一個比較簡單的切入點,使學生比較容易入手,然后再將此項目不斷修改、擴充,引導學生逐步深入,逐步優化。因此,整個過程包括: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擴展問題、再解決問題、優化設計等環節,這是一個螺旋式滾動向前的過程。在這個編寫過程中,逐步提高學生的C語言程序設計能力。
在上機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學生編程過程中的普遍性問題和學生們的新思路、新方法。課程結束前,總結學生出現的問題,讓學生進行分析和解決。同時還可以請有獨特思路的學生演示自己的方法和程序,以鼓勵大家提出新的編程方法。
結語
信息化的時代下,需要大批具備較高計算機編程技能的人才。C語言程序設計是計算機編程的基礎課程。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能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程序設計的基本理論和技巧,能夠熟練使用C語言進行程序設計,并具備調試程序的能力,能解決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科學合理地構建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實驗教學體系,恰當調整教學內容,合理安排教學活動,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深入掌握所學的知識與技能,更好地實現教學和技術的有效結合,進一步提高教學的實效性,為社會培養出高素質的計算機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光蓉.融入計算思維的C語言實驗教學設計[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5(10):81-83,103.
[2]何雪英.基于計算思維的C語言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27):97-98.